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家共识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健康医学分会  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宫颈癌防治协作组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1): 88-96.
    结合我国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病情况以及全球子宫颈癌筛查策略,为实现消除子宫颈癌的目标,我国七个学(协)会专家共同制定了子宫颈癌筛查指南(二)。本指南重点在于规范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的分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精细化管理,避免过度诊断与漏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检测初筛阳性人群以子宫颈细胞学检查为主要分流方法;子宫颈细胞学初筛阳性人群以其结果的不同风险进行管理。此外,p16/Ki-67双重染色用于HR-HPV初筛不分型检测阳性或非HPV 16/18的其他12种HR-HPV检测(简称12 HR-HPV)阳性的分流,也可用于联合筛查中HR-HPV不分型检测阳性或12 HR-HPV阳性,同时细胞学检查为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 NILM);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的分流;甲基化检测可用于12 HR-HPV阳性人群的分流。根据目前我国研究结果,HPV基因整合检测也可用于HR-HPV初筛阳性的分流。以上新的检测方法均需选择经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临床试验验证有相关适应证的试剂。HPV拓展分型或HPV载量等其他方法还需积累更多的临床证据。
  • 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子宫颈癌防控研究专委会  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子宫颈癌防治协作组  中国抗癌协会子宫颈癌专委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健康医学分会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2): 176-187.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2.022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方法,可降低HPV 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预防性HPV疫苗是安全的,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和保护效果。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重点是9~14岁女孩;同时推荐27~45岁女性和9~26岁男性接种,倡导男女共防。对于HPV感染或细胞学异常人群、HPV相关病变治疗史人群、遗传易感人群、子宫颈癌发病高风险生活方式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均推荐预防性HPV疫苗接种。接种HPV疫苗后仍应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
  • 专家共识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子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3): 283.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3.030
    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不断上升,防控形势严峻。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基因整合入人基因组DNA序列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分子基础。随着精准诊疗理念的深入,合理应用新的高通量病毒基因整合检测技术有助于实现HR-HPV阳性者的精准分流和风险分层管理。本专家共识阐述HR-HPV基因整合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相关检测方法及流程,并分别就HR-HPV基因整合检测在HR-HPV筛查异常者、联合筛查异常者、持续组织学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CIN1)、组织学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CIN2)的随访检测、组织学HSIL(CIN2, CIN3)治疗后复发风险评估给出推荐意见,旨在规范HR-HPV基因整合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为临床医师在子宫颈癌筛查管理决策中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我国加速消除子宫颈癌。
  • 述评
    李明珠  魏丽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1): 1-2.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1.001
  • 管理办法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2): 188-192.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2.023
    p16/Ki-67双重染色检测(双染)作为一种相对客观的检测方法,已在多个国家获批应用于临床。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双染样本的取材与制备、检测流程、结果判读及报告规范达成共识,并推荐双染可用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初筛不分型阳性或部分分型其他12种(HR 12)阳性人群的分流;也可用于联合筛查时HR-HPV不分型阳性或部分分型HR 12阳性,且细胞学正常或轻度异常时的人群分流;还可用于筛查结果异常(HR-HPV检测或HR-HPV联合细胞学检测)后随访人群的分流。通过本共识的制定,旨在规范双染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实施子宫颈癌精准筛查。
  • 专家共识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学分会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2): 171-175.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2.021
    阴道镜检查是宫颈癌筛查异常者进一步检查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阴道镜检查能够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进而对检查异常者进行规范管理。因此,保证阴道镜检查的质量至关重要,也关系到宫颈癌筛查的整体效果。为了规范阴道镜检查的实施与操作、高质量开展宫颈癌防控工作,特编写本共识,希望为开展阴道镜检查和管理的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本共识主要内容围绕阴道镜检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相关环节制订指标,包括阴道镜检查开展前、操作过程中以及阴道镜检查后的管理等。各地区或医疗机构在开展阴道镜检查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考或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区或医疗机构的阴道镜检查质量控制指标,最终达到提高宫颈癌筛查质量,促进本机构学科发展的目的。
  • 专家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4): 370-378.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4.022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本共识在2012年《北京大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疗指南(草案)》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多学科专家意见,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进展,对女性SUI的诊治进行了全面更新,系统阐述了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评估方法及分级治疗方案,旨在为SUI女性患者的诊断、咨询和治疗提供一个临床标准化框架。
  • 论著
    苏德慧  苏会娜  谈诚  刘艳华  姜晓琳  孙晓婉  张梦雨  雷同昊  马瑞琼  杨欣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2): 129-132.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2.00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TX)诱发卵巢早衰(POF)小鼠模型卵巢功能变化、衰老凋亡的机制及选择最佳造模方式。方法 选择6~8周龄雌性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POF1组(120 mg/kg)、POF2组 (200 mg/kg)、POF3组 (50 mg/kg×14 d)、POF4组 (400 mg/kg)和POF5组 (25 mg/kg×14 d),均采用CTX腹腔注射,比较不同造模剂量及给药频率下POF小鼠模型的卵巢功能及衰老、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小鼠均表现为动情周期紊乱,抗缪乐管激素(AMH)表达减少,卵巢组织纤维化加重,卵泡数减少(P<0.05),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损伤程度与CTX剂量呈正相关(|r|>0.500, P<0.05)。同时,各模型组小鼠均出现细胞衰老及细胞凋亡增加,但在POF1、2、5组中衰老相关分子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p16)、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β-gal)表达显著高于POF3组(P<0.05),而在POF3组中,凋亡相关分子如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磷酸化H2A组蛋白家族成员X(γ-H2AX)表达显著高于POF2组、POF5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CTX均可诱发卵巢早衰小鼠模型,且卵巢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式增加。较低剂量CTX模型组引起的卵巢损伤以细胞衰老为主,而较高剂量的CTX模型组引起的卵巢损伤以细胞凋亡为主。
  • 论著
    冯林  孙畅  王佳洁  周畅  廖凤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1): 40-43.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1.01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反馈下的腹部肌群自主训练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治疗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肌群自主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实时超声反馈下的腹部肌群自主训练干预,两组共计干预2周。干预前后测量两组腹直肌分离间距、腹围和腹肌厚度,采用表面肌电仪检测腹直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振幅的均根方值(RMS),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的腰背部疼痛程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脐上3 cm、脐下3 cm腹直肌分离间距均减小,其中观察组变化更大(P<0.05)。干预后,两组腹围均减小、腹肌厚度均增加、腹直肌RMS均增大,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腰背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时超声反馈下的腹部肌群自主训练可有效地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康复,在缩小腹直肌间距和腹围、增加腹肌厚度、改善腹直肌肌力、减轻腰背部疼痛方面效果显著。
  • 综述
    李芳  张果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2): 152-155.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2.015
    子宫内膜癌发病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子宫内膜癌发病具有明确的高危因素,从二级预防角度出发,建立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筛查策略是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根本途径。优化现有筛查方法,开发新的筛查技术,提高筛查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制定适合中国高危人群的子宫内膜癌筛查策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及现实意义。
  • 论著
    黄艳  黄禾  尹玲  周应芳  李克敏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2): 117-120.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2.006
    目的 探讨儿童与青少年卵巢畸胎瘤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治疗、年龄18岁以下10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卵巢畸胎瘤占同期住院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的46.3%(100/216),其中97%(97/100)为成熟性畸胎瘤,3%(3/100)为Ⅰ期未成熟畸胎瘤;13%(13/100)发生附件扭转。术前影像学诊断畸胎瘤的符合率中,超声检查为60%(60/100),CT为90%(18/20),MRI为58.3%(7/12),超声诊断附件扭转的准确率为46.2%(6/13)。10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87例腹腔镜、13例开腹手术;开腹组较腹腔镜组肿瘤直径更大(P<0.001)、手术时间(P=0.009)及住院时间(P<0.001)长,术后复发风险无差异(P=0.438)。术后随访1~13年,5.3%(4/76)患儿复发,其中初治时为双侧畸胎瘤复发风险高(P=0.040)。结论 儿童与青少年常见的卵巢畸胎瘤发生附件扭转的风险较高,腹腔镜卵巢肿物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 论著
    郑晶晶  张燕燕  朱曼丽  刘玉峰  张凡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1): 7-10.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1.003
    目的 探讨血浆外泌体microRNA(miR)-21-5p、miR-146a-5p、miR-151a-3p对子宫颈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的55例子宫颈癌患者为子宫颈癌组,选取同期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与血浆外泌体miR-21-5p、miR-146a-5p、miR-151a-3p水平,不同病理特征子宫颈癌患者的血浆外泌体miR-21-5p、miR-146a-5p、miR-151a-3p水平,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外泌体miR-21-5p、miR-146a-5p、miR-151a-3p单一及联合检测对子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子宫颈癌组血浆外泌体miR-21-5p、miR-146a-5p、miR-151a-3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FIGO分期ⅡA1~ⅡA2期、组织学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子宫颈癌患者血浆外泌体miR-146a-5p、miR-151a-3p表达均高于ⅠA2~ⅠB3期、中高分化患者,且低分化子宫颈癌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1-5p表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浆外泌体miR-21-5p、miR-146a-5p、miR-151a-3p均对子宫颈癌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871、0.876。血浆外泌体各指标联合检测时对子宫颈癌的诊断AUC为0.939,诊断特异性为96.67%,敏感性为85.45%。结论 子宫颈癌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1-5p、miR-146a-5p、miR-151a-3p水平均上调,有望作为子宫颈癌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论著
    杨莹超  张艺环  王悦  李广学  王益勤  郝娟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1): 27-29.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1.008
    目的 外阴Paget病(PDV)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被误认为是其他良性疾病。本文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外阴Paget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式。方法 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治疗的PDV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接受手术,4例行带蒂皮瓣转移术,2例补充光动力治疗。结果 5例切缘呈阳性。1例创面裂开二次手术恢复良好。8例患者随访的平均时间为53个月(13~130个月),随访期间观察到1例皮损,目前均存活,无疾病相关死亡。结论 PDV病程较长,皮损范围大,恶性程度低,有远期复发倾向。应及早诊断,以避免大手术对局部外阴结构和功能破坏,可配合光动力等后续补充治疗提高治愈率。
  • 述评
    李奇灵  张果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2): 97-99.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2.001
  • 综述
    努尔比亚·依比布拉  路鹏霏  张华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1): 82-84.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1.028
    随着肿瘤免疫学的深入,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潜力显著。鉴于子宫颈癌的病毒病因学,免疫治疗如今已崛起为继传统治疗之后的另一关键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和预后改善的希望。当前,多项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成果备受全球医学界瞩目。本文综述了子宫颈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免疫单药及联合治疗的策略,旨在为探索更为高效的治疗策略提供有力支撑,以期为子宫颈癌患者带来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论著
    石琳  钟政  沈仕莲  陈莉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1): 15-17.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1.005
    目的 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肿瘤异常蛋白(TA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子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3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治疗的102例子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的女性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YKL-40、TAP、M-CSF水平,并比较不同脉管浸润、TNM分期、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子宫颈癌患者的血清YKL-40、TAP、M-CSF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YKL-40、TAP、M-C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脉管浸润、Ⅲ~Ⅳ期、组织学中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子宫颈癌患者的血清YKL-40、TAP、M-CSF水平均高于无脉管浸润、Ⅰ~Ⅱ期、组织学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子宫颈癌患者(P<0.05);死亡组子宫颈癌患者的血清YKL-40、TAP、M-CSF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子宫颈癌患者的血清YKL-40、TAP和M-CSF表达水平升高,与子宫颈癌病理特征、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YKL-40、TAP、M-CSF水平变化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和预后。
  • 论著
    杜欣颖  刘亚娜  付翰林  严淑萍  毛萌  王倩  郭瑞霞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2): 108-112.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2.004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FSS)治疗后的肿瘤学结局及生育结局。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FSS治疗的6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非根治性FSS组(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单纯宫颈切除术)34例和根治性FSS组(广泛宫颈切除术)33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特征、手术并发症、预后及生育结局。结果 根治性FS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非根治性FSS组(30.3% vs. 2.9%, P<0.05),包括近期并发症(18.2% vs. 0.0%, P<0.05)及远期并发症(27.3% vs. 2.9%, P<0.05)。两组总复发率为3.0%(2/67),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为100.0%(P>0.05)。非根治性FSS组的妊娠率(63.6% vs. 36.8%)及活产率(62.5% vs. 37.5%)均高于根治性FSS组(P>0.05)。亚组分析,根治性FSS组中环扎组的活产率高于未环扎组(100.0% vs. 16.7%, P>0.05),而流产率低于未环扎组(0.0% vs. 66.7%, P>0.05)。结论 有生育需求的子宫颈癌患者选择FSS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后仍需密切随访。
  • 论著
    贺淼  冯艺帆  张果  王建六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2): 100-102.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2.002
    目的 评估子宫内膜微组织取样活检对子宫内膜癌/非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复查中的应用价值,为这一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应用推广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至2024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子宫内膜评估的22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且术前应用Li-brush行子宫内膜微组织取样活检,比较子宫内膜微组织取样活检的取样满意率、病理诊断符合率、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222例患者中,标本满意率为71.2%,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查患者行子宫内膜微组织活检取样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3.9%(164/222),Kappa值为0.258(95%CI: 0.148~0.368),灵敏度为20.5%(15/73),特异度为100%(149/149),阴性预测值为71.9%(149/207),阳性预测值为100%(15/15)。结论 子宫内膜微组织取样活检用于子宫内膜病变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复查的病理诊断符合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较低,不适用于子宫内膜癌/非典型增生保育患者的治疗随访。
  • 论著
    旦慧文  徐小哲  郭鑫  朱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1): 11-14.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1.004
    目的 分析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与局部晚期子宫颈癌同步放化疗(CCRT)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纳入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行CCRT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入院常规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血清TR、肿瘤标志物等项目,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在治疗结束时,采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评估CCRT敏感性,分为CCRT抵抗组和CCRT敏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R对局部晚期子宫颈癌CCRT敏感性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血清TR与局部晚期子宫颈癌CCRT敏感性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收录103例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均完成CCRT治疗并成功获得CCRT敏感性评估结果,其中CCRT抵抗23例(22.33%),CCRT敏感80例(77.67%)。CCRT抵抗组FIGOⅢB、ⅣA期比例,化疗总剂量、CCRT次数多于CCRT敏感组,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T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均高于CCRT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IGOⅣA期、化疗总剂量、血清TR、VEGF表达增高是局部晚期子宫颈癌CCRT抵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血清TR与局部晚期子宫颈癌CCRT敏感性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P<0.05),局部晚期子宫颈癌CCRT抵抗风险随着血清TR表达上调而增加。结论 血清TR是局部晚期子宫颈癌CCRT抵抗的独立因素,CCRT抵抗风险与血清TR之间呈线性关系,血清TR表达上调导致CCRT抵抗风险增加。
  • 综述
    胡小黎  束礼梅  沈军华  王雅萍  金晓莲  许金山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5, 26(2): 164-167. https://doi.org/10.13390/j.issn.1672-1861.2025.02.019
    传统的宫缩监测方法仅间接反应宫缩的频率和强度,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较大的局限性及判断上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子宫肌细胞中动作电位是宫缩产生和形成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子宫肌电信号采集技术的突破,为其在围产期临床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利用子宫肌电信号对宫缩进行分析评估,有望成为更精准的宫缩评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