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5-15
  

  • 全选
    |
    述评
  • 许琦 蒋优优 刘国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陈华云  王颖  张琼琼  刘俊  张蕾  吕涛  陈锐  黄振宇  廖秦平
    2025, 26(3): 196-1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和晚期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的意义。方法 以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孕足月分娩的2 14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检并最终分娩的产妇阴道微生态的检查结果,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以孕6~8周为早孕组,孕36~38周为晚孕组,比较该批孕妇在早、晚孕期阴道分泌物菌群和形态学差异,以及阴道炎发病特点。结果 ① 晚孕组阴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密集度为++~+++级的比例分别为63.6%和99.5%,阴道内以G+b(L)乳杆菌为优势菌的比例为93.7%,乳杆菌分级为Ⅰ~Ⅱa比例为93.6%,均高于早孕期的60.4%、98.0%、91.8%和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 晚孕组阴道炎感染率10.4%低于早孕组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晚孕组单纯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发病率1.9%、单纯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率0.7%、单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病率6.3%,分别低于早孕期的3.1%、1.4%和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早、晚孕期混合性阴道炎发病率分别为2.3%(49/2142)和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其中早孕期AV+BV混合感染率(1.0%)高于晚孕期(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③ 早孕期单纯AV共67例,其中10例(14.9%)在晚孕期仍为AV感染状态,为孕期持续感染状态;有57例治愈,治愈率85.1%;早孕期单纯BV患者29例,单纯VVC患者196例,孕期治愈分别为89.7%和67.4%。晚孕期检出单纯AV患者共41例,其中31例(75.6%)为新发感染。晚孕期单纯BV患者15例,单纯VVC患者135例,其中新发感染分别为12例(80.0%)和71例(55.6%)。结论 妊娠早期和晚期进行阴道微生态筛查,结合临床症状对孕期阴道炎治疗可减少晚孕期阴道炎发生。
  • 鲁锦  马晴晴  马云  王云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宫内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其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40例妊娠晚期GBS宫内感染患者的资料,设为研究组;采集同期140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的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院时行血清IL-1β、MMP-2检查。比较两组血清IL-1β、MMP-2水平;分析血清IL-1β、MMP-2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妊娠晚期GBS宫内感染患者血清IL-1β、M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140例患者发生不良新生儿结局41例,发生率为29.29%。不良结局组血清IL-1β及MMP-2水平均高于良好结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晚期GBS宫内感染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发生与血清IL-1β、MMP-2水平表达上调有关(OR>1, P<0.05);血清IL-1β、MMP-2对患者发生不良新生儿结局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妊娠晚期GBS宫内感染患者的血清IL-1β、MMP-2表达异常上调可能提示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
  • 杨慧丽  徐秀云  綦萍  王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间苯三酚对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母婴结局以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进行阴道分娩的800例产妇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0例,接受常规产科干预)与观察组(4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在产程中增加应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及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结果。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大出血率、宫颈撕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率低于对照组,且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1 min时,观察组PaO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程中应用间苯三酚可显著缩短产妇产程,改善产妇妊娠结局,同时有利于减少不良新生儿结局,对胎儿血气指标有一定程度改善效果。
  • 孙芳  刘吉红  张蔼  吕玲  曹文红  朱新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136、miR-889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GDM患者108例(研究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孕检正常孕妇108例(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136、miR-889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136、miR-889与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136、miR-889预测GDM患者妊娠结局的价值采用ROC曲线分析。结果 研究组FBG、HOMA-IR和血清miR-13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miR-889水平显著降低(P<0.05)。不良组FBG、HOMA-IR、miR-136与良好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miR-889显著降低(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miR-136和miR-889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36、miR-889与FBG、HOMA-IR均有关(P均<0.05)。血清miR-136、miR-889与新生儿体重、早产以及窒息无关(P>0.05),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关(P<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miR-136水平升高,miR-889水平降低,二者与GDM患者妊娠结局有关。
  • 金欣  李欣  王维俊  王国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和验证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并发脂代谢异常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 246例GDM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623例)和验证集(623例)。根据GDM孕妇并发脂代谢异常情况分为GDM并发脂代谢异常组、GDM未并发脂代谢异常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评估其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 年龄“>35岁”(OR=2.084, P=0.000)、初次分娩(OR=2.619, P=0.000)、有高脂血症家族史(OR=2.588, P=0.000)、合并PCOS(OR=3.665, P=0.000)、存在胰岛素抵抗(OR=2.192, P=0.001)均是GDM并发脂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0.711(95%CI: 0.666~0.756);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6.028,P=0.420)。验证集中,ROC曲线下面积0.682(95%CI: 0.633~0.730),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结论 基于年龄“>35岁”、初次分娩、有高脂血症家族史、合并PCOS、存在胰岛素抵抗建立的GDM并发脂代谢异常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 张孝彬  张铭  温庆丽  李永慧  祖新霞  王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NADPH氧化酶4(NOX4)、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在胎盘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24年1-10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定期产检且住院分娩的80例子痫前期女性作为子痫前期组,选取同期50例正常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ROC曲线明确HIF-1、NOX4、NLRP3在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 子痫前期组HIF-1、NOX4、NLR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85.00%、75.00%,均高于对照组12.00%、20.00%、30.00%(P<0.05)。与母婴结局良好组比较,母婴结局不良组末次产检时24 h尿蛋白、D-二聚体(D-D)、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较高,HIF-1、NOX4、NLRP3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末次产检时24 h尿蛋白、D-D、LDH、HIF-1阳性表达率、NOX4阳性表达率、NLRP3阳性表达率与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不良相关(P<0.05)。HIF-1、NOX4、NLRP3联合评估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不良的敏感度、AUC分别为89.50%、0.897。结论 HIF-1、NOX4、NLRP3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联合检测评估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严彬彬  张金波  杨前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孕妇孕早期联合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IGF)、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预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的能力。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档并规律产检分娩的1 097例孕妇临床资料,确诊PE的152例作为PE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PE亚组89例和重度PE亚组63例。另外945例无PE的孕妇为对照组。对比孕早期(孕11~13+6周)PIGF、hs-CRP、IL-6、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PE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以分析PIGF、hs-CRP、IL-6、TNF-α联合检测对PE的预测价值。结果 PE组PIGF低于对照组,hs-CRP、IL-6、TNF-α高于对照组。PIGF与患者PE病情程度负相关(r=-0.333, P<0.001),hs-CRP、IL-6、TNF-α与患者PE病情程度正相关(r=0.277, 0.670, 0.572, 均P<0.001)。ROC曲线分析揭示了PlGF对PE的预测能力较低(AUC: 0.646, 95% CI: 0.600~0.693,敏感度44.7%,特异性76.6%),hs-CRP对PE的预测能力一般(AUC: 0.736,95% CI: 0.695~0.778,敏感度75.0%, 特异性87.2%)、IL-6对PE的预测能力一般(AUC: 0.742,95% CI: 0.703~0.780, 敏感度69.7%, 特异性65.8%)、TNF-α对PE的预测能力中等(AUC: 0.840,95% CI: 0.800~0.871, 敏感度82.8%, 特异性60.0%)。上述指标联合检测产生了很好的预测能力(AUC: 0.892,95% CI: 0.864~0.919, 敏感度87.5%, 特异性65.6%)。结论 孕早期 PlGF 联合hs-CRP、IL-6、TNF-α检测对PE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此外PIGF、hs-CRP、IL-6、TNF-α水平可能与PE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 王明蕊  李玉婷  张娜  黄耀成  廖靖  叶蔚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一氧化氮(N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的表达及对围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10例ICP孕妇作为研究组,根据围产结局分为正常结局亚组和异常结局亚组,另按照1∶1原则纳入同期110例正常体检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FGF-19、NO、ICAM-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Pearson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FGF-19、ICAM-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NO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异常结局亚组血清FGF-19、ICAM-1、AST、ALT、DBIL、TBA表达高于正常结局亚组,NO表达低于正常结局亚组(P<0.05);ICP异常结局孕妇血清AST、ALT、DBIL、TBA与FGF-19、ICAM-1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P<0.05);FGF-19、NO、ICAM-1联合预测ICP孕妇不良围产结局的AUC为0.927,近似AST、ALT、DBIL、TBA联合AUC。结论 血清FGF-19、ICAM-1、NO在ICP及ICP不良围产结局孕妇中呈异常表达,其值与肝功能指标有关,联合检测对围产结局预测价值高,有助于协助妇产科医师做出临床决策。
  • 胡晓欣  闫红  刘晓林  郭琰宸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采用时差成像(Time-lapse)培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早期异常卵裂发育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ime-lapse技术培养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232例,采用Time-lapse技术观察胚胎早期卵裂情况,分析正常卵裂和异常卵裂各项指标差异,同时采用常规IV-ET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可移植胚胎数和形成囊胚数分别为(4.65±1.01) 个和(2.66±0.94) 个,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获取正常受精后卵裂的2 250枚胚胎,其中正常卵裂发生率为59.20%,异常卵裂发生率为40.80%;异常卵裂中以直接卵裂为主,发生率为16.71%。年龄≥35岁患者异常卵裂发生率为49.73%,明显高于年龄<35岁患者(P<0.05)。无序卵裂、混合异常卵裂D3优质胚胎率分别为0.00%和13.21%,明显低于正常卵裂(P<0.05);正常卵裂囊胚形成率为76.88%,明显高于各异常卵裂(P<0.05);逆向卵裂、无序卵裂和混合异常卵裂优质囊胚率分别为20.69%、0.00%和4.46%,明显低于正常卵裂(P<0.05)。正常卵裂组卵裂期胚胎临床妊娠率为74.55%,高于直接卵裂和胞质异常波动组(P<0.05)。结论 Time-lapse有助于观察IVF-ET胚胎早期异常卵裂发育情况,早期异常卵裂胚胎可行囊胚培养进行利用。
  • 李月  栗佳琦  曹丹  李婕娜  刘娅  徐秀颖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伴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于菏泽市立医院接受IVF-ET的83例PCOS不孕症患者,根据移植后28 d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血清NF-κB、PDGF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分析IVF-ET前血清NF-κB、PDGF水平与PCOS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83例PCOS伴不孕患者IVF-ET后28 d时妊娠失败45(54.22%)例。Logistic回归发现,促排卵前体重指数、睾酮(testosterone, T)、NF-κB、PDGF是影响PCOS伴不孕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血清NF-κB、PDGF单独、联合预测妊娠失败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736、0.809;血清NF-κB、PDGF对患者IVF-ET妊娠失败风险具有正向交互作用。结论 血清NF-κB、PDGF与PCOS不孕患者IVF-ET妊娠结局存在关联性,二者对妊娠失败风险具有正向交互作用,且两指标联合用于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 高海燕  王国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妊娠糖尿病(GDM)孕妇早期肾损伤风险列线图模型,并评估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产检并在孕24周筛查出的125例GDM孕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依据是否并发早期肾损伤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并从医院电子病例系统调取入组孕妇临床资料。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GDM孕妇早期肾损伤发生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发生组伴高血压疾病比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血肌酐、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疾病(OR=1.722)、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OR=1.899)、同型半胱氨酸(OR=1.774)、血尿酸(OR=1.790)、血肌酐(OR=1.794)、胱抑素C(OR=1.824)是影响GDM孕妇并发早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GDM孕妇并发早期肾损伤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实测值与预测值基本一致(χ2=1.751, P=0.284),C-index指数为0.895(95%CI: 0.825~0.972),具有临床有效性。结论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GDM孕妇并发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血肌酐、胱抑素C)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高,具有临床有效性。
  • 范明皓  袁军梅  任丽红  徐广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白介素-1β(IL-1β)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132例接受IVF-ET治疗的PCOS不孕患者,按IVF-ET治疗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63例和未妊娠组69例。比较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孕妇临床资料和血清NLRP3、CTRP6、IL-1β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率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IVF-ET前血清NLRP3、CTRP6、IL-1β水平对妊娠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未妊娠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睾酮和血清NLRP3、CTRP6、IL-1β水平均高于妊娠组,优势卵泡数少于妊娠组(P<0.05);BMI增大和血清NLRP3、IL-1β水平升高是PCOS不孕患者IVF-ET治疗后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血清CTRP6水平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IVF-ET前血清NLRP3、CTRP6、IL-1β水平联合检测预测PCOS不孕患者IVF-ET治疗后妊娠失败的AUC为0.902,灵敏度为88.89%(P<0.05)。结论 IVF-ET前血清NLRP3、CTRP6、IL-1β水平检测对PCOS不孕患者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 赵伟丽  闫震宇  马子龙  徐鹏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卵泡液中微小RNA-21(miR-21)、微小RNA-155(miR-155)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98例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不孕症者为对象,分为内异症合并不孕者52例(内异症不孕组)与输卵管因素不孕者46例(非内异症不孕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卵泡液中miR-21、miR-155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内异症不孕组窦卵泡数显著低于非内异症不孕组(P<0.05),睾酮(T)水平及卵泡液中miR-21、miR-15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内异症不孕组(P<0.05)。miR-21、miR-155及二者联合诊断内异症合并不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95%CI: 0.685~0.878)、0.782(95%CI: 0.691~0.873)、0.845(95%CI: 0.767~0.924)。内异症合并不孕者卵泡液中miR-21与miR-15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9, P<0.05)。miR-21、miR-155与窦卵泡数呈负相关(P<0.05),与T水平呈正相关(P<0.05)。miR-21、miR-155是内异症合并不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卵泡液中miR-21、miR-155表达水平较高,高水平miR-21、miR-155可能是内异症患者不孕的原因之一。
  • 张潇潇  周敏  郭春  杨俊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术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紧密连接蛋白1(ZO1)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宫腔粘连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EP患者,术后测定TGF-β、SDF-1、ZO1水平,并分析其对宫腔粘连的预测价值。结果 宫腔粘连组与非宫腔粘连组术前TGF-β、SDF-1、ZO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及最后一次随访时TGF-β、SDF-1、ZO1表达存在差异(P<0.05)。清宫史、息肉多发与EP患者术后发生宫腔粘连有关(P<0.05)。不同宫腔粘连程度TGF-β、SDF-1、ZO1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重度粘连组TGF-β水平高于轻度粘连组(P<0.05),中重度粘连组SDF-1水平低于轻度粘连组(P<0.05),重度粘连组ZO1水平低于轻中度粘连组(P<0.05);Spearman相关性显示:TGF-β水平与EP患者术后宫腔粘连程度成正相关(r=0.540, P<0.05),而SDF-1、ZO1水平则与EP患者术后粘连程度成负相关(-0.478、-0.560,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宫史、息肉多发及TGF-β水平是EP患者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P<0.05),而SDF-1、ZO1水平则是EP患者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TGF-β、SDF-1、ZO1水平评估EP患者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AUC分别为0.765、0.709、0.866。结论 EP患者术后宫腔粘连与TGF-β、SDF-1、
    ZO1水平异常有关,且这三项指标因子对术后宫腔粘连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毕富玺  闫颖  马静  张晗  梁学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析高龄卵巢功能减退(DOR)患者采用哈氏育阴汤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月经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2例高龄卵巢功能减退(DOR)患者,利用数字随机法将入组患者均分为西药组、中医药组及联合组,观察治疗后患者的月经情况及性激素及免疫炎性因子、沉默信息调控子1(SIRT1)、B细胞淋巴瘤-2(Bcl-2)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伴随症状消退时间短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月经改善率高于西药组和中医药组(P<0.05);治疗后三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及窦卵泡计数在交互、时间、组间效应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联合组与西药组、中医药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白介素-17、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IRT1、Bcl-2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联合组、中医药组与西药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DOR患者在激素补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哈氏育阴汤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可有效地调节机体性激素水平、免疫炎症和SIRT1、Bcl-2水平,从而促使患者的月经恢复。
  • 短篇论著
  • 赵鑫鑫  朱春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孕妇血清TTR、PLGF水平的变化,并评估其在诊断子痫前期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孕妇61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正常孕检的孕妇61例,检测两组孕妇的血清TTR和PL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TR、PLGF在诊断子痫前期中的效能。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子痫前期组的血清TTR水平和PL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自然流产史、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少、TTR、PLGF均是子痫前期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R和PLGF在诊断子痫前期时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TT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PLGF的AUC为0.868。当TTR和PLGF联合应用时,诊断子痫前期的AUC可达0.949。结论 妊娠期孕妇血清TTR水平下降、PLGF水平下降均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关。TTR和PLGF可作为诊断子痫前期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尤其在联合应用时,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 于晓燕  张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胎盘植入性疾病(PAS)患者产后大出血(PPH)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P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与非PPH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PH危险因素。结果 26例发生PPH,发生率为33.33%。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血小板减少(<150×109/L)、孕期贫血(Hb<110 g/L)、合并前置胎盘、超前超声评分≥10分、PPP、穿透型胎盘植入(PP)是PAS患者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纤维蛋白(FIB)水平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PAS患者具有较高的产后大出血发生风险,主要与孕期血小板减少、贫血、合并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类型等有关。
  • 朱洁  陈红晶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探究miR-195-5p表达水平异常在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84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n=48)和子痫前期组(n=36),同时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产检孕妇为对照组(n=80)。HE染色法检测各组胎盘组织的病理学变化、qPCR检测血清中miR-195-5p表达量、TUNEL染色检测胎盘绒毛细胞凋亡情况,Peason相关性分析miR-195-5p表达与胎盘绒毛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胎盘结构完整,绒毛排列规则,滋养细胞层清晰,血管生成良好;妊娠期高血压组胎盘中部分绒毛结构紊乱,滋养细胞排列稍不规则,血管生成较正常组减少;子痫前期组胎盘中绒毛结构紊乱明显,滋养细胞排列紊乱,血管生成减少。miR-195-5p在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miR-195-5p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对照组滋养细胞凋亡较少,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滋养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Pea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95-5p表达水平与胎盘绒毛细胞凋亡呈显著负相关(r=-0.642, P<0.05)。结论 miR-195-5p表达水平的异常可能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凋亡过程,有望成为HDP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 张立岩  李旭日  赵飞燕  李念念  刘爱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结合戊酸雌二醇(EV)或替勃龙(TB)反向添加疗法在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腹腔镜保留生育功能术后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147例行Ⅲ~Ⅳ期EMT腹腔镜保留生育功能术的患者进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9例对照组(单纯GnRH-a),49例EV组(GnRH-a+EV)和49例TB组(GnRH-a+TB),均治疗6个月。比较三组间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指数(EFI)及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功能,性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血钙及血磷],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和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记录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EV组和TB组EFI评分、卵巢窦卵泡数和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率、BGP、血钙、AM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EV组和TB组FSH、LH、E2、血磷、CA125、EMA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EV组和T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V组和TB组间潮热盗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nRH-a结合EV或TB反向添加疗法应用于Ⅲ~Ⅳ期EMT腹腔镜保留生育功能术后,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及骨代谢状态,减少不良反应。
  • 周玲玲  王文艳  汪凤华  陈声琴  朱俊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细菌性阴道炎(BV)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2023年1-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BV患者90例,47例BV患者(对照组)采取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43例BV患者(研究组)采取保妇康栓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阴道灌洗液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复诊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胺试验阳性、阴道pH值>
    4.5占比和阴道灌洗液IL-4、IL-10、IL-13水平均降低(均P<0.05),阴道微生态恢复率和阴道灌洗液IL-2、TNF-α、INF-γ、CD3+、CD4+和CD4+/CD8+水平升高(均P<0.05)。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能提高BV疗效,恢复阴道微生态,调节阴道局部Th1/Th2失衡和免疫状态。
  • 黄遐龄  张丹丹  张雪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IRF 8基因甲基化水平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新的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内分泌科及妇产科收治的86例PCOS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本院86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通过加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IRF 8甲基化状态,并用Logistics回归分析IRF 8甲基化水平对糖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PCOS组IRF甲基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IRF 8的甲基化水平在高胰岛素抵抗组、高血糖组和高胰岛素组中都明显高于对应的低组。实验结果表明IRF 8的甲基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都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IRF 8的甲基化水平可能是导致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和胰岛素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PCOS患者糖尿病的分子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线索。
  • 短篇论著
  • 尤鑫  李星  高海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复方益母片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高龄孕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1-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99例高龄孕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99)。对照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麦角新碱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益母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用药后2、12、24 h的出血量和止血时间、凝血与纤溶指标、症状焦虑评分、血红蛋白(HGB)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用药后2、12、24 h的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D-D及FDP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T-Ⅲ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L-90、HGB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HGB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头晕及潮红,两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高龄孕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给予复方益母片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出血情况,且不增加并发症,同时能减少高龄孕产妇的焦虑症状。
  • 徐惠  王洋  李东晓  谢震  王淼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与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RA)后再粘连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采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邢台市人民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110例IU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再粘连分为再粘连组和非再粘连组,并分析血清VEGF、IL-8与IUA患者TCRA后再粘连的关系。结果 再粘连组粘连性质为肌性占比、粘连范围>2/3占比、粘连程度为重度占比、血清VEGF、IL-8水平均高于非再粘连组(P<0.05);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粘连性质为肌性、粘连程度为重度、VEGF、IL-8为IUA患者TCRA后再粘连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VEGF、IL-8单独及联合预测IUA患者TCRA后再粘连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703、0.795;血清VEGF、IL-8对IUA患者TCRA后再粘连风险具有正向交互作用。结论 血清VEGF、IL-8与IUA患者TCRA后再粘连存在相关性,二者对再粘连风险具有正向交互作用,且可对预测TCRA后再粘连具有一定的价值。
  • 短篇论著
  • 戴蕾  杨文婷  薛晓丽  闫慧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止痛化癥胶囊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痛经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青岛市海慈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2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63)和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GnRH-a治疗,试验组给予止痛化癥胶囊联合GnRH-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卵巢功能、痛经程度、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E2、LH及FSH也降低,其中试验组降低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月经量评分、痛经VAS评分也降低,试验组降低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Vmax、Vmin水平也降低,且试验组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RI也升高,其中试验组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痛、阴道出血及月经不调,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止痛化癥胶囊联合GnRH-a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和痛经程度。
  • 病例报告
  • 邱颖谦  岳君秋  王满香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吴丽仙  熊英  雍圆圆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科技惠民项目(2022CMG03021)
  • 综述
  • 徐佳  杨雯  孟元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不断有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利用DNA甲基化检测有望早期筛查肿瘤。宫颈脱落细胞是易于获得的临床样本,广泛应用于子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中,但研究发现宫颈脱落细胞同样可以揭示其他部位肿瘤的存在。本文针对利用宫颈脱落细胞进行DNA甲基化检测在不同女性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为该项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 龚园园  杨丹丹  王益勤  王建六  李晓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女性肿瘤生殖研究(reproductive research in female cancer)逐渐成为当前的热点领域,涉及内容涵盖肿瘤生殖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重点的差异;包括卵巢移位、卵子冷冻与胚胎冷冻等生育保护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成效,以及放化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及其面临的伦理、法律与管理挑战。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有助于揭示肿瘤的发生机制,并为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回顾女性肿瘤生殖研究的最新进展,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专家共识
  •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子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不断上升,防控形势严峻。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基因整合入人基因组DNA序列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分子基础。随着精准诊疗理念的深入,合理应用新的高通量病毒基因整合检测技术有助于实现HR-HPV阳性者的精准分流和风险分层管理。本专家共识阐述HR-HPV基因整合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相关检测方法及流程,并分别就HR-HPV基因整合检测在HR-HPV筛查异常者、联合筛查异常者、持续组织学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CIN1)、组织学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CIN2)的随访检测、组织学HSIL(CIN2, CIN3)治疗后复发风险评估给出推荐意见,旨在规范HR-HPV基因整合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为临床医师在子宫颈癌筛查管理决策中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我国加速消除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