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7-15
  

  • 全选
    |
    述评
  • 李洁 姜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张倩  徐志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D-L1)抑制剂不同联合方案用于晚期卵巢癌后线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文献库,收集截至2023年11月关于PD-1/PD-L1免疫抑制剂联合不同策略治疗卵巢癌的文献,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项单臂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D-1/PD-L1抑制剂联合不同方案【化疗药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和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卵巢癌在临床上获益,客观缓解率为24%。因异质性为60%,对其原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靶向药物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客观缓解率为25%,疾病控制率为60%;联合抗血管靶向药物的客观缓解率为64%;PD-1/PD-L1抑制剂联合不同药物治疗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为43%,1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为26%,12个月的总生存率为79%。3~5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以高血压、恶心、贫血最为多见。结论 PD-1/PD-L1抑制剂联合不同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且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 王敏  邱海峰  严淑萍  石晓静  金玉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123例(67.21%)上皮性卵巢癌及60例(32.79%)正常卵巢组织中Siglec-15的表达水平,以平均光密度表示,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iglec-15及程序性细胞死亡1(PD-L1)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Siglec-15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iglec-1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55.28%,68/123)较正常卵巢组织(6.67%, 4/60)显著升高(χ2=39.943, P=0.000)。Siglec-15高表达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可能相关(χ2=3.373, P=0.066; χ2=3.172, P=0.075);Siglec-15与年龄、2014年FIGO分期和肿瘤大小不相关(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Siglec-15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iglec-15表达水平与PD-L1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38, P=0.682)。结论 Siglec-1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 赵超  李明珠  安佳慧  李静然  赵昀  谢群慧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 POCT)方法在高危人群宫颈上皮内病变筛查中的临床适用性。方法 对499例有阴道镜转诊指征患者,采用HPV POCT方法和一代测序技术分别进行HPV检测,并进行一致性比较,评价HPV POCT快检方法对HPV检测的准确性;结合患者的病理结果,分析其对高风险人群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临床预测性能。结果 在499例患者中,HPV总阳性率为82.57%(412/499),HPV POCT结果与一代测序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90.49%(1 094/1 209)。以一代测序结果为参照,HPV POCT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90.00%,Kappa一致性系数大于0.90(P<0.001)。HPV POCT方法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2+及CIN 3的筛查的灵敏度、特异性等参数与一代测序技术相当。结论 HPV POCT方法在HPV检测和宫颈高级别病变预测方面与一代测序技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倪逸桦  宋佳  张熔熔  瞿水香  秦建芬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农村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居家自取样的实践效果。方法 于2022年6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嘉兴两市招募600名农村女性,采用非随机分组法纳入研究组(n=257, 行HPV居家自取样)和对照组(n=286, 行HPV场所自取样),取样后两组均完成HPV自取样认知、体验及接受度调查。比较两组取样成功率、7 d内样本接收率、样本合格率及对HPV自取样的认知、体验及接受度。结果 研究组取样成功率(98.44%, 253/257)与对照组(98.95%, 283/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样本合格率(98.05%, 252/257)与对照组(98.95%, 283/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7 d内样本接收率(100.00%, 286/286)高于研究组(97.67%, 251/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14名(83.27%)和对照组255名(89.16%)受试者完成HPV自取样调查问卷。文化程度高、参加过“两癌”筛查、宫颈癌筛查时间近、认知及体验得分高者更愿选择自取样(P<0.05)。结论 农村女性HPV居家自取样和场所自取样效果相当,文化程度高、参加过宫颈癌筛查且时间较近、认知及体验水平优的农村女性更愿意选择HPV自取样。
  • 李静然  赵超  李明珠  赵昀  张薇  杜辉  李凌  林志新  张志军   邓继红  刘蓉  胡瑛瑛  李万颖  林蓓  杨筱凤  吴瑞芳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阴道自取样宫颈癌筛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出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的效果及HPV阳性拓展分型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募20 103名30~59岁女性,进行基于互联网和阴道自取样的子宫颈癌筛查。分别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或荧光PCR法检测14种HR-HPV。结果 在20 103名女性中,最常见5种HR-HPV亚型分别是HPV 52、58、16、39和51型。14种HR-HPV检出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及以上病变(CIN 2+)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9.40%、86.85%、5.92% 和99.99%。在CIN2+患者中,HR-HPV阳性前5位依次为HPV 16、33、18、31和58型;其中HPV 16、HPV 18和其他12种HPV阳性率分别是46.99%(78/166)、10.84%(18/166)和42.17%(70/166);CIN1中分别占12.92%(70/542)、7.75%(42/542)和79.34%(430/542)。HPV 16阳性检出CIN2+的敏感性最高,可达42.7%,其次是HPV 52和HPV 58,在联合不同亚型中,HPV 16/18的敏感性为55.15%,如联合HPV 33,即HPV 16/18/33检出CIN 2+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76.54%,虽然再联合其他HPV亚型敏感性增高,但特异度降低。结论 阴道自取样HR-HPV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的效率较高,除HPV 16/18外,HPV 16/18/33拓展分型是较适合我国的分流方案,可实现同一样本筛查和分流的双重作用。
  • 赵艳玲  黄凯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细胞分裂周期因子25A(cell division cycle factor 25A, CDC25A)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手术的126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CDC25A、HMGB1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法分析CDC25A、HMGB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评估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CDC25A、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2020 FIGO≥ⅡB期、肌层浸润深度≥1/2、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CDC25A、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宫颈癌组织CDC25A、HMGB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两者阴性表达患者(P<0.05)。2020 FIGO≥ⅡB分期、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CDC25A、HMGB1阳性表达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CDC25A、HMGB1表达升高,并与患者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且可判定患者预后。
  • 康南  刘丽丽  郭世超  张银丽  张晓波  孔方舟  沈丹华  王建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分子异常的致癌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HG-ES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YWHAE单融合易位探针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于肿瘤组织可及的5例样本进行RNA测序以验证融合状态,对其中检出YWHAE-NUTM2B融合的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免疫荧光(IF)检测以验证是否为功能性融合,并基于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YWHAE融合阳性与阴性亚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1例HG-ESS患者平均确诊年龄(46.1±12.6) 岁,均出现阴道异常流血症状。FISH检测结果为阴性11例,阳性7例,不典型3例。组织可及的5例样本RNA测序结果提示在1例FISH阳性和1例FISH不典型患者中检出YWHAE-NUTM2B融合,3例FISH阴性样本未检出融合。经IHC和IF检测确认2例RNA测序阳性患者中该融合基因产物(14-3-3ε)核表达。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YWHAE融合阳性组生存略优于阴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SH和RNA测序是辅助诊断HG-ESS的有效技术,对于 YWHAE 融合检测FISH结果为阴性或不典型的HG-ESS患者,应进行RNA测序进一步确认YWHAE融合或其他特异性结构变异。
  • 张梦莹  玛丽帕提·马尔旦  刘璇璇  张潇潇  时春艳  孙笑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早期早产(<34周)的危险因素及不同危险因素对早期早产影响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早产分娩且病例资料完整的双胎孕妇233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不同危险因素与早期早产的相关性。结果 ① 妊娠20~23+6周及妊娠24~28周超声宫颈平均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颈缩短(<25 mm)在妊娠34周前分娩组发生率更高,早期早产组宫颈环扎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妊娠20~23+6周宫颈缩短是妊娠34周前双胎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51, 95%CI: 1.942~9.305, P<0.05)。③ 妊娠20~23+6周宫颈≤15 mm及15 mm<CL≤25 mm发生妊娠34周前早产的风险是宫颈长度>37.8 mm的12.67倍(95%CI: 3.301~48.606)及3.694倍(95%CI: 1.314~10.389)。④ 以宫颈长度15 mm、20 mm、25 mm分别作为界值预测妊娠34周前双胎早产,随着界值的增加,预测妊娠34周前早产的灵敏度分别为18.6%、21.6%、33%,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逐渐下降,阴性预测值变化不大。结论 妊娠20~23+6周宫颈缩短是双胎早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20~23+6周宫颈≤15 mm较宫颈>15 mm发生早期早产的风险高。
  • 刘鑫  董兆祥  卜秀华  汪霆  李静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足月孕妇在产程中诊断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后,不同分娩时间(诊断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区临产后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411例足月孕妇的资料,比较不同分娩时间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pH及乳酸值、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性疾病和代谢性酸中毒的影响。结果 不同分娩时间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入NICU、感染性疾病和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Apgar评分、入NICU、感染性疾病和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脐动脉血气pH(中位数7.30)优于阴道分娩组(中位数7.28),剖宫产组乳酸水平(中位数2.30 mmol/L)优于阴道分娩组(中位数4.10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剖宫产组脐动脉血气pH(中位数7.30)优于自然分娩组(中位数7.28)/器械助产组(中位数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剖宫产组乳酸水平(中位数2.30 mmol/L)优于自然分娩组(中位数4.30 mmol/L)/器械助产组(中位数3.8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自然分娩组与器械助产组的脐动脉血气pH、乳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孕妇产程中诊断绒毛膜羊膜炎后,缩短产程、器械助产、剖宫产均不能显著改变新生儿出生结局,为改善新生儿血气指标,减少不良事件,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 申卓未  李亚芹  罗红学  高蕾  王甲琪  贾元元  张悦 吴晓彤  王青  郑诗雯  孙秀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妇宁阴道膨胀栓对宫颈癌细胞系(SiHa)的抑制、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阳性宫颈癌细胞系(SiHa),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采用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作为对照组,采用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和妇宁阴道膨胀栓溶液配制药物组,药物浓度分别为0、0.01、0.1、1、10、30和100 mg/mL。采用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处理SiHa细胞48 h和120 h,应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CK-8法)计算药物最适作用浓度;采用CCK-8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药物对SiH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法)评估药物对SiH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 与对照组相比,0.01 g/mL及其以上药物浓度下对SiHa细胞作用48 h和120 h后,450 nm波长下每孔细胞吸光度值(OD值)明显降低(P<0.05);② 0.01 g/mL药物浓度对SiHa细胞作用4 d,药物组与对照组免疫荧光ki-67的荧光面积和ki-67/DAPI阳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48; P=0.023);③ 0.01 g/mL药物浓度对SiHa细胞作用4 d,药物组与对照组迁移SiHa细胞的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6);④ 0.01 g/mL药物浓度对SiHa细胞作用4 d后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01)。结论 妇宁阴道膨胀栓对SiH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存在显著的抑制效果,并且促进SiHa细胞凋亡,这可能为预防HPV 16感染患者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 张雯文  王丽茹  朱根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S100钙结合蛋白A8/A9(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A9, S100A8/A9)阻滞剂对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S100A8/A9蛋白的特异性阻滞剂帕奎莫德(ABR-25757)作用异位子宫内膜细胞(hEM15A)24 h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ABR-25757作用后细胞形态及细胞增殖活力,从4个梯度浓度中筛选出ABR-25757作用的最佳浓度。分为实验组(hEM15A+ABR-25757)和对照组(hEM15A+同体积PBS)。最佳浓度的ABR-25757作用hEM15A细胞24 h后,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 qPCR)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及TGF-β1水平。结果 ① 以100、200、400、800 μg/mL等不同浓度梯度ABR-25757作用hEM15A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ABR-25757组均可降低hEM15A细胞增殖活力(100 μg/mL组:P<0.05; 其余浓度组: P<0.01)。由于200 μg/mL浓度作用效果明显,且细胞死亡少,故选择200 μg/mL为最佳浓度;② ABR-25757作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hEM15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③ ABR-
    25757作用hEM15A细胞后VEGF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EGF:P<0.01, TGF-β1: P<0.05);④ ABR-25757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和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EGF: P<0.01, TGF-β1: P<0.05)。结论 ABR-25757是S100A8/A9的一种特异性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增殖、降低异位内膜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有效下调VEGF、TGF-β1的表达。
  • 刘朝晖  赵红  路遥  李勤  夏敏  邹婷  金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分析,比较抗妇炎胶囊与宫炎平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慢性盆腔痛(CPP)的经济学优劣。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设计,筛选10家研究中心262例受试者,最终240例SPID-CPP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到抗妇炎胶囊组(研究组)和宫炎平胶囊组(对照组)。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下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愈显率、疾病愈显率、盆腔痛复发率和盆腔炎性疾病发生率作为效果指标,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为效用指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 研究组人均总成本981.96元,略高于对照组的860.64元(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受试者下腹痛人均每多降低1分,需多花费131.87元;疾病治愈和显效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需多花费6.33元;中医证候治愈和显效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需多花费8.42元;CPP复发率每减少1个百分点,人均需多花费5.37元。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人均每多获得1个QALY需多花费12 132元。结论 在SPID-CPP患者的治疗中,抗妇炎胶囊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宫炎平胶囊相比,具有一定的经济学优势。
  • 短篇论著
  • 孙晓玲  姚卉  侯艳丽  姚卫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p16INK4a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募集370名有性生活的非妊娠期妇女,同时采集两份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人乳头瘤病毒(HPV)、细胞学、p16INK4a阳性任一阳性结果转诊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评估不同筛查策略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CIN2+)的效果。结果 ① p16的阳性率与宫颈细胞学病变级别及宫颈组织学病变级别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② p16INK4a初筛检出CIN2+的敏感度与HPV初筛相当,特异度更高,p16INK4a检出CIN2+的敏感度与TCT≥ASC-US相当,特异度更高;③ p16INK4a作为HPV阳性分流指标,与TCT≥ASC-US比较,检出CIN2+敏感度相当(95.2%,95.2%;P=1.000),特异性高(93.6%,83.0%;P<0.001),阴道镜转诊率降低(23.7%,32.8%)。结论  p16INK4a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兼具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16INK4a作为HPV初筛阳性后的二次分流方法可改善筛查效率。
  • 原浩爽  董玲莉  陈颖  张晓宾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构建基于卡方检验的多变量决策树模型(chl-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以下简称“剖宫产”)相关成本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西省两家三级医院共5 686例剖宫产患者的成本、临床路径、病案首页等信息,使用基于卡方检验的多变量决策树学习算法对可能影响剖宫产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间接人力成本(影响系数为0.41,最大为1)、直接卫生材料成本(影响系数0.17)、直接药品成本(影响系数0.13)、患者年龄(影响系数0.08)、间接固定资产折旧(影响系数0.07)、间接卫生材料成本(影响系数0.06)、住院天数(影响系数0.05)和医疗机构类型(影响系数0.03)8个因素对剖宫产相关成本影响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成本影响因素中,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住院天数和医疗机构类型为主要因素,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 病例报告
  • 卢静静  李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何晓明  高巍松  袁华  赵绍杰  吴敏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方婷  施晓鋆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卵巢癌(ovarian cancer, OC)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大多数的卵巢癌通常被诊断为转移性病变,其复发率很高,极易发生耐药,使得临床治疗卵巢癌的效果受到局限。目前手术加化疗联合靶向药物维持治疗是各大指南推荐晚期卵巢癌和复发性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仍存在较大治疗争议。因此,寻找克服卵巢癌复发和耐药患者潜在治疗新策略仍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最近提出一种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铜死亡(cuprotosis)”,铜是一切生物体代谢必不可少的辅因子,它能通过多种机制诱发细胞死亡。“铜死亡”的提出为铜所诱发的细胞死亡又增添了新思路,在肿瘤的预防与治疗中也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本文概述铜死亡及铜代谢抗肿瘤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卵巢癌变中的研究进展,为卵巢癌治疗提供新的基础。
  • 李明珠  赵超  李小平  赵昀  李静然  刘磊  李晓丽   王洪东  张秀军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在消除宫颈癌的预防策略中除了应用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外,治疗性HPV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得到了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综述重点介绍了治疗性HPV DNA疫苗的全球研发现状、临床试验情况、适应症的选择、给药方式的选择、与其他种类治疗性HPV疫苗联合接种以及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情况,初步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了治疗性HPV疫苗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示未来可能有良好应用前景。目前临床研究中治疗性HPV疫苗的适应症主要是宫颈癌前病变和HPV相关癌症,最近WHO倡议其治疗人群扩展到HPV感染患者,预防癌前病变和癌症的发生,挽救更多的生命。
  • 张燕  张佳  崔恒  朱秀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盆腔淋巴囊肿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盆腔淋巴囊肿对患者有诸多危害,有症状的淋巴囊肿多需要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严重者延迟患者的后续治疗,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对预防和治疗盆腔淋巴囊肿的进展进行综述。

  • 陈思凯  祝洪澜  昌晓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广泛影响年轻育龄期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近年来人类微生物组学研究的兴起,揭示了其与肠道微生物和生殖道微生物有密切的相关性。有研究者提出了雌激素微生态理论(estrobolome)假说,即细菌产生的β-GLU可将雌激素活化后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 β-GLU)通过改变菌群结构,促进腹腔炎症因子释放、揭示了其与肠道微生物和生殖道微生物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可通过调节菌群结构、硝唑类药物可逆转其症状与疾病进展。因此该机制通路在未来有望提供一种非激素类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疗法,以弥补激素类治疗内异症的局限性。
  • 杜越  安海燕  孙秀丽  冯艺  王建六  谢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医疗服务流程和措施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诊疗理念。妇科盆底重建术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合并症发生率较高,故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优化。目前ERAS理念在盆底重建相关领域逐渐得到重视,但其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需不断临床实践对其优化和标准化。因此,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ERAS理念在妇科盆底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其应用和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 张立芳  王静璇  卢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女性外阴整形是人体整形的一部分,随着女性生殖健康和美学理念的变化,小阴唇整形被更多女性所接受,其手术量跃居首位,与此同时却忽略了阴蒂包皮冗余的处理。近年来,在对小阴唇整形的同时也关注阴蒂包皮整形,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而阴蒂肿大的分类、手术方式、并发症等尚无统一定论,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上述问题进行介绍。

  • 专家共识
  • 赵超  李明珠  李静然  赵昀  李小平  刘磊  王洪东  张秀军  马丁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双链DNA病毒,几乎所有宫颈癌均由高危HPV感染引起。近年来,已有超过400多种不同亚型的HPV被鉴定出来,大多数HPV感染无症状,可以自行消退。免疫功能正常的女性,从感染高危HPV开始,通常需要15~20年才能发展为宫颈癌;但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如未经治疗的HIV感染女性,宫颈癌可能发展得更快(大约5~10年)。2006年,预防性HPV疫苗上市,但对已感染HPV或癌前病变患者无治疗效果。治疗性HPV疫苗的开发为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提供重要的补充。目前,治疗性HPV疫苗正处于早期临床研究阶段,与现有预防新感染的预防性HPV疫苗不同,治疗性疫苗将被设计用于清除或治疗现有的HPV感染及其相关的癌前病变和侵袭性宫颈癌。因此,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不仅可以让治疗性HPV疫苗产品开发企业少走弯路,提高转化效率,而且可以使HPV感染及相关病变甚至癌变患者及早受益。本文重点阐述了治疗性HPV疫苗临床开发方向、研究人群、特性和接种规划,旨在加快和推进其研发,为开发治疗性HPV疫苗产品及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 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共识专家组  北京妇产学会月经病管理分会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