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1-15
  

  • 全选
    |
    述评
  • 顾旬可  魏瑗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马聪聪  龙晓宇  闫丽盈  朱小辉  陈立雪  李蓉  王颖  乔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diseases, PGT-M)患者中胚胎整倍体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PGT-M的患者599例,按女方年龄分为3个亚组:<35岁、35~37岁和38~40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各临床特征与胚胎整倍体率的相关性,并采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两个或以上临床特征对胚胎整倍体率的影响。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35岁组,胚胎整倍体率与获卵数呈负相关(r=-0.080, P=0.048);38~40岁组中胚胎整倍体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r=0.279, P=0.01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因素后,<35岁组胚胎整倍体率与获卵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865);而38~40岁亚组中胚胎整倍体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β=0.234, P=0.037)。结论 在PGT-M患者中未发现胚胎整倍体率的危险因素。在高龄(38~40岁)患者中,获卵数增加或可提高胚胎整倍体率。
  • 于多  王丽颖  冯瑛  宋颖  王丽娜  迟洪滨  乔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输卵管因素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UI)治疗妊娠结局是否存在影响,为不同输卵管通畅情况的不孕症患者选择辅助生育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我院生殖医学中心通过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 HyCoSy)检查输卵管通畅性,并在检查后接受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372例,680个IUI治疗周期。比较不同输卵管检查结果的患者IUI治疗的妊娠率,并通过多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输卵管因素与IUI治疗妊娠结局的关系,以及IUI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HyCoSy输卵管检查结果为一侧通畅一侧阻塞、一侧通畅一侧通而不畅或双侧均通而不畅的患者与双侧均通畅的四组患者,IUI治疗平均每周期临床妊娠率(8.8%, 12.9%, 13.6% vs 10.1%)及3个周期累积临床妊娠率(17.4%, 24.6%, 30.0% vs 2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方年龄与IUI治疗妊娠结局相关(P<0.05),而输卵管因素与IUI治疗妊娠结局无关(P>0.05)。结论 输卵管因素不是IUI治疗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仅单侧输卵管通畅或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患者平均每周期及累积IUI治疗妊娠结局与双侧输卵管通畅者相似,因此年轻的单侧输卵管通畅或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的不孕症患者可首选进行3个周期IUI治疗。
  • 吕金凤  赵燕  于兆鹏  崔杰  陈新霞  刘美菊
    2023, 24(6): 573-5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波塞冬(POSEIDON)标准组4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应用拮抗剂方案和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本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行IVF/ICSI-ET新鲜周期移植助孕的符合POSEIDON标准组4的P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助孕方案的不同及纳入标准共收集446个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拮抗剂方案组(395个周期),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51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数据。结果 ① 长效长方案组的重组人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时间、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日孕激素(P)水平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P<0.05),长效长方案组hCG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P<0.05);② 长效长方案组的获卵数[(5.1±2.5)枚; (3.9±2.7)枚]、成熟卵子(MⅡ)数[(3.8±2.8)枚; ( 2.7±2.3)枚]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P<0.05),两组受精率、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长效长方案组的胚胎种植率[41.4%(17/41)]与拮抗剂方案组[20.7%(80/3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长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50%(15/30)]与拮抗剂方案组[27.4%(73/26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 两组的胚胎移植数、早期流产率、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长方案组的活产率[23.3%(7/30)]优于拮抗剂组[15.4%(41/26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 两组新生儿的性别、Apgar评分、身长、体重、畸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符合POSEIDON标准组4 POR患者中应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的获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明显优于拮抗剂方案组;但是前者在促排卵过程中Gn使用量更多,耗时更长。
  • 杨洁  杨红  杨晓玲  孟娇  章照青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治疗周期中,将胚胎的体外培养时间由卵裂期阶段延长至囊胚阶段是否降低胚胎的活产胎儿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进行的234例不孕症患者的IVF-ET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在受精后第3天,根据胚胎是否进行囊胚培养,将治疗周期分为卵裂期移植组(161个周期)和囊胚移植组(73个周期)。入选标准为受精后第3天获得1~3个优质胚胎,且只用于一次移植的周期。比较两组胚胎移植后的活产胎儿率、周期活产率、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卵裂期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的活产胎儿率分别为15.65%(41/262)和17.69%(23/130);周期活产率分别为21.74%(35/161)和27.40%(20/73);胚胎着床率分别为20.61%(54/262)和20.00%(26/13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8.57%(46/161)和30.14%(22/73),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囊胚培养不影响周期活产率(OR=1.193, 95%CI: 0.559~2.490, P>0.05)。结论 囊胚培养可能不影响IVF-ET治疗周期的活产胎儿率和临床妊娠率,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 杨晴  戴文魁  蔡瀚  曾荔苹  杜辉  魏蔚霞  张薇  吴瑞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与健康女性阴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24例为研究组,选择体检人群中健康女性21例为对照组,采集穹隆部分泌物,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样本内原核细菌的16S rRNA进行高变区V4~V5区域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阴道菌群α、β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其中在研究组中占87.5%(21/24),在对照组中占90.48%(19/21);研究组中放线菌门和Fannyhessea vaginae增高;在区分健康和疾病人群特征重要性最强的前15种菌种中,咽峡炎链球菌、柯气球菌、解脲支原体、Veillonella montpellierensis、Fannyhessea vaginae、Sneathia sanguinegens、无乳链球菌7种在研究组阴道菌群中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阴道菌群中生殖道炎症相关的细菌增多,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 陈玉莹  李洋洋  李卓  崔满华  贾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合并病理超分期检测在早期宫颈癌中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均采用纳米碳作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全面分期手术。对于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测。结果 在100例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敏感性为93.3%(14/15),特异性为89.4%(76/85),准确性为100.0%(90/90),阴性预测值为100%(76/76),假阴性率为0.0%(0/15)。病理超分期检测微转移的检出率为10.2%(5/49),常规病理学染色合并病理超分期检测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为18.3%(11/60)。结论 在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活检合并病理超分期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对于双侧前哨淋巴结显影且病理超分期检测呈阴性者,可仅行前哨淋巴结切除术。
  • 胡婧昳  苏爱芳  羊巧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的1 002例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开腹宫颈癌根治术(abdominal radical surgery, ARH)患者655例,经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surgery, LRH)患者347例。将两组一般资料及宫颈癌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1:1倾向得分匹配,匹配得到ARH组341例、LRH组3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LRH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AR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手术时间、总淋巴结切除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RH组术中并发症(9.39%, 32/341)与ARH组(15.25%, 52/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H组术后并发症(10.27%, 35/341)与ARH组(22.00%, 75/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年的无病生存率(84.2%, 85.9%)和5年总生存率(91.2%, 92.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早期宫颈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且前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 王铭洋  付晓宇  叶明侠  武雅雯  孟元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dia, VaIN)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因子宫及附件良恶性肿瘤行全子宫切除后宫颈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筛查异常、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为VaIN的80例患者的临床及病例资料。结果 ① 按患者的病变级别分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组及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组,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全子宫切除至发现病变时间间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80例患者中,77例(96.3%)存在高危型HPV 感染,HSIL组HPV16感染率(55.0%, 22/40)高于LSIL组(12.5%, 5/40)(P<0.05);③ 71例患者TCT异常,检出HSIL的敏感度52.1%,包括18例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tion, ASCUS)、35例LSIL、9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SIL, ASC-H)和9例HSIL,病变级别与TCT结果有关(P<0.05);④ 按子宫切除病因分为宫颈因素切除子宫组与非宫颈因素组,两组发病年龄分别为(53.2±9.5)岁和(57.4±6.2)岁,全子宫切除至病变时间间隔分别为(47.4±42.0)个月和(141.7±89.4) 个月,HPV 16感染率分别为(40.7%, 22/54)和(19.2%, 5/26),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病变级别、TCT筛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后定期对阴道残端进行TCT联合HPV筛查是必要的,宫颈因素切除子宫是VaIN的高危因素,对此类患者更应加强随访。
  • 李静然  赵超  李明珠  黄霞  刘蓉  贾兰  杨筱凤  胡瑛瑛   沙依兰  张薇  赵昀  吴瑞芳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阴道自取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型别的分布及其转归。方法 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对北京、青海、内蒙、陕西、新疆5个省市自治区的404例30~59岁阴道自取样HR-HPV阳性女性进行平均15个月的随访后再次阴道自取样,分别采用与第一次检测相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或荧光PCR法检测14种HR-HPV。结果 ① 在404例HR-HPV阳性女性中,随访15个月后HR-HPV持续阳性率45.54%(184/404),HR-HPV转阴率54.46%(220/404),其中HPV16/18转阴率(59.44%, 63/106)与其他12种型别(50.87%, 176/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前后HR-HPV单一感染率(71.53%, 67.93%)和混合感染率(28.47%, 32.0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个月后占比最高的5种HR-HPV型别依次是HPV 52、HPV 58、HPV 16、HPV 51和HPV 66,与随访前比较,首位仍然是HPV52,HPV16由原来的第2位变为第3位。② 不同年龄组HR-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5~59岁年龄组HR-HPV转阴率最低(42.46%, 31/73)。③ 随访15个月后,14种不同HR-HPV亚型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与无病变组HR-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访15个月阴道自取样HR-HPV检测转阴率高于50%,其中年轻女性HR-HPV转阴率高于大年龄女性,HPV 16/18转阴率与非HPV 16/18亚型无明显差异。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亚型及持续时间等进行分层管理。
  • 许琦  王楠  邢丽莉  倪胜莲  刘国莉  王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腹电式动态胎儿监护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于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招募130例妊娠晚期孕妇,采用腹电式动态胎儿监护仪和传统胎心监护仪分别进行监护,比较两组胎心数据一致性、胎心监护图形临床判读结果符合率、宫缩信号的一致性、母体心率一致性数据点,以及腹电式动态胎儿监护仪与多普勒胎儿监护仪的一致性、连续性及完整性。结果 130例孕妇中,因器械缺陷等因素剔除 15例(11.54%, 15/130)。129例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 FAS)中,平均胎心数据一致性占比为95.18%(95%CI: 94.21%~96.15%);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 PPS)中,平均胎心数据一致性占比为95.15%(95%CI: 94.18%~96.12%)。FAS和PPS中,胎心监护图形判读符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8.26%和78.76%(95%CI: 70.29%~86.23%; 70.78%~86.74%);两种监护仪器械平均宫缩信号的一致性分别为80.00% vs 80.00%(95%CI: 74%~87%; 73%~87%);母体心率一致性占比平均分别为98.46%和98.45%(95%CI为96.73%~100.18%; 96.71%~100.19%)。使用设备(3±1) d内患者无局部皮肤皮损或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结论 与传统的多普勒胎儿监护仪比较,腹电式动态胎儿监护仪有效性高,安全可靠,可实现24 h长时间胎儿监护,可以有效判断胎儿宫内情况。
  • 雷晓静  杜欣  冯同富  刘玉立  刘璐  乐芳舒  张媛
    2023, 24(6): 609-6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持续性剖宫产瘢痕妊娠(persistent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PCSP)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导致其高危因素及再次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清宫术后发生PCSP的45例患者为PCSP组,其中42例为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及子宫瘢痕修补术;纳入同期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的 612 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初次治疗采用清宫术成功的514例为清宫组;98例腹腔镜手术初次治疗成功患者作为腹腔镜治疗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结局。结果 PCSP组与清宫组妊娠次数[(5.07±2.51) 次, (1.56±0.06) 次]、流产次数 [(2.49±1.94) 次, (1.85±0.06) 次]、术前β-hCG值[(105 000.93±75 375.63) IU/L, (46 562.16±2 268.19) IU/L]、术前孕囊直径 [(3.86±1.51) cm,
    (2.72±0.06) cm]和肌层厚度 [(0.23±0.17) cm, (0.36±0.01) 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前β-hCG值、术前孕囊直径和肌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P组中42例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成功率为100% (42/42),PCSP组再次妊娠时RCSP发生率低于清宫组及腹腔镜治疗组[0% (0/10), 19.44% (14/72), 27.27% (3/1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6)。结论 清宫术前β-hCG值、术前孕囊直径、肌层厚度是导致PCSP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腹腔镜下切除PCSP病灶安全有效,其再次妊娠时发生RCSP的概率低。
  • 陈飞  金玉茜  柳鹏  李洁  王鲁文  李蕾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患者阴道壁组织中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情况,以及内质网应激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 kinase RNA-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 PERK)信号通路蛋白在患者阴道壁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对符合入组排除标准的患者在术中收集60例POP患者和24例非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阴道前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GRP78)、PERK、真核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translation-initiation factor 2α, 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 ATF4)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OP-QⅠ~Ⅱ期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GRP78、PERK、eIF2α以及ATF4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553±0.074、1.280±0.068、1.473±0.112和1.172±0.109,POP-QⅢ~Ⅳ期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四者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977±0.098、1.901±0.080、2.084±0.118和1.836±0.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GRP78、PERK、eIF2α以及ATF4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GRP78、PERK、eIF2α以及ATF4在POP-QⅢ~Ⅳ期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POP-QⅢ~Ⅳ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POP患者的阴道壁组织中存在内质网应激反应,其内质网应激关键蛋白GRP78及PERK信号通路蛋白在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与POP的发生、发展相关。
  • 陈茜  刘芳芳  赵颖  程媛  赵娜  王建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的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具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低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45例,其中17例病理分级G3级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carcinoma, EEC)、16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ndometrial serous carcinoma, ESC)和12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 ECCC)。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SMA、CD10和Desmin的表达;Trichrome特染方法检测胶原纤维的表达。采用Ke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Log Rank检验比较生存时间分布的组间差异性。结果 α-SMA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中的总表达率为71.1%(32/45)。α-SMA在EEC、ESC和ECCC的肿瘤微环境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4%(14/17)、62.5%(10/16)和66.7%(8/12)。所有α-SMA阳性患者均同时具有胶原纤维形成,当α-SMA表达阴性时,未见胶原纤维形成。α-SMA阳性组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41)。结论 α-SMA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中提示不良预后。
  • 顾璇  刘锦锦  张焕芝  王琪  李小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EC)中融合基因LINC02159-ATP10B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32例,并收集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5例及子宫内膜癌细胞系,采用RT-PCR结合Sanger测序扩增融合基因特异性融合片段进行融合基因LINC02159-ATP10B存在性鉴定;(2) 利用ORFfinder预测融合基因蛋白产物并制备抗体;(3) 通过RT-qPCR分子生物学结合CCLE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EC样本中融合基因与母基因关系进行定量分析;(4) 通过TCGA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融合基因与EC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 在EC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融合基因LINC02159-ATP10B以融合转录本形式表达,其中EC中阳性率为37.5%,正常内膜中阳性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但在EC中阳性率更高趋势。(2) 融合基因LINC02159-ATP10B为编码框外融合,仅涉及5′UTR区的改变,蛋白产物为野生型ATP10B蛋白,大小约为130 kDa;(3) 融合基因阳性组母基因LINC02159、ATP10B的表达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 ATP10B高表达组子宫内膜癌患者五年及十年的总生存期更短(P<0.05)。结论 融合基因LINC02159-ATP10B在EC中表达高,可能与EC不良预后相关。
  • 朱玉莹  包晓霞  宗春晓  徐立  薛晓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丹白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子宫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髓样分化因子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 MyD88)/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 NF-κB p65)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白颗粒低剂量组、丹白颗粒中剂量组、丹白颗粒高剂量组、康妇炎胶囊组(阳性药对照组),以苯酚胶浆注射联合机械损伤法复制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丹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丹白颗粒药物混悬液1.25、2.5、5.0 g/(kg·d)灌胃;阳性药对照组用康妇炎胶囊混悬液0.25 g/(kg·d)灌胃。干预14 d后进行取材,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对各组大鼠进行子宫组织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4(interleukin 4, IL-4)、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 WB)法检测TLR4/MyD88/NF-κB p65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内膜腔壁结构改变,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有大量或层状性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腺体萎缩变形;各治疗组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等方面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以丹白颗粒高、中剂量组较为显著(P<0.05)。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5),IL-4、IL-10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 IL-6、TNF-α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IL-4、IL-10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WB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大鼠子宫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子宫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丹白颗粒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 p65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 短篇论著
  • 孟春梅  贺铭  何云渝  吴晓梅  龚霞蓉  耿京  李宝衔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对宫腔粘连(IUA)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疑似IUA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二维超声(two-dimensional vaginal ultrasound, 2D-TVS)和经阴道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vaginal ultrasound, 3D-TVS)检查,并经宫腔镜检查及手术证实,比较单纯2D-TVS和2D联合3D-TVS超声检查两种检测方式诊断IUA的价值。结果 79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宫腔粘连78例(98.7%),非粘连1例(1.3%);2D-TVS诊断宫腔粘连30例(38.0%),非粘连49例(62.0%);2D联合3D-TVS超声检查出宫腔粘连68例(86.1%),非粘连11例(13.9%)。单纯2D-TVS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38.5%、100%和38.5%;2D-TVS联合3D-TVS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2%、100%和87.2%;2D联合3D-TVS的ROC曲线AUC值为0.936,显著高于2D-TVS的0.692(P<0.05)。结论 2D联合3D-TVS对宫腔粘连诊断准确率高、无创、易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武红  冯海芹  杨丽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中年龄<45岁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研究人群的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SEER数据库获取10 031例宫颈癌患者,将患者按分层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n=7 342)和验证组(n=3 689),在研究组中用Cox回归分析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预测其精度及判别能力。结果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P均<0.01)是影响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根据Nomogram计算出的预后评分(阈值=165分)也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得分患者的预后。结论 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指标联合可以较好地预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 病例报告
  • 邹晓燕  刘光源  张甜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毛旭影  李环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蒋雨欣  田甜  龙晓宇  赵越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参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既往研究表明EDCs在人体中的过度暴露与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其可通过多种作用途径对哺乳动物卵巢功能造成损害。本文系统总结EDCs暴露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和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等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总结EDCs暴露干扰卵巢功能的相关机制。
  • 朱雨涵  刘子宁  李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PARP抑制剂已在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耐药性问题也日渐凸显,确定耐药原因并提出克服耐药的策略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概述了PARP抑制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多药耐药基因导致的靶前耐药,PARP蛋白改变、同源重组恢复、复制叉保护导致的靶标耐药,以及凋亡通路等相关的靶后耐药。
  • 祁泽鹏  吴素慧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其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影响女性生活质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并结合当下的医疗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在疾病预防、筛查、治疗、随访以及全程管理中实现了“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本文针对互联网技术在临床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探究了互联网+在妇科疾病全程管理中的作用,期望能够为国内医疗发展不平衡地区更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提出建议。
  • 王和舒琦  刘朝晖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先决条件,HPV疫苗的长期保护在女性宫颈癌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女性HPV疫苗接种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HPV疫苗的接种可以显著延长免疫系统增强时间,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和宫颈锥切术后复发,降低HPV阳性感染率和对生殖器疣的发生,影响HPV筛查模型以及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不仅有益于女性本身,而且也有益于其性伴。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女性HPV疫苗接种率及未来开展相关前瞻性队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张迪  王雅卓  张蕴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宫颈癌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在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疗效显著,对于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宫颈癌疗效有限。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各种恶性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多种免疫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近年来宫颈癌免疫治疗的重要研究进展,希望为未来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思路和方向。
  • 陈明倩  刘宝  池余刚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 CE)是一种以浆细胞浸润子宫内膜间质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其临床表现多样,如异常子宫出血、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疼痛等,常因症状不典型而被临床医生忽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E与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的发生密切相关。IUA可导致不孕、反复流产、反复胚胎移植失败等不良妊娠结局,且其早期诊断困难,术后易复发,目前IUA的治疗是临床一大难点。本文将对CE与IUA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 陈维鹏  宋佼洋  王世言  孙秀丽  王建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盆底康复治疗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非手术治疗。其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锻炼(Kegel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 ES)治疗及体外磁场盆底神经强化等。电刺激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促进神经重塑、镇痛及组织兴奋性等作用。目前电刺激已在临床上用于神经肌肉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如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肌萎缩等疾病。而低频电刺激(low 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FES)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强等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LFES联合盆底肌锻炼及生物反馈等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对LFES的机制、应用现状以及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讲座
  • 顾国萍  刘阳阳  张江珊  杨霞  马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共识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案,盆腔中心性复发的宫颈癌患者经盆腔廓清手术后,部分患者可以延长无疾病生存期,但需要面对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严重、术后的器官功能改变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等巨大风险。因而,对于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需要经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过术前充分评估,提高手术切缘阴性,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采用脏器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案的优化,从而达到盆腔廓清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本共识是在总结国内外研究以及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其主要针对复发性宫颈癌实施盆腔廓清术的分类、不同廓清术类型的定义、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手术要点、围手术期管理及并发症防治、术后辅助治疗、预后及随访等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实施盆腔廓清手术提供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