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5
  

  • 全选
    |
    述评
  • 赵超  毕蕙  尤志学  赵昀  李明珠  李静然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温梅英  温伦辉  夏雪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c-Me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61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32例同期于本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宫颈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宫颈组织的MACC1、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MACC1、c-Met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MACC1和c-Met蛋白在宫颈癌患者中表达呈正相关(r=0.683,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CC1蛋白表达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ACC1和c-Met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中MACCI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章伟玲  姚涓  陈肖静  何爱琴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和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蛋白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检测并比较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ANGPTL4和NRIP1蛋白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ANGPTL4和NRIP1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更高(P<0.05);宫颈癌组织中ANGPTL4和NRIP1蛋白表达与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NRIP1蛋白表达还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截止2022年1月随访结束,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生存64例(65.31%)、死亡34例(34.69%),ANGPTL4、NRIP1蛋白阳性表达者与二者对应阴性表达者存活率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NGPTL4和NRIP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二者表达情况与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且影响患者预后。

  • 王琳  戚瑞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绝经后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方法 选取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8例绝经后CI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TCRC组(n=41)和CKC组(n=37),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标本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KAI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8(CDK8)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结果 TCRC组治愈率高于CKC组,复发率、标本切缘阳性率较CKC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两组KAI1蛋白阳性率均升高,CDK8蛋白OD值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P=0.561)。结论 CKC及TCRC均能有效地改善KAI1、CDK8蛋白表达活性,且术后并发症风险低,相较于CKC,绝经后CIN患者应用TCRC治疗在促进术后恢复方面优势更显著。
  • 周雅娟  朱元媛  袁帅  龚咪  葛倩倩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黏蛋白1(MUC-1)及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5例宫颈癌患者为试验组进行研究,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IL-33、MUC-1及CK19的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和细胞凋亡、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IL-33、MUC-1及CK19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细胞凋亡指数为(6.32±1.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7±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血清IL-33、MUC-1及CK1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Ⅰ~Ⅱ期患者血清IL-33、MUC-1及CK19水平显著低于临床Ⅲ~Ⅳ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血清IL-33、MUC-1及CK19和细胞凋亡、临床分期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中血清IL-33、MUC-1及CK19的异常表达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对宫颈癌组织细胞凋亡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而本次研究也为靶向药物治疗宫颈癌提供了新思路。
  • 李生君  朱文怡  王宁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脱氧核糖核酸(DNA)浓度控制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诊治宫颈疾病患者共624例,均行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病理检查、HPV多亚型分型检查及病毒载量检查,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病理检查及HPV多亚型分型+病毒载量检查诊断结果,分析HPV-DNA浓度与病毒载量水平的关系。结果 HPV多亚型分型+病毒载量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液基细胞学(P<0.05)。阴道镜病理检查子以阴道镜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液基细胞学+HPV多亚型分型与液基细胞学+HPV多亚型分型+病毒载量检测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HPV病毒载量增加,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P<0.05)。17例HPV-DNA扩增CT值范围35.2~37.9患者,在CT阈值为≥37.8条件下,HPV-DNA浓度为10、30及50 ng/ml时无假阳性出现。结论 在液基细胞学检查基础上,通过调节DNA浓度行HPV多亚型分型及病毒载量联合检测可有效地提高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准确性,为后续诊治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参考。
  • 李嘉  陈敏  贺鸿桂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宫颈癌术后进行VMAT或IMRT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放疗方法分为VMAT组(VMAT, n=53)和IMRT组(IMRT, n=50)。比较两组靶区剂量[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累剂量、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统计两组治疗期间急性肠道及膀胱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靶区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CI、HI水平明显高于IMRT组(P<0.05);VMAT组股骨头V20、V30、V40水平均明显低于IMRT组(P<0.05),两组直肠、小肠、膀胱、骨髓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5、V10、V20、V30、V40水平及股骨头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5、V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MU、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IMRT组(P<0.05);两组急性肠道及膀胱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AT和IMRT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均可达到靶区剂量要求和保护危及器官的目的,剂量学参数相当,但VMAT的加速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明显减少,可提高治疗效率。
  • 张力忆  蒋奉希  桂定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磺达肝葵钠联合机械方法在宫颈癌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并行根治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分为低剂量组(n=55)、中剂量组(n=55)和高剂量组(n=55),三组患者均于术前1日给予气压治疗,术后24 h低剂量组给予1.5 mg磺达肝癸钠,中剂量组给予2.5 mg磺达肝癸钠,高剂量组给予3.5 mg磺达肝癸钠,比较三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下肢周径差、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深静脉血栓栓塞(DVT)、肺栓塞(PE)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中、高剂量组APTT、PT均高于低剂量组,FIB、CRP、TNF-α、IL-8水平和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住院期间,中、高剂量组DVT发生率均为1.82%,低于低剂量组的12.73%(P<0.05),三组P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7.27%,低于高剂量组的23.64%(P<0.05)。结论 中剂量磺达肝葵钠联合机械方法和高剂量磺达肝葵钠联合机械方法均可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血液高凝和黏滞状态,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和DVT发生率,但前者安全性更高。
  • 刘帅  杨曦  张乃怿  孟轶婷  蔡丹  郭明明  马珂  张蕾  廖秦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PTEN、PI3KCA、Ki67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评价三个分子标志物在提高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准确性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95例。其中内膜癌组40例,良性病变组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25例。在宫腔镜检查前行子宫内膜细胞采集,行PTEN、PI3KCA、Ki67的免疫细胞化学(ICC)检测,半定量法评估表达水平,分别绘制ROC曲线,与内膜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IHC)进行对比,评价以上三个指标在筛查内膜癌中的价值。结果 PTEN、PI3KCA、Ki67在内膜癌组、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中的ICC表达程度与IHC表达呈正相关。使用ICC和IHC检测,均可发现PTEN在正常组和良性病变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内膜癌组,PI3KCA和Ki67在内膜癌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良性病变组(P<0.01)。应用ICC方法检测,以PTEN≤35%作为内膜癌诊断指标时,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66.7%。以PI3KCA≥20%作为内膜癌诊断指标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78.5%。以Ki67≥15%作为内膜癌诊断指标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2.5%。结论 应用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内膜癌过程中加入PTEN、PI3KCA、Ki67检测,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准确率。
  • 蔡鹏宇  张斌  吴寰宇  吴明秀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靶向调控甲基转移样酶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 METTL3)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细胞,经培养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METTL3组、沉默METTL3组,三组细胞分别干预。对三组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METTL3、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哺乳动物ATG6同源蛋白(Beclin-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沉默METTL3组细胞METTL3、p-ERK表达、增殖率、Wnt3a、β-catenin表达、细胞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PI3K、Akt、MMP-9表达均低于对照组、过表达METTL3组(P<0.05);细胞凋亡率、LC3-Ⅱ、Beclin-1表达高于对照组、过表达METTL3组(P<0.05)。结论 沉默METTL3表达使凋亡、自噬、侵袭相关蛋白表达受到调控,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
  • 陈伟  吕达  宫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卵巢癌细胞放疗抗性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关系。方法 构建A2780卵巢癌细胞放疗抵抗模型A2780R。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放疗抵抗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细胞划痕和 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实验检测细胞EMT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与A2780细胞比,A2780R细胞的克隆体积大、数量多,细胞伸出伪足,与EMT的典型细胞形态类似。与A2780细胞比,A2780R细胞2 Gy细胞存活分数(survival fraction, SF2)、平均致死剂(mean lethal dose, D0)、准阈量(quasithreshold dose, Dq)、N增加(P<0.05),D0放射增敏比(sensitization enhancement ratio of D0, SERD0)、准阈量放射增敏比(sensitization enhancement ratio of Dq, SERDq)降低(P<0.05)。与A2780比,A2780R的凋亡率,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与mRNA表达减少,24 h和 48 h细胞迁移、24 h穿过Transwell膜和Matrigel胶细胞数量,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与mRNA、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与mRNA、Snail、p-Akt、p-GSK-3β蛋白增加(P<0.05)。结论 卵巢癌放疗抵抗细胞株A2780R发生EMT,其可能机制与激活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相关。
  • 赵娜  苏雪锋  谷颖颖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患者96例,其中正常卵巢组织患者21例(正常组),良性肿瘤患者26例(良性组),交界性肿瘤患者11例(交界组),恶性肿瘤患者38例(恶性组)。分析HIF-1α、iNOS和EPO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各指标对卵巢癌的预测价值。结果 正常组、良性组、交界组、恶性组的HIF-1α、iNOS和EPO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恶性组中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间HIF-1α、iNOS和EPO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II/IV期、中低分化卵巢癌阳性率更高。HIF-1α、iNOS、EPO蛋白单一及联合对卵巢癌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1.70%、70.00%、65.22%和82.7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3%、82.14%、84.00%和88.24%。结论 明确HIF-1α、iNOS和EPO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对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君  王清萱  刘巍  王文慧  米鑫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实验室指标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诊治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共123例,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价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独立影响因素联合用于预后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糖类抗原(CA)125水平、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FIGO分期Ⅲ~Ⅳ期、MPV/PLT>0.04、MLR>0.27及纤维蛋白原<3.30 g/L均是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短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V/PLT、MLR及纤维蛋白原均可用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预测,且三者联用预测效能最佳(P<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与包括年龄、FIGO分期、MPV/PLT、MLR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内多种因素有关,同时MPV/PLT、MLR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具有更佳的预后预测价值。
  • 邱文风  卢云涛  聂颖  夏蓉晖  秦冬颖  李素英  程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超声影像学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交通大学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 200例,根据病理诊断将息肉良性病变患者纳为良性组(1 141例),将息肉癌前病变及恶变患者纳为恶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超声影像特征,并分析影响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病变及恶变的因素。结果 1 20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 141例(95.08%),恶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9例(4.92%)。体重指数、绝经前月经规律性、绝经后出血以及绝经后出血次数、内膜体积、息肉直径在两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绝经前月经不规律、绝经后出血、绝经后出血次数≥2、内膜体积以及息肉直径均是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多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率低,且患者超重、绝经前月经不规律、绝经后出血≥2次、内膜体积偏大以及息肉直径明显增加均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癌前病变及恶变的危险因素。
  • 王玲玲  王艳  胡晓文  王才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病灶切除术治疗局限性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病灶切除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指标变化,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00.70±34.00) min,术中平均出血(172.61±95.5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22.14±8.68)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02±1.01) d。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子宫体积缩小、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降低、血红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CA125表达水平降低(P<0.05),对所有进行病灶切除术的120例患者进行随访,复发率为25.00%(30/12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与痛经评分、术前子宫体积、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痛经评分较高、术前子宫体积较大、患有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痛经评分、术前子宫体积、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病灶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月经疼痛程度,并减少月经量。
  • 许凌珺  何雪仪  文红蕾  张映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盆底康复时机对高龄产妇产后PFD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复星禅诚医院进行分娩的187例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在产后6周复查诊断盆底功能障碍(PFD)后进行治疗,依据产后治疗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产后6~8周治疗, n=98)、对照组(产后9~11周治疗,n=89),对比其治疗前后盆底肌力、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参数、盆底功能相关参数、PFD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及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SD-S高于对照组,而UVJ-M、PUVA-S、PUVA-R、BND、BSD-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疗程后快肌阶段最大值、慢肌阶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UI、盆腔脏器脱垂等的发生比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躯体状态、精神状态、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早期(6~8周)开展盆底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高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促进产后PFD盆底功能恢复,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 蒲丽  唐云琳  黄丽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GH)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B产妇210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GH将其分为GH组(n=50)和非GH组(n=160),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影响CHB产妇发生G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年龄≥35岁、有GH家族史及有不良情绪均为CHB产妇发生GH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GH组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和产褥感染发生比例显著大于非GH组(P<0.05);GH组胎儿窘迫、黄疸、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非GH组(P<0.05)。结论 CHB产妇分娩年龄≥35岁、有GH家族史及有不良情绪均是发生GH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会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 田秀娟  杨恩亮  任熙  全慧  闫利荣  苏心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ET-1、NO水平联合肠道菌群对早期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该院同期收治的132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ET-1、NO水平及肠道菌群(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菌落数。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ET-1、NO水平联合肠道菌群菌落数对早期妊娠高血压的可能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ET-1水平更高(P<0.05),NO水平更低(P<0.05);大肠杆菌及肠球菌菌落数明显更高(P<0.05),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菌落数更低(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ET-1、NO水平及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为妊娠期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血清ET-1、NO及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AUC为0.997。结论 单独检测孕妇血清ET-1、NO水平及肠道菌群菌落数可作为早期妊娠高血压诊断依据之一,联合检测血清ET-1、NO水平及肠道菌群菌落数可能增加诊断结果的确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虹  沈鑫  折开娥  吴桂清  王敏  孙港港  王雯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蛋白样A(SAA)、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可溶性FasrymndritFas配体(sFasl)表达水平在胎膜早破(PROM)的孕产妇中对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80例PROM孕产妇,分娩后将产妇胎盘、胎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包括绒毛膜羊膜炎42例,非绒毛膜羊膜炎38例。将绒毛膜羊膜炎组按分期分为Ⅰ期(n=14)、Ⅱ期(n=18)、Ⅲ期(n=10)三个亚组,观察血清SAA、NLRP3、sFasl表达水平,评估其在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SAA、NLRP3、sFasl表达水平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血清SAA、NLRP3、sFasl表达水平联合检测评估PROM绒毛膜羊膜炎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0.791、0.776、0.734(P<0.05);绒毛膜羊膜炎孕产妇血清SAA、NLRP3、sFasl水平比较,Ⅲ期>Ⅱ期>Ⅰ期(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绒毛膜羊膜炎程度与血清SAA、NLRP3、sFas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71、0.306、0.297, P<0.005)。结论 合并绒毛膜羊膜炎PROM孕产妇血清SAA、NLRP3、sFasl呈现高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PROM孕产妇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且其表达与绒毛膜羊膜炎程度呈正相关。
  • 李丽春  吴春春  吴秋芬  吴端鑫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妊娠相关蛋白(PAPP-A)水平对早期异位妊娠(EP)与先兆流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的60例先兆流产女性(先兆流产组)、60例EP女性(EP组)和60例正常妊娠女性(正常组)临床资料,所有纳入者均进行血清HCG、P和PAPP-A水平检测,查阅其超声影像学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早期EP与先兆流产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三组血清HCG、P和PAPP-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P组血清HCG、P和PAPP-A水平均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和正常组(P<0.05),先兆流产组血清HCG、P和PAPP-A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超声、血清HCG、P、PAPP-A单一诊断EP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75、0.775、0.765、0.854,以超声的AUC值最高,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67%、83.33%;联合诊断时以超声、血清HCG、P、PAPP-A联合诊断的AUC最高,为0.90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80.00%。结论 血清HCG、P和PAPP-A水平能够对早期EP与先兆流产予以鉴别诊断,且其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高。
  • 短篇论著
  • 潘银燕  李世宏  宋娟  卜冬莲  苏士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液基细胞学、HPV检测及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择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行宫颈癌筛查的1 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液基细胞学检测、HPV检测及DNA倍体定量分析,并以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测、HPV检测及DNA倍体定量分析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液基细胞学、HPV检测及DNA倍体定量分析筛检宫颈癌,敏感性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测最高,HPV检测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及DNA倍体定量分析测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癌筛检准确性,实现对宫颈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继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 王润秋  桑琳  李涛  吴海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分别与细菌性阴道病、不同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821例及宫颈病变7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HR-HPV检测结果分别将其分为阴道HPV阳性组(n=279)与阴道HPV阴性组(n=542)、宫颈HPV阳性组(n=383)及宫颈HPV阴性组(n=375),分析细菌性阴道病中不同年龄段妇女HPV阳性率及阴道微生态指标;观察不同宫颈病变中HR-HPV的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病、不同宫颈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ROC分别评估HR-HPV阳性率在细菌性阴道病与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共有279(33.98%)例检查出HR-HPV阳性;阴道微生态检测中HR-HPV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仅唾液酸苷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患者中共有383例(50.53%)检查出HR-HPV阳性;Spearman显示HR-HPV阳性率与细菌性阴道病、宫颈病变程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ROC显示HR-HPV阳性在细菌性阴道病及宫颈病变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HR-HPV感染与女性细菌性阴道病及宫颈病变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定期筛查对预防细菌性阴道病及宫颈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 阿依帕丽·艾克木江  吴建荣  全丽娟  祖菲娅·艾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2 589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检测出HPV感染者,分析HPV感染情况、年龄分布、亚型分布特点。结果 20 778例中18 189例(87.54%)HPV阴性,105例(0.51%)接种HPV疫苗,2 589例(12.46%)HPV阳性,0例(0.00%)接种HPV疫苗。≤25岁年龄段中HPV阳性占比最高,46~55岁女性中阳性占比最少。HPV单一基因型感染2 136例(82.50%),HPV多重感染453例(17.50%%)。不同年龄段HPV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感染阳性率均呈倒“U”型。高危型感染以HPV52(17.11%)、HPV16(16.03%)为主,且明显高于其他亚型,中危型感染以HPV 53(12.40%)、HPV66(7.49%)为主,低危型感染以 HPV6(1.43%)、HPV11(1.20%)、HPV81(7.30%)为主。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女性人群HPV感染以HPV16、52型为主,26~55岁的女性人群中HPV感染率最高,HPV接种率较低。
  • 钟菀杞  梁真娇  梁丽霞  何敏嫦  张英  王金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阴道镜考虑为宫颈G1患者存在高度病变的高危因素分析,旨在为后续高危人群的识别及个体化管理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阴道镜考虑为宫颈G1患者共232例,根据是否存在高度病变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患者存在高度病变高危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HPV16型阳性率及阴道镜G1病变累及象限数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HPV16型阳性及阴道镜G1病变累及4个象限均是患者存在高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阴道镜考虑为宫颈G1患者中相当比例经活检证实为宫颈高级别病变,其中HPV16型阳性及阴道镜G1病变累及4个象限者风险更高。
  • 苗晶  高丽峰  张萍萍  李玲  景雅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女性阴道菌群分布纵向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女性46例,观察评价孕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阴道菌群状况。结果 ① 46例女性中,孕早期20例(43.48%)检查阴道菌群平衡,其中16例(80.00%)整个妊娠期阴道菌群都保持正常,4例(20.00%)在孕中期或孕晚期检查发现阴道菌群失衡;孕早期26例(56.52%)检查阴道菌群失衡,其中15例(57.69%)于孕中期或孕晚期无任何处理情况下转变为阴道菌群正常;② 孕早期细菌性阴道病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需氧菌培养结果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孕妇随孕周增加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是动态变化的,或可通过自身调节作用恢复阴道菌群平衡。
  • 孙鸿博  刘丽娜  朱曼丽  邓春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近期疗效及预后复发。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50例EM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分析近期疗效,并对患者均至少完成2年的随访,统计复发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EMS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EMS有效率为94.00%,对EMS患者均进行2年随访,复发率为12.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EMS分期为Ⅲ~Ⅳ期、宫腔操作既往史及术前痛经史为EM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EMS的近期疗效较好,但存在复发风险,且年龄越大、EMS病变程度加重、宫腔操作既往史及痛经史是EMS复发的危险因素。
  • 杨文静  毛建英  王宇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CA125、VEGF-C、FSH水平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6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随访3年,评估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复发者和未复发者术前血清CA125、VEGF-C、FSH水平,分析术前血清CA125、VEGF-C、FSH水平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关系及对子宫肌瘤复发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随访3年,3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25.40%(32/126);与未复发组对比,复发组年龄更小、肌瘤个数更多、合并症比例更高(P<0.05),手术方式、肌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初潮年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前血清CA125、VEGF-C、FSH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患者年龄、具有合并症、CA125、VEGF-C、FSH水平是影响子宫肌瘤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术前血清CA125、VEGF-C、FSH及联合检测诊断子宫肌瘤复发的AUC分别为0.791、0.864、0.665、0.937。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血清CA125、VEGF-C及FSH高表达与术后复发关系密切,可作为预后辅助观测指标。
  • 张亭亭  赵淑霞  胡玉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腔镜粘连松解术(TCRA)中应用三种不同宫腔屏障方式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及对再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123例拟行TCRA的中、重度IUA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1例。A组放置Foley球囊,B组留置宫内节育器(IUD),C组采用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HA/CMC)+IUD。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评价[美国生育学会(AFS)]宫腔粘连评分,随访3个月统计IUA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三组的AF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C组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再粘连率为9.76%,显著低于A组的26.83%和B组的36.59%(P<0.05)。C组月经恢复率87.80%,显著高于A组73.17%和B组63.41%(P<0.05)。结论 在IUA患者的TCRA中留置IUD+HA/CMC对预防复发的效果优于置入Foley球囊或留置IUD。
  • 赵婧  徐金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妊娠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山西省运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204例,随访2年,将其分为妊娠组(n=98)和未妊娠组(n=106),以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随访过程中妊娠结局为分组依据。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妊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妊娠98例,妊娠率为48.0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最大肌瘤直径≥5 cm、与肌层关系为深肌层、术前合并不孕、盆腔粘连为中重度、子宫切口数≥3个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未妊娠的危险因素(OR=2.380、2.153、1.958、1.824、2.273、2.423, P<0.05)。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为48.04%,多种因素可对其产生影响,可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及干预,以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 王雪莲  杜国华  王亚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盆底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及对盆底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100例SUI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盆底肌张力、尿动力学指标、盆底纤维肌电位、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S评分、尿动力学指标、肌力Ⅰ类纤维、Ⅱ类纤维、肌电位及I-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磁刺激联合电刺激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的盆底肌张力,提高生活质量。
  • 荣长仙  付冲  黄楠  李雪梅  高玉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抗缪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窦卵泡数(AFC)对不同海拔女性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50例)及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58例)就诊的妇科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海拔女性的AMH、E2、HIF-1α、FSH、LH与AFC的水平。结果 海拔越高,卵巢储备指标的水平越高。结论 不同海拔地区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指标不同。且海拔越高,指标水平越高。
  • 高月红  毛文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分娩方式的二胎产妇盆底肌肉与生育间隔时间的关系。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生产的198例二胎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将其分为90例阴道组及108例剖宫产组,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112例适龄组和86例高龄组,观察两组产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建立两次生育间隔时间与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函数方程,并分析其函数方程的预测价值。结果 阴道组与剖宫产组、适龄组与高龄组两次生育间隔时间,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合两次生育间隔时间-盆底肌肉Ⅰ类肌纤维、生育间隔时间-盆底肌肉Ⅱ类肌纤维的曲线,其结果为二次曲线,取原始数据解释最佳的函数方程,方程成立的系数为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两次生育间隔时间与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函数方程,阴道组与剖宫产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曲线最大AUC均>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随机抽取60例产妇进行相对误差率对函数方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预测的相对误差率最小为3.742%,最大为7.079%,平均误差率为4.907%。结论 为保护盆底肌肉,不论何种生产方式二胎产妇的生育间隔最佳时间为6~8年。
  • 杨艳丽  叶健  何瑞银  樊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tivator inhibitor-1, PAI-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和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12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0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孕妇妊晚期血清PAI-1、VCAM-1,分析其对妊娠合并心脏病NYHA和妊娠结局的评估价值。结果 观察组PAI-1与VCAM-1均高于对照组(P<0.05)。孕妇血清PAI-1与VCAM-1随着NYHA分级的增高而增高(P<0.05),PAI-1、VCAM-1与NYHA分级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PAI-1及VCAM-1比,PAI-1与VCAM-1联合检测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异常的效能较高。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例数高于对照组(12例vs 0例,P<0.05),随着NYHA分级增高,不良妊娠结局的例数也增高(P<0.05)。不良妊娠结局孕妇血清PAI-1、VCAM-1高于不良妊娠结局孕妇(P<0.05)。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血清PAI-1与VCAM-1升高,NYHA分级越高及不良妊娠结局的PAI-1与VCAM-1越高。
  • 陈凤平  钟炜婷  颜宇琦  郑仕富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检孕妇不同孕期、年龄段铁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的改变。方法 检测3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和128例不同孕期、不同年龄段妊娠妇女的血常规(RBC、Hb)和生化指标(SI、SF、TRF、TIBC、sTf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SI、sTfR外,妊娠妇女血清铁代谢指标(TRF、TIBC、S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BC、SF较对照组降低,TRF较对照组升高。孕晚期TRF较孕中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7岁和28~35岁年龄段的铁代谢指标TRF、TIBC、S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F和TIBC两者相关性显著。结论 通过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检的妊娠妇女的铁储备水平,发现年龄、孕期均与孕妇体内铁代谢水平密切相关,TRF、TIBC、SF可作为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指标,为临床评估孕妇体内真实的铁储备水平及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 病例报告
  • 胡思雯  蒋紫薇  丘怡萱  王聪  戴辉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文昕  邹宜廷  司丽慧  徐晓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宇  宋淑芳  赵晓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冯淑娴  王静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党晓庆  王志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HPV特异性感染人体皮肤及黏膜,是宫颈病变的重要发病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除宫颈外的生殖道皮肤黏膜病变逐渐被重视,研究表明,HPV不仅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外阴病变中也有一定的作用。HPV感染可能与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单纯性苔藓、外阴上皮内瘤变及外阴癌相关,参与外阴病变的发生及恶性进展,并影响外阴病变的预后。
  • 朱毅  王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筛查已在临床开展多年,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为了提高筛查的覆盖率和有效率,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少新方法、新技术,因此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临床工作者能更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 李英  程忠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尽管该疾病通常可以通过单独手术或手术及辅助放化疗在早期阶段治愈,但对于晚期及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有效的疗法。免疫反应是对抗HPV感染和相关癌症的关键因素。近期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治疗的新策略,这些治疗策略旨在调节免疫反应以抑制肿瘤。现就复发性宫颈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杜亦琛  王芬芬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