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2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15
  

  • 全选
    |
    述评
  • 吴瑞芳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李雪茹  贾艳艳  史惠蓉  李美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联合高效孕激素治疗在保留生育功能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Ⅰa期EC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3例行宫腔镜手术,其中31例患者为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联合高效孕激素治疗作为电切组,22例患者为宫腔镜下诊刮术联合高效孕激素治疗作为诊刮组,每3个月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并评估宫腔镜电切的临床价值。结果 (1)电切组与诊刮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1%(27/31)和72.7%(16/22),复发率分别为22.2%(6/27)、6/16,妊娠率分别为29.6%(8/27)、3/16,成功分娩率分别为5/8、2/3,宫腔粘连发生率分别为12.9%(4/31)、9.1%(2/22),均为轻中度粘连;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妊娠率及宫腔粘连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腔粘连不是EC患者复发及妊娠的影响因素(P>0.05)。(2)电切组患者完全缓解中位时间小于诊刮组(3个月: 6个月, P=0.004),并且其治疗前3个月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诊刮组(58.1%: 9.1%, P=0.001)。(3)高分化EC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85.1%(40/47)、复发率为27.5%(11/40)、妊娠率为25.0%(10/40);6例中分化EC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复发1例,足月妊娠1例,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中位时间、复发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EC患者中3例治疗3个月病理无缓解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保守治疗期间,疾病均无深肌层浸润及远处转移等进展风险。结论 对早期保留生育功能EC患者,宫腔镜下电切术联合高效孕激素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其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且不影响EC患者的妊娠。
  • 李慧玲  王真红  安健  王朝华  杨欣  苏会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接受清髓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的清髓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40岁以下育龄期女性共311例。在清髓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接受GnRH-a治疗107例为治疗组,未接受GnRH-a治疗20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移植后性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水平、绝经相关症状、月经恢复情况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移植后绝经相关症状显著降低(62.62%, 74.51%; P=0.029),移植后6个月卵泡刺激素(101.72 IU/L, 123.29 IU/L; P=0.001)和雌二醇水平更低(18.53 pmol/L,33.03 pmol/L; P=0.020),而移植后6个月黄体生成素水平、自发月经恢复及医源性卵巢早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控制疾病类型及清髓化疗前是否接受化疗等混杂因素后进行分层分析后仍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清髓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育龄期女性,GnRH-a治疗不能降低其卵巢早衰发生率,但显著降低清髓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卵泡刺激素和雌激素水平,减少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可能具有一定的卵巢保护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 赵旸  侯弘毅  陈小友  韩茹雪  杨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急重症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UB)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急重症异常子宫出血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急性止血和慢性维持期的治疗疗效。结果 4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0.56±9.94) 岁,入院前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占60.4%(26/43)。宫腔镜下止血1周内,完全止血者占37.20%(16/43),仍有少量淋漓出血者占62.80%(27/43)。术后随访6个月~5年AUB症状完全缓解者占30.2%(13/43),部分缓解者占39.5%(17/43),未缓解者占30.2%(13/43);术后是否应用控制月经的药物对维持期的症状长期改善有极显著影响(χ²=15.84, P<0.001)。结论 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急重症AUB患者,宫腔镜下急性止血疗效较好,慢性维持期长期应用药物可有效预防复发。
  • 田昭  翟庆杰  赖晋  王伊玲  祝洪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伴乳腺癌史的绝经后女性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41例伴乳腺癌史的绝经后发生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41例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占94.33%(133/141),其中正常子宫内膜占22.70%(32/141),子宫内膜息肉占65.96%(93/141)、不伴有不典型的子宫内膜增生占5.67%(8/141),子宫内膜癌占5.67%(8/141)。其发生的子宫内膜病变与患者有无异常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厚度有关(P<0.05)。141例患者中,71.63%(101/141)接受内分泌治疗,其中47.52%(67/141)接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R)调节剂治疗,24.11%(34/141)接受芳香酶抑制剂治疗。异常子宫出血预测伴乳腺癌史的接受选择性ER调节剂治疗的绝经后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8.3%;子宫内膜厚度预测伴乳腺癌史的接受选择性ER调节剂治疗的绝经后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25 cm,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5%。结论 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厚是伴乳腺癌史的绝经后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魏佳慧  刘洋  王明  何玥  樊蓓  王新莲  王克扬  吴玉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计算机X线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手术-病理评估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比较CT与MRI评估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与可行性;明确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方法 参照FIGO 2018年新分期,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妇产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术前行CT/MRI、术中行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各期宫颈癌患者共209例,收集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术前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CT、MRI及二者联合在最优截断值下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69.7%、53.9%和65.4%;特异度分别为71.4%、86.0%和77.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3.3%、42.2%和35.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90.7%和92.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76及0.74(P>0.05)。结论 CT与MRI在术前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无明显差异,综合考虑CT在短径最优截断值0.5 cm下评估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检验效能。
  • 张炳  张锦娜  张荣  吴典明  方一凡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14例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彩超、磁共振成像(MRI)、血清甲胎蛋白(AFP)、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 同期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154例,阴道卵黄囊瘤占9.1%(14/154)。14例患儿平均年龄(12.3±3.4) 个月,均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其中2例患儿阴道内肿物已自行脱落。血AFP为1 024~7 371 ng/ml,平均(4 025.8±332.4) ng/ml,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正常。2例患儿取得标本经病理证实后直接化疗,化疗采用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PEB)方案。其余12例均在麻醉下经小儿鼻窥镜或阴道镜辅助行肿物及部分阴道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均提示卵黄囊瘤,给予PEB方案2例,卡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JEB)方案10例。第3疗程开始时,14例患儿AFP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并在第4个疗程结束后再次麻醉下用阴道镜探查,术中见原肿物生长处的阴道壁呈瘢痕样外观,质地稍硬,无明显肿物生长,余阴道壁无异常。2例因术前彩超提示局部阴道壁增厚,行局部多点活检术,术后病理仅提示纤维组织伴慢性炎症,未见肿瘤细胞,但仍给予了6个疗程的化疗。其余12例未行活检,共给予4个疗程化疗。14例患儿随访时间2~96个月,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特征为不规律阴道流血伴AFP明显升高,主要治疗方法为肿物及部分阴道壁切除联合规范化疗。
  • 吴梦婷  罗琰  陈高文  李肖璇  韩娜娜  王沂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耻骨降支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ischiopubic ramus, TVT-IR)与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 TVT-O)对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女性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VT-IR组(n=17)和TVT-O组(n=19),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临床疗效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TVT-IR组的手术时间[(26.290±2.257)min]低于TVT-O组[(37.260±6.632)min];TVT-O组术中神经损伤1例,TVT-IR组无神经损伤。TVT-IR组住院时间[(8.240±1.562) d】与TVT-O组[(8.210±2.72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T-IR组总住院费用[(21 396.514±7 538.688)元]与TVT-O组
    [(40 144.661±70 304.670)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均有2例患者尿失禁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T-O组1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发生吊带侵蚀。两组术后1年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T-IR与TVT-O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当,但TVT-IR手术简便,手术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 李静然  赵丽君  赵超  李明珠  张薇  赵昀  王建六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点阵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外阴皲裂和萎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103例外阴皲裂或合并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点阵CO2激光治疗患者75例(激光组),采用普罗雌烯阴道胶囊或加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患者28例(对照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外阴皲裂、萎缩和疼痛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激光组治疗后1个月患者外阴皲裂改善率(89.34%, 67/75)与对照组(67.86%, 19/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治疗后1个月外阴疼痛评分[(1.00±0.90)分]与对照组[(1.50±1.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平均疗效维持时间[(18.57±9.60) 个月]与对照组[(7.31±7.1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治疗后6个月后复发率(32.79%, 20/61)与对照组(33.34%, 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24~48 h局部轻度不适/充血或肿胀13例(17.34%),对照组用药后有刺痛感10例(35.72%),均无需治疗;激光组无激光损伤、感染、创面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点阵CO2激光可作为外阴皲裂和萎缩治疗的新方法,近期疗效较好,恢复快,安全性良好,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 杨贺勤  周莲娥  王世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胎盘类型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168例,将其分为中央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组(中央凶险组, n=23)、非中央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组(非中央凶险组, n=23)、中央型单纯性前置胎盘组(单纯组, n=63)及非中央型单纯性前置胎盘组(非单纯组, n=59)。比较各组患者的围产期情况。结果 中央凶险组与非中央凶险组、单纯组及非单纯组患者胎盘植入发生率【34.78%(8/23)、0.00% (0/23)、15.87%(10/63)和1.69%(1/59)】、输血发生率【39.13%(9/23)、4.35%(1/23)、11.11%(7/63)和10.17%(6/59)】及子宫切除发生率【13.04%(3/23)、0.00%(0/23)、4.76%(3/63)和0.00%(0/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凶险组与非中央凶险组比较,早产发生率高【56.52% (13/23), 0.00%(0/23)】、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2 776.14±570.53) g,(3 381.82±500.84)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组患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35%(1/23)、4.35% (1/23)、0.00%(0/63)和1.69%(1/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结论 胎盘类型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局,中央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围产期风险高。
  • 原婷  齐彩静  赵菲  李春芳  韩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非复杂双胎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其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非复杂双胎活产52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不良结局者为不良结局组(194例),无新生儿不良结局者为对照组(329例)。对两组胎儿生长参数和胎儿血流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产前超声指标对非复杂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良结局组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0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较低(P<0.001),分娩孕周较早(P<0.001),腹围、股骨长及估测体质量不一致性较高(P分别为0.013, 0.004和<0.001)。估测体质量不一致性诊断非复杂双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656,截点值14.62%,特异度81.55%,灵敏度51.04%。不良结局组异常脐血流发生率较高(P=0.038),脐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不一致性及异常脐血流对新生儿不良结局的logistic回归分析的OR值分别为1.03和2.04。结论 非复杂双胎有新生儿不良结局者有分娩孕周早、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的特点。妊娠晚期估测体质量不一致性、异常脐血流的出现与非复杂双胎合并新生儿不良结局有一定相关性。
  • 郑伟  张静  宋丽科  陈明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B1, serpin B1)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胰岛β细胞功能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9例GDM孕妇(GDM组)和292例未发生GDM孕妇(对照组),检测血清serpin B1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追踪妊娠结局。比较不同妊娠结局血清serpin B1水平差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serpin B1与糖脂代谢、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 GDM组血清serpin B1水平高于对照组[(33.02±6.98) ng/ml、(12.53±3.05) ng/ml, P<0.05],且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分泌敏感性指数2(ISSI-2)呈负相关(β=-0.471, β=-0.586, 
    P<0.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β=0.303, P<0.05)。GDM组中,19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清serpin B1水平高于妊娠结局正常组(P<0.05)。结论 血清serpin B1水平升高与GDM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以妊娠结局不良有关。
  • 李明珠  张薇  连祎晓  李静然  张立群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2017—2020年《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发表的文献进行被引情况分析,以探讨本刊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 通过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检索2017—2020年发表在《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的所有被引文章,根据出版年份、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及主要引用期刊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0年,《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共刊登889篇文章,基金论文361篇,被引文章763篇,总被引率85.5%。总被引频次为6 136次,篇均被引8.0次,总他引5 978,篇均他引7.7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频次为144次。共7篇文章被引频次>40次。其中,指南共识和短篇论著等栏目有较好的引文产出。2017—2020年,共775种期刊引用了本刊发表的论文,其中120篇为北大核心期刊,共引用516次。结论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被引率及他引率高,在我国妇产科领域已具有较强影响力。编辑部应加强重点号选题策划及优秀论文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被主要期刊的引用,提升杂志的影响力。
  • 程建红  阳莲  刘剑锋  洪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1型巨噬细胞外泌体(M1 type macrophage exosomes, M1-Exo)对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M1-Exo,采用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示踪分析仪鉴定外泌体。将体外培养的C2C12成肌细胞分为对照组(0 μg/ml M1-Exo)、10 μg/ml M1-Exo、20 μg/ml M1-Exo处理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观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M1-Exo呈圆环的双层膜囊泡。与对照组比较,随着M1型巨噬细胞外泌体(0、10、20 μg/ml)浓度的增加,C2C12成肌细胞活力(0.96±0.04、1.30±0.01、1.51±0.03)明显增强(P<0.05);随着外泌体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活性24 h (0.51±0.03、0.57±0.03、0.60±0.02)、48 h (0.61±0.03、0.78±0.04、0.83±0.03)也明显增强(P<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20 μg/ ml M1-Exo处理组中C2C12成肌细胞的迁移率为90%,明显增加(P<0.05)。结论 M1-Exo能有效的促进C2C12成肌细胞增殖迁移,为因肛提肌损伤导致的压力性尿失禁的修复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 白塔吉  马玉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ADSCs)对化疗药物表柔比星诱导的化疗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动情期同步的雌性昆明白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POI组)和治疗组(mADSC1、mADSC2),观察小鼠的动情周期;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on hormone, FSH)水平;计数各级卵泡数量;RT-q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相关基因及Bax、Casepase3、Casepase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尾静脉或卵巢原位注射mADSCs移植后,与POI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生存质量提高,血清AMH、E2值显著升高,FSH值显著降低(P均<0.05);与POI组比较,治疗组小鼠卵巢切片中初级、次级卵泡数量明显增多,闭锁卵泡数显著减少(P均<0.05);治疗组Gdf9、Figla、Foxl2、Inhibin的表达明显增加,Bax、Casepase3、Casepase9的表达明显减少;与POI组比较,治疗组Bax、Casepase3、Casepase9的表达显著下降,其中卵巢原位注射组优于尾静脉注射组(P均<0.05)。结论 应用表柔比星成功诱导构建POI小鼠模型。移植mADSCs能够有效地修复表柔比星化疗所致的卵巢功能损害,分子机制可能是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其凋亡,促进卵泡发育。
  • 短篇论著
  • 严新彦  周海存  周平平  王燕  蒲巍林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致膀胱阴道瘘后早期施行改良经阴道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修补术距漏尿发生的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n=23)为确诊后即刻行修补术;对照组(n=23)为确诊后等待3~6个月后行修补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91.3%, 95.6%)、术中出血量[(36.7±7.4) ml,(37.0±6.4) ml]、手术时间[(50.3±7.1) min, (51.4±8.4) min]、住院时间[(16.6±1.8) d, (17.1±2.4)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行为限制、心理影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产科手术损伤所致的膀胱阴道瘘,早期施行改良经阴道修补手术,疗效满意,无需等待3个月或以上。
  • 龚梦  申复进  许学先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子宫内膜增生等良性疾病进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切除子宫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经腹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TIH)组276例,经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LIH)组253例,术后共随访5年,分析两组对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结果 TIH组与LIH组间患者体质指数、妊娠次数、阴道分娩次数、子宫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IH组平均年龄大于LIH组(P<0.05)。随访1年和5年,TIH组患者1年和5年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1.81%, 5/276; 8.70%, 24/276)与LIH组(3.16%, 8/253; 9.49%, 24/2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TIH组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至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时间长于LIH组(P<0.05)。结论 LIH不增加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风险,但出现脱垂的时间明显短于TIH。
  • 黄晓兰  李玉萍  赵航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未育女性直径≥10 cm卵巢囊肿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妇科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直径≥10 cm卵巢囊肿切除术28例未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2.29±13.23)min,中位出血量30 ml(10~50 ml),1例(3.57%, 1/28)囊肿破裂,平均术后排气时间(10.82±3.77)h,无严重并发症,中位切口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3分(1~6分),中位术后住院时间3 d(2~5 d)。2例失访,26例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1例脐疝,术后1个月平均抗苗勒管激素为(2.24±0.51)n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9, P=0.304)。26例患者中12例术后自然妊娠,5例足月分娩。结论 对于未育合并直径≥10 cm卵巢囊肿患者经严格筛查后,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苏会娜  赵旸  杨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在月经过多合并口服避孕药禁忌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 2020年12月就诊的948例放置LNG-IUS患者中23例月经过多合并口服避孕药禁忌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放置前、后1、3、6个月观察其月经量、月经周期、血红蛋白、痛经程度的变化。结果 放置LNG-IUS1个月后,患者月经量、痛经程度、月经周期较放置前明显减少(P<0.05);血红蛋白在放置3个月后较放置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 对于月经过多合并口服避孕药禁忌证的妇女,LNG-IUS可明显缩短月经周期,减少月经量,改善因月经过多导致的贫血,有效减轻痛经症状。
  • 朱光丽  张玉婷  李婷  董建军  赵芳  韩潇  吕玉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高孕激素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 PPOS)方案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高反应人群中的促排卵效果及成本。方法 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166例卵巢高反应不孕症患者按照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PPOS组和拮抗剂组。回顾性队列研究两组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妊娠结局及助孕成本。结果 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1 356.25±732.53)U, (1 875.18±973.12)U]、获卵数[(18.72±3.76)个, (19.08±4.25)个]、可利用胚胎数[(9.65±6.58)个,(9.59±5.67)个]及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65.38%(51/78), 63.27%(31/4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OS组黄体生成素(LH)峰[0.00%(0/78), 11.36% (10/88)]、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0.00%(0/78), 6.82% (6/88)]及平均每周期成本[(2.84±0.33)万元, (3.44±0.52)万元]显著低于拮抗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OS方案可显著降低OHSS的发生率及助孕成本,可作为卵巢高反应新鲜周期不移植患者的首选方案。
  • 孙金丹  艾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单角子宫围产结局,探讨足月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28周分娩的单角子宫妊娠86例为研究组;采用分层定比法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妊娠28周分娩的正常子宫妊娠187例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胎膜早破、早产、胎位异常、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存活率、产后出血量、胎盘早剥、胎盘形态异常、胎盘位置异常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单角子宫较正常子宫围产风险增大,但仍可以选择在足月后进行自然分娩。
  • 王晔  葛蓓蕾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行宫角部分切除术后再次妊娠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行宫角部分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情况、再次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20例为单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再次妊娠间隔平均19.1个月(6~36个月),中位分娩孕周为36+6周(32~38+2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 500 g者2例;余4例为宫内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术后继续妊娠,中位分娩孕周为36周(32+4~38+2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 500 g者1例。24例患者中23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1例为阴道分娩,2例子宫破裂,新生儿均存活,未见宫角处胎盘植入病例。结论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规范实施宫角部分切除术再次妊娠结局较为良好。
  • 白乐乐  赵晓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与绒毛组织端粒长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绒毛组织35例为组,同期绒毛组织70例为对照组。将实验组分为染色体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两组相对端粒长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相对端粒长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0.8(0.4),对照组为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实验组内染色体异常组绒毛相对端粒长度为0.7(0.5),染色体正常组为0.8(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绒毛相对端粒长度与母亲年龄、停经时间及孕产次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绒毛染色体端粒缩短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和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因素之一。
  • 彭希  冯小明  于树静  李楠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方式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有阴道分娩指征的瘢痕子宫孕妇320例,宫颈口开大2 cm镇痛组和6 cm组时采用硬膜外镇痛,各160例。比较两组孕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产程时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产后并发症。结果 用镇痛药后15 min、30 min及宫口开全时,宫口2 cm镇痛组孕妇VAS评分[(5.83±0.81)分、(3.16±0.24)分]均明显低于宫口6 cm镇痛组[(6.65±0.94)分、(5.12±1.39)分](P<0.001),中转剖宫产率(3.13%, 5/160)明显低于宫口6 cm镇痛组(8.75%, 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2 cm镇痛组的第一产程时间较宫口6 cm镇痛组明显延长[(517.75±82.65)min、(373.14±67.33)min],两组第二、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2 cm镇痛组会阴侧切率(53.55%)显低于宫口6 cm镇痛组(72.60%);宫口2 cm镇痛组产后并发症(9.68%)与宫口6 cm镇痛组(13.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中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孕妇中转剖宫和会阴侧切率降低,值得推广。
  • 病例报告
  • 刘忠燕  彭燕婷  曾荔苹  吴瑞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荞薇  林卫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孙志丰  胡玥玥  闫旭  徐鸿毅  张昌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岳彩欣  冯玉涵  刘菲菲  吕佳楠  韩婷  颜磊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萌  郭红燕  吴郁  李圆  韩钦  郭亚兴  王玉湘  刘从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马杏  李玲  刘晓  刘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 EC)作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均寿命和肥胖率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肠道微生物的数量庞大,与人体消化吸收息息相关。既往多研究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然而,肠道微生物失衡的影响并不局限于胃肠道,随着对肠道微生物及围绝经期女性内分泌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失衡会使肠道屏障及菌群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雌激素代谢、慢性炎症、肥胖及肿瘤的发生。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EC发生和治疗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初步探讨调节肠道微生物稳态对EC治疗的应用前景。
  • 叶明侠  陈泽新  郑文瑾  孟元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类器官是一种新型体外3D培养模型,目前已在包括卵巢癌在内的多种肿瘤建立了可靠的体外类器官培养模型。因其能和体内来源的原始组织保持高度相似性,并能维持肿瘤细胞的体内异质性,为探究肿瘤的发生发展、特异性药物筛选和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对卵巢癌类器官进行介绍,并综述该模型在卵巢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未来展望。
  • 郭咏冰  朱毓纯  孙瑜  杨慧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子痫前期可造成母体多脏器损伤及紊乱,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普遍认为胎盘是子痫前期病因学的中心,其发病机制复杂,血管因子、代谢调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均在子痫前期中发挥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γ参与妊娠期胎盘的形成,并参与调控血管因子、脂质代谢及炎症反应。PPAR-γ的异常表达可引起子痫前期的发生,因此PPAR-γ可能成为治疗子痫前期的一个重要靶点。
  • 任军香  韩红敬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降调节方案主要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蛋白组学,以及改善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内膜下血流灌注、子宫内膜厚度等方式,改善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能力,提高临床妊娠率。其中GnRH-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反复种植失败的人群中应用最广泛。本文将对GnRH-a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于敏  孙苗苗  贾相奇  徐靖  南芳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或复发性EC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且生存率低。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被发现,因其在EC细胞的生长与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使EC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得到广泛研究。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分类较多,治疗机制及药物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为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EC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研究的新进展,希望为EC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王雪冉  杨雨溪  刘瑞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的首要诊断依据。妊娠期亚甲减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早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等的风险,但目前妊娠期亚甲减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已有研究显示,非妊娠期亚甲减患者血清TSH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TSH可作用于肝细胞、脂肪细胞,调控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代谢相关蛋白的合成及分解。亚甲减TSH升高引起的血脂升高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TSH对血脂的影响,结论不一,且妊娠人群中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妊娠期亚甲减影响脂代谢的分子机制、临床研究现状,以期从脂代谢的角度为妊娠期亚甲减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思路。
  • 何权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胰岛素抵抗和相关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高,而且睡眠障碍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的发生率也增高。由于缺乏对PCOS和OSA共患病的认识,导致PCOS患者中未常规开展OSA的筛查和诊治。本文针对PCOS与OSA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开展PCOS患者中OSA的筛查和诊治提供依据。
  • 专家共识
  • 出血性疾病所致异常子宫出血诊治专家共识专家组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出血性疾病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是指由先天性及获得性因素导致血管、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止血机制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女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经间期出血,可发生危及生命的阴道大出血。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和相关指南,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本共识,共识中阐释出血性疾病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分类、诊断、治疗、长期管理及其他需关注的问题,以便对临床医师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