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9-15
  

  • 全选
    |
    述评
  • 曹丽洁  林仲秋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卵巢肿瘤不仅危害患者的生存,还可能损害患者的生育能力,尤其对15~39岁处于或即将踏入育龄期的年轻女性而言,大部分患者为早期肿瘤,长期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在治疗肿瘤的同时需考虑保留生育功能。在妇科肿瘤中,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 FS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妇科肿瘤中的FSS主要指保留卵巢和/或子宫,使患者可以自然受孕或通过卵子捐献完成生育。在年轻卵巢肿瘤中,交界性肿瘤、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和上皮性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肿瘤,FSS的指征、手术范围和术后辅助治疗等有所不同。
  • 论著
  • 王雅菲  王健  刘军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腹腔热灌注5-FU+卡铂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9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客观缓解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热及肛门排气时间、心血管系统毒性及肾功能损伤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腹胀时间持续6~7 d的患者、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及胃肠道反应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腹腔热灌注5-FU+卡铂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有效改善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明显减少机体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 李波  赵达  胡传翠  洪海柳  庞晓庆  王晓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TRIF和MyD88指标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检测30例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TRIF和MyD88表达;分析TRIF和MyD88与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对TRIF和MyD88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TRIF、MyD88阳性表达和VEGF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卵巢癌组织中TRIF、MyD88表达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介导肿瘤血管生成。结论 TRIF、MyD88在卵巢癌组织均高表达,并且和VEGF共介导肿瘤血管生成,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TRIF、MyD88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影响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 胡婷婷  马慧颖  王妍  刘翔宇  王翔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18(CCL18)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4例EOC患者、42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20例健康体检女性分别设为恶性组、良性组及对照组,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CL18水平,探寻EOC患者血清CCL18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人群组相比,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CL18水平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C患者血清CCL18水平与FIGO分期、血清CA125水平、化疗反应性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腹水量无明显关系(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最佳截断值为1.80,对应的灵敏度为0.712,特异度为0.887。结论 CCL18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增高,且其水平与FIGO分期、血清CA125水平、化疗反应性相关,可作为卵巢癌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 钟艳  李秀敏  曹淑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对非糖尿病肥胖的卵巢癌患者化疗的耐药性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150例非糖尿病肥胖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B组和安慰剂组各50例,比较化疗敏感性和耐药性、血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治疗期间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随访3年,比较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A、B组的耐药率为24.00%和18.00%,均低于安慰剂组的44.00%(P<0.05)。治疗后A、B组IGF-1、IGF-1R、AKT均低于安慰剂组,B组上述指标均低于A组和安慰剂组(P<0.05)。三组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总生存率为76.00%(38/50)和82.00%(41/50),均高于安慰剂组的68.00%(34/50)(P<0.05),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高于A组和安慰剂组29、25个月。结论 二甲双胍可通过调控非糖尿病型肥胖卵巢癌患者IGF-1与IGF-1R水平,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改善肿瘤微环境,降低耐药性并延长生存时间。
  • 杨婷婷  强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环状RNA(circRNA)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潜在功能和作用机制,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EC患者62例作为EC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良性子宫病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取EC组病灶组织和对照组正常组织制作组织标本,并构建cDNA文库,进行RNA测序。利用测序结果筛选两组样本中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分子a-circ-0109046,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该分子的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与不同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EC组中a-circ-010904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irc-010904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组织学分化、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a-circ-0109046在两组患者中对EC诊断阳性的ROC曲线AUC为0.710(P=0.005);对EC患者病理分期的ROC曲线AUC为0.722(P=0.001);对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AUC为0.719(P=0.001)。结论 a-circ-0109046的表达可能与EC的发生及进展有关,具有作为子宫内膜癌临床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潜力。
  • 赵亚琼  曲丽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LNS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Ⅰa2~Ⅰb1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宫颈癌(ⅠA2~ⅠB1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盆腔神经将90例患者分为LNSRH组(A组, n=42)和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组(LRH组,B组,n=48),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等。结果 A组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尿失禁、尿潴留发生率均小于B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均降低(P<0.05),但A组上述指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但A组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性生活相关困扰”“性活跃度”“性生活愉悦感”等维度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  LNSRH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宫颈癌(ⅠA2~ⅠB1期)可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恢复,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王媛媛  宋成文  陈滢  魏华芳  赵嫦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lncRNA XIST/miR-153/SNAI1信号轴在宫颈癌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42例宫颈癌患者样本组织,体外培养宫颈癌细胞,通过转染lncRNA XIST及miR-153,检测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lncRNA XIST表达升高。沉默lncRNA XIST、加入miR-153模拟物能明显降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够抑制增殖蛋白CDK4、Cyclin D1及侵袭蛋白MMP-9、MMP-2的表达,降低EMT相关基因SNAI1及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IL-6、SNAI1的表达,促进E-cadherin升高。结论 沉默lncRNA XIST靶向上调miR-153,抑制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EMT,而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下游信号通路IL-6/SNAI1有关。
  • 白菊萍  徐星榕  边芸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慢性炎症中P16,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入组193例患者,其中子宫颈SCC 5例,CIN 92例(CIN1 78例,CIN2 9例,CIN3 5例),慢性宫颈炎症96例,采集患者宫颈组织检测P16,P53及Ki67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炎症、CIN1~CIN3以及子宫颈SCC中P16阳性率分别为4.17%、30.77%、55.56%、60.00%、80.00%,P53阳性率分别为7.29%、20.51%、44.44%、60.00%、60.00%,Ki67阳性率分别为4.17%、30.77%、55.56%、60.00%、80.00%,P16、P53、Ki67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r=0.462, P<0.05),P53(r=0.353, P<0.05)及Ki67(r=0.502,P<0.05)表达情况与宫颈组织病理变化正相关。结论 P16,P53及Ki67在子宫颈SCC、CIN不同分级以及慢性炎症中,其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通过检测相关指标可评估宫颈病变情况,有利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宫颈癌。
  • 雷晓文  张新星  赵径  庞小翼  彭丽  万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吸麻醉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静吸麻醉)和观察组(48例, 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吸麻醉),比较两组镇静、镇痛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12、24 h 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5 min时,观察组HR、M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即刻,观察组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SOD、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麻醉效果安全可靠。
  • 张超  金哲  卢巍  熊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麻醉维持在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2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133例,其中A组行单纯静脉输注丙泊酚,B组行静脉输注丙泊酚+吸入七氟醚。比较两组术后手术情况以及不同指标的评估情况。结果 两组间术后苏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气腹前、后以及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心率(heart rate, HR)的比较有差异(P<0.05);拔管后6 h A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较B组高(P>0.05);A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B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维持方法各有优势,但静脉注射丙泊酚+吸入七氟醚麻醉维持方法可抑制术中的应激反应,在妇科肿瘤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 杨冰  张建宏  王晓谦  佘远萍  张庆华  马彩妮  要雄伟  莫靖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iR-506是否通过PI3K/AKT通路对人绒毛膜癌细胞JEG-3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发挥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qRT-PCR法测定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和绒毛膜癌细胞JEG-3中miR-506的表达水平,将JEG-3细胞分组后转染miR-506模拟物或抑制物后进行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JEG-3细胞中miR-506表达水平较HTR8/Svneo细胞降低;MiR-506模拟物组JEG-3细胞中miR-506表达水平升高,miR-506抑制物组miR-506表达水平降低;miR-506模拟物组24 h、48 h、72 h时吸光度增加,而MiR-506抑制物组吸光度显著降低;miR-506模拟物组细胞凋亡数量升高(P<0.05),而miR-506抑制物组细胞凋亡数量降低(P<0.05);miR-506模拟物组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miR-506抑制物组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miR-506是绒毛膜癌的抑癌基因,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对绒毛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发挥调节作用。
  • 邱爽  张璇  王晓庆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息肉切除术后宫腔粘连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后随访分为粘连组(n=65),未发生宫腔粘连者为对照组(n=85),比较两组血清TGF-β1、VEGF、HIF-1α的表达,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粘连组患者血清TGF-β1、VEGF、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BMI、产次、引产史、子宫肌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剖宫产、刮宫史、内膜增生、盆腔炎史、宫内节育器史、血清TGF-β1、VEGF、HIF-1α升高与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孕次、剖宫产、刮宫史、内膜增生、盆腔炎史、宫内节育器史、血清TGF-β1、VEGF、HIF-1α升高均是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TGF-β1、VEGF、HIF-1α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均呈高表达,会增大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发生宫腔粘连的风险。
  • 马楠  陈戈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69例乳腺癌术后行内分泌治疗产生子宫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卵巢功能抑制(OFS)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组(A组, n=34),OFS联合他莫昔芬(TAM)组(T组, n=35)。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治疗第6和第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四项维度评分均高于T组(P<0.05);A组内分泌症状评分经历了降低再升高的过程,且A组第6和第12个月内分泌症状评分均高于T组(P<0.05);A组内膜增生分泌、内膜萎缩以及内膜息肉发生率分别为41.18%、20.59%、17.65%,均低于T组(60.00%、34.29%、34.29%)(P<0.05);第12个月时A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7.87±2.54) mm高于T组(6.23±1.18) mm(P<0.05)。结论 不同内分泌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子宫内膜影响不一,本研究中OFS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OFS联合他莫昔芬。
  • 王锐晨  田昭  祝洪澜  张果  邓浩  梁旭东  王建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盆腔脓肿临床诊治要点及其所致脓毒性休克的识别和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2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盆腔脓肿患者共计81例,本文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特别是感染相关指标、病原学及影像学、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盆腔脓肿症状以腹痛(79.0%, 64/81),发热(50.6%, 41/81),消化系统表现(28.4%, 23/81)为主,化验指标白细胞计数[(12.02±5.54)×109/L],C反应蛋白(111.20±76.61)mg/L,明显升高。脓液及组织培养病原体77例,培养出大肠埃希菌42例(54.5%)。开腹手术28例,腹腔镜手术37例,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7例,手术治疗有效率97.2%(70/72)。盆腔脓肿致脓毒性休克患者8例,治疗有效率75.0%(6/8)。结论 早期识别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完善相关检查至关重要,合并脓毒性休克者需多学科联合诊治。
  • 梁琛  张莹莹  李晓燕  张艳玲  酒卫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成功分娩的221例产妇资料,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n=116)和剖宫产组(n=105),比较两组盆腔结构、盆底肌功能及康复训练效果。结果 自然分娩组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转角、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膀胱尿道后夹角均显著大于剖宫产组(P<0.05);自然分娩组Ⅰ、Ⅱ类肌纤维异常率,Ⅰ类盆底肌疲劳度异常率、阴道压力异常率、阴道壁脱垂率、子宫脱垂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入选患者经康复训练后,两组盆底肌力、肌电压阴道压力及子宫脱垂现象均显著改善(P<0.05),其中剖宫产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改善率及肌电压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 自然分娩引起的盆腔结构异常和盆底肌功能损伤均较剖宫产严重,且自然分娩组产后康复训练效果更好。
  • 孟桐羽  赵涛  宋玉霞  赵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微小RNA-126-5p(miRNA-126-5p)和白介素-17A(IL-17A)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40例手术治疗卵巢EMs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收集同期因卵巢冠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正常内膜40例为对照组,miR-126-5p与IL-17A mRNA在上述三组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Pearson检验分析异位内膜中miR-126-5p和IL-17A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与在位、对照内膜相比,IL-17A mRNA在异位内膜中的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在位内膜中IL-17A mRNA表达水平和对照内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miR-126-5p在异位内膜中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在位内膜中miR-126-5p表达和对照内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结果显示异位内膜中miR-126-5p和IL-17A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表达下调的miR-126-5p可能通过靶向调控IL-17A表达来促进卵巢EMs的发生和发展。
  • 曹春艳  石敬华  陈黔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GDM患者外周血hs-CRP、SAA、RBP4水平与产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诊治的82例GDM患者(观察组)与53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根据产后1年内有无发生代谢综合征(MS)分为MS组(n=41)与非MS组(n=41),对比hs-CRP、SAA、RBP4水平,以及采用Logistic分析hs-CRP、SAA、RBP4表达量对产后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和MS组的hs-CRP、SAA、RBP4、BMI、FPG、SBP、TG表达量分别高于对照组与非MS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BMI、FPG、SBP、TG呈正相关(P<0.05);SAA与BMI、FPG、SBP、TG呈正相关(P<0.05);RBP4与BMI、FPG、SBP、TG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SAA、RBP4高表达为GDM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s-CRP、SAA、RBP4预测MS发生的AUC分别为0.797、0.716、0.846(P<0.05),敏感度分别为51.20%、53.70%、70.70%;特异性分别为100.00%、100.00%、90.20%。结论 外周血hs-CRP、SAA、RBP4在GDM患者中呈高表达,其水平的升高可能与产后MS的发生具有关联,可通过检测其含量为预测MS发生提供重要参考。
  • 短篇论著
  • 祝莉  郭亚琼  温媛  阎慧娟  谭慧  李巧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组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确诊为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9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Th1/Th2类细胞因子与病理组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IFN-γ、IL-2、IL-4、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IFN-γ、IL-2水平与FIGO分期呈负相关(r=-0.547、-0.728, 均P<0.001),IL-4、IL-6水平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P<0.001);有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IFN-γ、IL-2、IL-4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宫颈癌患者中表达异常,Th1/Th2失衡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 张凡  辛德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症(AM)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的105例A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GnRH-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MP-9、VEGF、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结论 腹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GnRH-a治疗AM,可以缩小子宫体积,缓解痛经程度,抑制MMP-9、VEGF、CA125水平的表达,降低复发率。
  • 何佳谣  张秀青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探讨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患者予以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成都上锦南府医院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愿选择对麻醉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48例(在肌肉注射阿托品的基础上,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及观察组46例(以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药物经济学差异。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为25.00%,观察组为1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麻醉费用更高(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可减少术后疼痛感,且成本费用较瑞芬太尼更为经济,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黄琴  李玲  宋晓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联合醋酸亮丙瑞林或米非司酮的疗效对比及趋化因子受体9(CCR9)、趋化因子受体配体25(CCL25)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52)和对照A组(n=51),对照B组(n=17)。对照A组术后给予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对照B组术后不给予治疗,试验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血清CCR9、CCL25、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A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A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B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CCR9、CCL25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A组低于对照B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E2、LH、FSH明显降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A组治疗后FS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E2、L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VEGF、CA125明显降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治疗后VEGF、CA125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85%、19.61%、52.94%,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中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疗效显著,保护卵巢功能,降低复发率。
  • 王宏锋  段雪娇  马曙铮  孟宝丽  张亚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清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人附睾分泌蛋白E4(HE4)、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就诊的5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组, 同期选择58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ENA-78、HE4、MCP-1、IL-6水平,分析血清ENA-78、HE4、MCP-1、IL-6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ENA-78、HE4、MCP-1、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与血清ENA-78、HE4、MCP-1、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ENA-78、HE4、MCP-1、IL-6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四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测指标。
  • 邵岚  谷金玉  韩东香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后尿潴留的高龄初产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产后尿潴留的高龄初产妇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产后24 h的出血量、治疗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数、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及新生儿体重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 vs 13.33%, P=0.015),产后24 h出血量、膀胱残余尿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 vs 75.00%, P=0.006)。结论 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后尿潴留的高龄初产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赵丽丽  王亦雄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妈富隆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扬州大学附属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63例)和对照组(n=57例)。所有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观察组术后服用妈富隆3个月。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用药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E2、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时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切除术后口服妈富隆可有效地调节子宫内膜厚度及阴道出血量,防止内膜息肉复发。
  • 房倩倩  徐晓兰  翟翰芳  汤春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CSP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兴化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18例CSP患者作为实验组(CSP组),选同期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分析可能导致CSP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子宫后屈位、剖宫产次数、臀先露、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第一产程缺失与CSP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剖宫产次数、子宫后屈位、胎盘粘连史、第一产程缺失均为CS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剖宫产次数、子宫后屈位、胎盘粘连史、第一产程缺失是CS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范红莉  吕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铝碳酸镁联合益生菌对妊娠剧吐孕妇的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106例妊娠剧吐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按入组顺序依次拆开信封,根据信封内的分配方案确定患者入组,其中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53例研究组给予铝碳酸镁联合益生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相关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及随访结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电解质恢复时间、补液时间、症状消失时间、酮体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UQE评分低于对照组;电解质紊乱、口干、便秘、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进行为期15周的随访,研究组本次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因妊娠剧吐住院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益生菌能够有效治疗妊娠剧吐孕妇,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毛春蓉  庞洁  顾文婷  陈小月  练云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荷包式子宫缝合术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访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江苏省东台人民医院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行荷包式子宫缝合术的产妇85例,观察止血有效率、术中、术后2 h及产后24 h的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手术时长、恶露持续时间、宫腔粘连等指标。与同期剖宫产发生宫缩乏力经药物治疗好转的142例进行对比。随访1~6年,观察组中15例再次妊娠并剖宫产,对照组27例再次剖宫产,观察术中出血量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低(P<0.05)。手术时长、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各项随访情况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时,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盆腔粘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荷包式子宫缝合术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简便,适合基层应用。
  • 刘珍珍  陈真  贾丹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产妇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9月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入院的67例产妇合并肺栓塞患者(病例组)及同期在本院生产的非产妇合并肺栓塞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统计两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RV/L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产方式、HDL-C、LDL-C、TC、TG、D-二聚体、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呼吸急促、下肢静脉曲张、D-二聚体,而HDL-C为保护因素,剖宫产、发绀、心悸、心动过速、单侧或双侧下肢静脉水肿、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LDL-C、TC、TG、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呼吸急促、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发绀、心悸、心动过速、单侧或双侧下肢静脉水肿,其危险因素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呼吸急促、下肢静脉曲张、D-二聚体,而HDL-C为保护因素。
  • 赵洁  郝广曙  王玥元  田芳  孙建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胎盘组织中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内脏脂肪素(VF)、趋化素(Chemerin)的表达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118例GDM患者(GDM组),并取同期60例正常妊娠分娩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饭后2 h血糖(2 h PG)及胰岛抵抗指数(HOMA-IR)、胎盘组织GLUT4、VF及Chemerin的表达水平,分析指标相关性及GDM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重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盘组织V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FPG、2 h PG、Fins、HOMA-IR及胎盘组织Chemerin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组织GLUT4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OMA-IR、FPG水平与胎盘组织GLUT4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胎盘组织Chemerin呈正相关(P<0.05),与胎盘组织VF无显著相关性(P>0.05);胎盘组织GLUT4低表达、Chemerin高表达为GDM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胎盘组织GLUT4低表达、Chemerin高表达属于GDM独立危险因素。
  • 黄歆  赵秀莲  杨静坤  曾桢  吕涛  黄振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正常胎儿动脉导管二维超声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孕20~40周正常胎儿动脉导管的二维声像图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动脉导管的超声表现分为夹角型、局限狭窄型、迂曲型和管型,分析胎儿体重差异对各型动脉导管分布的影响,比较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在不同分型胎儿中的差异。结果 符合条件的胎儿共2 285例次获得满意图像,纳入本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其中583例胎儿表现为夹角型;210例为局部狭窄型;120例为迂曲型;1 372例为管型。胎儿管型动脉导管,随孕龄的增加,所占百分比逐渐降低。足月后巨大儿组各型动脉导管的分布与非巨大儿组存在差异。胎儿分娩过程中具有局部狭窄型和迂曲型动脉导管的胎儿更易发生窘迫。结论 孕36周后对动脉导管的分型将有望成为胎儿宫内窘迫的早期预警指标。
  • 赵腾飞  刘伟  赵晖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纳布啡在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的疗效研究。方法 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行二次剖宫产孕妇10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 给予舒芬太尼镇痛)和研究组(51例, 给予盐酸纳布啡镇痛)。观察首次疼痛按压平均时间及48 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记录两组术后1、2、3 d的疼痛程度(切口痛及宫缩痛)、镇静程度及PRL、SP、PEG2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48 h内按压镇痛泵次数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 d,研究组切口痛、宫缩痛疼痛程度、SP、PEG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R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纳布啡在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李娟娟  贾丽华  杨莉  万颖  张爱凤  张倩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TCRP)与分段诊刮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E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52例/组。观察组实施TCRP联合曼月乐治疗,对照组实施分段诊刮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测定子宫内膜厚度,检测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ER、PR、不良反应和复发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分段诊刮术比,TCRP治疗EP安全可靠,联合曼月乐可提高近期疗效,降低复发,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其机制或与抑制ER、PR表达有关。
  • 邹阳  王瀚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和三维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IUD)异位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47例经二维超声检查疑似IUD异位的患者为样本,分别进行MSCT和三维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判断MSCT和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 手术结果显示47例患者均为IUD异位,部分异位19例(40.43%),完全异位16例(34.04%),子宫外异位12例(25.53%),子宫外异位患者IUD位置包括膀胱4例、直肠1例、子宫直肠间隙3例、子宫膀胱间隙2例、回盲区1例及子宫右侧脂肪间隙1例。MSCT和三维超声对IUD异位诊断准确率总体分别为91.49%和93.62%,其中部分异位诊断准确率均为100%,对完全异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0%和100%,对子宫外异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3%和75.00%。结论 MSCT和三维超声用于IUD异位诊断均具有良好价值,可为IUD异位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指导依据,且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 吕祥花  仙娜  杨国花  柴云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康妇消炎栓联合优思悦对早孕流产后女性的疗效及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1年8月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382例早孕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192)和对照组(n=190)。对照组给予优思悦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阴道流血停止、腹痛缓解、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14、28 d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I、PI水平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SV水平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阴道流血停止、腹痛缓解、月经恢复及子宫内膜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妇消炎栓联合优思悦对早孕流产属湿热瘀结患者子宫内膜效果显著。
  • 李晨波  严婷  费晓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脂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脂水平分为正常组(30例)和异常组(66例),同期选取孕检正常的94例健康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上述研究对象的年龄、新生儿体重等一般资料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载脂蛋白A1(ApoA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验证血脂指标与新生儿体重及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新生儿体重、HOMA-IR、TC、TG、LDL-C、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HDL-、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脂异常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LDL-C、ApoB等指标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及HOMA-IR均呈正相关,HDL-C、ApoA1等指标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及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孕妇发生胰岛素抵抗,同时会使新生儿体重增加。
  • 李晗  臧真燕  盛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HoxB3、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人合胞素1(Syncytin-1)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接诊的89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并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同期体检健康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绒毛组织中HoxB3、TSP-1及Syncytin-1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表达情况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患者绒毛组织HoxB3、TSP-1及Syncytin-1表达量灰度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蜕膜组织切片微血管密度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患者绒毛组织切片中微血管密度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密度和HoxB3、TSP-1及Syncytin-1之间均呈正相关(r=0.786, 0.781, 0.807, P<0.05)。结论 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oxB3、TSP-1及Syncytin-1水平异常表达可能与血管生成障碍有关
  • 黄珊  蔡双明  李辉斌  张温麑  肖焕舜  余丹峰  钟旋  陶珮  罗毅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目前针对子痫前期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多集中在差异基因筛选及microRNA方面,缺乏Logistic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方法 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公共数据库下载GSE48424数据集并筛选差异基因。采用加权网络分析方法(WGCNA)筛选与子痫前期最为相关模块,与差异基因取交集。对GO、KEGG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进行蛋白网络互作分析(PPI),采用CytoHubba软件分析鉴定了10个关键基因。将GSE48424数据集分为训练集(70%),验证集(30%),使用关键基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结果 在GSE48424数据集中共发现了180个差异基因。WGCNA分析中brown模块与子痫前期最为相关。选取其与差异基因取交集,共筛选出73个重叠基因。GO及KEGG分析显示重叠基因功能主要与囊泡组织、TNF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相关。PPI鉴定了10个关键基因。筛选出4个基因(NUAK1、SGK1、MAP2K1、RNASEL)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主成分分析提示正常组与子痫前期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本文通过GEO数据库中GSE48424数据集,采用WGCNA方法筛选关键基因,利用NUAK1、SGK1、MAP2K1、RNASEL基因构建子痫前期Logistic预测模型。
  • 程娥芬  陈艳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抗凝治疗对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及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对照组48例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48例加用抗凝治疗,检测并分析两组凝血相关指标、TEG追踪妊娠结局、并发症,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相关指标、TEG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l-1)、弹力图最大振幅(MA)、Angle(α角)、整体凝血指数(CI)降低(P<0.05),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提高(P<0.05),且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足月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产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凝治疗有抑制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凝血相关指标和血栓弹力图参数TEG。
  • 病例报告
  • 于秋宇  张桂娴  向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述  杨晓燕  蒲才秀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殷红宇  陈悦  李丽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唐茗  施素华  罗永红  倪观太  凌利  张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连花  陈少蓉  施琦阳  林如茵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魏佳慧  何玥  刘洋  吉晨  王明  吴玉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晚期肿瘤患者的管理与预后是临床诊疗的难点与热点,出现复发及转移的晚期患者往往对常规放化疗等治疗方案不再敏感。既往研究显示,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包括TGF-βs和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s)在肿瘤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Kielin/chordin样蛋白作为新兴蛋白,可通过TGF-β、BMP等多条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细胞的发生及侵袭,有望成为评估肿瘤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新分子靶点。因此,本文就Kielin/chordin样蛋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展开综述,旨在为肿瘤患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 王雪青  黄艺舟  戚彤云  马麟娟  宋阳  周坚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卵泡刺激素(FSH)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糖蛋白激素,以性腺为主要靶器官,通过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发挥作用,在女性中调节卵泡的生长、成熟和雌激素的分泌,在男性中刺激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和调节精子的发生。新近研究表明,FSHR在性腺外组织如胰腺及肝脏中表达,对血糖产生影响,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因此,本文就FSH与糖代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思路。
  • 伍丽  张翠华  杨晓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阴道菌群紊乱可通过促炎性因子的分泌引起宫颈间质胶原的溶解,导致宫颈机能不全,增加中期流产及早产的风险。本文将围绕宫颈机能不全孕妇阴道微生物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索阴道微生物群对宫颈机能和宫颈环扎术的影响,旨在恢复阴道正常微生态并改善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