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15
  

  • 全选
    |
    述评
  • 甄世萍  赵扬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24~<28周分娩的胎儿为有生机儿,由于其极不成熟而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即使存活也可能由于重度窒息、脑瘫等引起远期不良预后。寻找指导孕期保健、优化预防治疗措施,改善有生机儿的围产结局及其生存质量是围产医学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
  • 论著
  • 胡静  王海宁  曾琳  赵扬玉  王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双胎孕妇1 203例,按早孕期TSH水平根据双胎TSH的参考范围分为TSH正常组(0.01≤TSH≤3.35 mIU/L)、TSH>3.35组(3.35<TSH≤4.0 mIU/L)及TSH>4组(tsh>4.0 mIU/L),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提示,在调整年龄、孕前BMI、ART受孕、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及孕期使用左旋甲状腺素类药物治疗等因素后,孕早期TSH>4 mIU/L是双胎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8, 95% CI1.27~9.55)。结论 双胎妊娠孕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可能存在关系,TSH>4 mIU/L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 由林麒  杜莉  曹刚  许厚琴  朱丽萍  马秋玲  陈雄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如何促进区域内妊娠期梅毒管理质量的提升。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妊娠期梅毒诊断、治疗和随访数据。按初诊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RPR),将其分为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分析妊娠期、妊娠结局、婴幼儿的情况;按治疗情况,分为规范足疗程组、未规范治疗组,分析妊娠期情况、妊娠结局及婴幼儿随访结局。结果 本区7年共发生妊娠梅毒143例,占产妇数的0.23%。平均年龄(29.71±5.52) 岁。本市户籍36.36%;外省户籍63.64%。初中以下学历42.66%;高中学历35.66%;大学以上21.68%。妊娠梅毒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在以滴度情况分组中,妊娠期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高滴度组高于低滴度组(P<0.05)。按治疗情况分组,孕产期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规范足疗程组明显低于未规范治疗组(P<0.05)。结论 应加强对流动人群妊娠梅毒的管理,做好新生儿随访。
  • 高群  乔亚萍  王爱玲  狄江丽  鲁泽春  宋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城市妇幼保健院孕期营养门诊建设状况及妊娠结局。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抽取全国28个省48个大中城市63家妇幼保健院,对其孕期营养门诊房屋设施、人员、设备等配置情况及胎儿出生体重及剖宫产率进行调查。结果 配备专职人员、同时配备产科及营养科专业人员及门诊人数≥4人的机构分别占61.90%、46.03%和49.21%,各项基本设备的配备率最高为80.95%,有49.21%和41.27%的机构同时配备基本设备和全部设备;东部地区人员专业、数目及基本设备配置符合要求的均高于中、西部地区(P<0.05);配备专职人员、同时配备两类专业人员及门诊人数≥4人、分别配备或同时配备基本设备的机构,其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低于配备不足的机构(均P<0.05)。结论 孕期营养门诊规范化建设对降低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率有促进作用,调查机构存在孕期营养门诊的基础建设、人员和基本设备配置不足等情况,亟待规范及完善,进一步促进孕期营养门诊的规范化建设。
  • 姚婷婷  宁锋锋  苗丽娟  武美丽  王晓霞  孙礼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子宫动脉栓塞术对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患者生育能力及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0例胎盘前置状态引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n=130)使用乳酸依沙吖啶+米非司酮引产,观察组患者(n=130)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米非司酮引产。比较两组患者引产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探究两组患者术后生育能力[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及两组患者再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引产成功率、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产程、失血量、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受孕率、人工流产率、自然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两组患者FSH、LH水平与术后2个月时相比均上升,E2则下降,且观察组患者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盘前置状态患者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米非司酮引产安全性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再妊娠结局。
  • 张秀卿  邓洋  鹿静  杨爱玲  赵卉  王晓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血栓前状态易感基因多态性在不良孕产史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妇幼就诊的410例有不良孕产史的女性(病例组)和111例无不良孕产史备孕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人群EDTA抗凝全血,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栓前状态易感基因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结果 ① MTHFR A1298 C、PAI-1 5G/4G、FⅤ A1691G、FⅡ G20210A基因多态性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MTRR A66G 位点AA、AG、GG基因型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MTHFR C677T位点AA、AG、GG基因型及G、A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前状态易感基因MTRR A66G 位点、MTHFR  C677T 位点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密切相关。
  • 袁敏  代荫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宫颈锥切术对足月妊娠初产妇各产程的影响,并分析锥切术与各产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于北京妇产医院建档且有宫颈锥切术史的足月妊娠初产妇(n=76)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无宫颈锥切术史的足月妊娠初产妇(n=155)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的长短,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锥切术与各产程时间长短的相关性。结果 ① 观察组<35岁产妇(n=58)的第一、三产程及总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n=137),且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4, 0.018, 0.034),而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观察组≥35岁产妇(n=18)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均长于对照组(n=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观察组全部产妇(n=76)的第一、三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n=155),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宫颈锥切术与各产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也不是各产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35岁的产妇,宫颈锥切术可缩短产程;对于≥35岁的产妇,宫颈锥切术不影响产程进展。宫颈锥切术与各产程均无明显相关性,也不是各产程的独立影响因素。
  • 徐夏芝  潘维君  陈茂林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PE)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PE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 予以硫酸镁及硝苯地平)、观察组(56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拉贝洛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胎儿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记录母婴结局、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脐动脉S/D值、动脉搏动指数(PI)、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PE可明显改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确保获得良好母婴结局。
  • 彭丹  杜媛媛  李艳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Foley尿管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102例足月妊娠产妇(具有引产指征),根据产妇意愿选择治疗方式,其中给予缩宫素治疗的51例产妇为对照组;联合组(51例)给予Foley球囊联合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引产前、干预后宫颈成熟效果,同时比较两者产程及母婴结局。结果 干预后两组Bishop评分均显著高于引产前,且联合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引产成功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及软产道撕裂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Foley尿管水囊+缩宫素联合用于足月妊娠产妇能安全且有效促进其宫颈成熟、能缩短其产程。
  • 唐昕  胡凌云  苟婧  吴熠  刘春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早孕期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妊娠相关蛋白A联合预测稽留流产的效能。方法 选取170例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早孕期(8~12周)产妇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妊娠结局产妇早孕期(8~12周)DD、Fib和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分各项指标对稽留流产预测效能。结果 初次孕检时,稽留流产组和先兆流产组血清DD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Fib和妊娠相关蛋白A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其中妊娠相关蛋白A在稽留流产组中水平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P<0.05);血清DD、Fib和妊娠相关蛋白A预测稽留流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0.828和0.721,三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23,敏感度和特异度达91.72%和81.53%。结论 血清DD、Fib和妊娠相关蛋白A对稽留流产预测效能良好,联合检测可提高稽留流产的早期诊断率。
  • 昂正兰  王琳  闻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可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与米索前列醇及Foley尿管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宫颈Bishop评分<6分、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初产妇,根据内层抽样法分为三组,A组29例采用可控释地诺前列酮栓,B组27例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C组30例采用Foley尿管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A组和C组引产至临产时间、引产至分娩时间短于B组(P<0.05),引产成功率高于B组(P<0.05),给药4、12、24 h后的宫颈Bishop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可控释地诺前列酮栓、Foley尿管相比于米索前列醇,更适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者,可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
  • 刘任丽  吕志峰  梁晶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在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镇静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患者98例,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8,采用布托啡诺治疗)和观察组(n=50,采用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舒适评分(BCS)、Ramsay镇静评分(RSS)、对术后1、6、12、24 h(T1~T4)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组T1和T4时间点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2(IL-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4时间点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T3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P<0.05)。观察组术后T1和T4时间点CRP和IL-6均低于对照组,IL-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手术后镇静止痛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并发症较少。
  • 王荥  雷丽  卢深涛  赵成志  刘禄斌  魏琳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深钩引导前盆底重建术与经典术式治疗前盆腔缺陷所致的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深钩引导前盆底重建术(观察组)47例和经典术式前盆底重建术(对照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手术参数;比较两组并发症、脱垂复发及主观、客观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PFDI-20、PFIQ-7、PISQ-12)。结果 两组患者客观满意度(POP-Q评分)及PFDI-20、PFIQ-7和PISQ-12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客观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客观满意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相关参数比较,PGI-I评分显示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钩引导前盆底重建术具有客观满意度高,术后生活质量优的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术式。
  • 高洁凡  王东晖  宋阳阳  黄晓  张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联合克罗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120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单一CC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而联合组(60例)给予LE+CC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月经情况、性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记录两组患者的排卵、妊娠情况。结果 联合组成熟卵泡个数、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周期、月经量、早期流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E2、LH、P分泌水平及排卵率、妊娠率、双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E联合CC治疗PCOS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促排卵助孕的疗效。
  • 任彦洁  吕小慧  邰莹  李玲霞  杨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随访调查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LRGTN)化疗后月经模式变化情况及其生育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LRGTN患者,均接受化疗,按照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ct-D组与EMA/CO组,随访调查患者化疗后月经模式变化及化疗后2年妊娠情况,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跟踪调查。结果 患者月经来潮大多恢复于第2疗程完成至第3疗程开始前(28.03%)、化疗后6个月内(31.82%)、化疗后第7~12个月(30.30%);患者化疗后大多数(71.97%)出现过月经量减少,月经量正常占23.48%,大部分患者(68.18%)月经周期无变化,周期缩短占22.73%,于化疗后16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Act-D组月经周期无变化患者比例明显高于EMA/CO组(P<0.05);59例有生育要求,最终31例获得妊娠,其中有25例足月分娩与4例早产儿(均在化疗结束1年后受孕),2例引产(在化疗结束1年内受孕);两组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部分LRGTN患者月经会在化疗后1年内复潮,月经量减少较为常见,EMA/CO化疗较Act-D化疗对患者月经周期影响较大,生育结局均良好。
  • 郭慧  甘国胜  阮剑辉  杜金菊  陈晓龙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子宫肌瘤腔镜剔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腔镜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A、B、C三组各30例,术后均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用药分别为0.2%、0.15%和0.1%罗哌卡因30 ml,比较三组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术后24、48 h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统计三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A组术后自主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晚于治疗B组和治疗C组(P<0.05),治疗A组按压镇痛泵次数、48 h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治疗B组和治疗C组(P<0.05)。治疗A组术后24、48 h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B组和治疗C组(P<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ml 0.2%罗哌卡因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子宫肌瘤腔镜剔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确,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良好,适宜于临床推广。
  • 王久兰  何伟  周夏伶  张蝶  王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辅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诺孕素组(地诺孕素治疗)及亮丙瑞林组(亮丙瑞林治疗)各85例。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糖类抗原125(CA125)及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窦卵泡计数(AFC)、卵巢基质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CA125水平及AF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亮丙瑞林组FSH、E2、LH及RI、PI水平低于地诺孕素组(P<0.05)。结论 地诺孕素、亮丙瑞林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影响相似,但亮丙瑞林辅助治疗可更利于改善卵巢血供。
  • 胡玉峰  程晓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21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阳性61例,分为转移组,淋巴结阴性152例,分为未转移组。检测患者组织病理、SCC-Ag、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水平,计算NLR、FAR。结果 转移组Ⅱ期临床分期、SCC-Ag、淋巴细胞数、白蛋白高于未转移组Ⅱ期(P<0.05)。转移组的NLR、FAR、SCC-Ag均高于未移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LR、FAR、SCC-Ag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FAR、SCC-Ag及联合检测均可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NLR、FAR、SCC-Ag升高,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NLR、FAR、SCC-Ag及联合检测均可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效能最高。
  • 齐秀芳  栗志英  单铁英  李伟  单铁强  商小涓  宋亚娟  宋玉杰  刘晓霞 宋永红  何红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体外沉默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增殖及分泌活性的影响。方法 观察ESCs在不同浓度的AngⅡ刺激下数量的改变,确定最佳AngⅡ浓度;细胞分为四组:正常组、AngⅡ组、AngⅡ+空载病毒组(空载组)及AngⅡ+NLRP3-RNAi组(沉默组)。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测量细胞中NLRP3、Ⅰ型胶原及纤粘连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含量。结果 AngⅡ能刺激细胞数量增加,10-5 mol/L AngⅡ最佳(均P<0.05)。与正常组相比,AngⅡ组NLRP3、Ⅰ型胶原及纤粘连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均P<0.05);与空载组相比,沉默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体外沉默NLRP3能够明显降低AngⅡ诱导的ESCs的增殖能力和分泌活性。
  • 冯延  徐燕  梁涛  李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的 分析高危子宫内膜癌卡铂和紫杉醇联合化疗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8例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均行卡铂+紫杉醇(TC)方案化疗,按照患者化疗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分析影响患者化疗后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35%。其中锁骨下静脉(7例,41.18%)最为常见。FIGO分期Ⅲ期、化疗前D-二聚体≥0.5 mg/L、传统穿刺、肘窝穿刺是影响高危子宫内膜癌TC方案化疗后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穿刺贵要静脉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TC方案化疗后静脉血栓发生上肢静脉的风险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临床分期、凝血功能状态、穿刺方法及穿刺部位、血管选择等。
  • 短篇论著
  • 宋晶  陈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期宫颈癌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5例妊娠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3例患者3年内、2例患者1年内未进行宫颈癌筛查;4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阴道出血;诊断孕周为孕早期1例,中期及晚期各2例;病理分型均为鳞状细胞癌;5例均保留胎儿,分娩孕周34~39周;1例孕期进行了新辅助化疗(NACT),2例剖宫产同时进行了根治性子宫切除术,1例自娩,1例术后放疗;除1例失访,其余4例随访1年至3年9个月不等,均存活;5例新生儿结局良好。结论 妊娠妇女宫颈癌筛查不应孕期而拖延,妊娠期宫颈癌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结局良好。
  • 郭翠梅  温凤云  王芳  刘钦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GH)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GH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细胞因子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SBP、DBP、MAP、FIB、sFlt-1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PT、APTT、TT、PLGF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痫前期、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GH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和妊娠结局。
  • 李顺序  刘玲艳  李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外周血miR-200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合(PPROM)并羊膜腔感染(IAC)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孕妇82例根据IAC是否发生分为IAC组(n=23)、非IAC组(n=59),选择同期健康孕妇42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外周血miR-200表达,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200对PPROM孕妇IAC发生的预测。以单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分析PPROM孕妇IA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PPROM孕妇miR-200的表达高于对照组,IAC组miR-200的表达高于非IAC组孕妇(均P<0.05)。miR-200预测PPROM孕妇IAC的临界值为0.645,AUC为0.81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49%、78.26%。期待治疗时间>168 h,阴道清洁度,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较高,miR-200≥0.645是PPROM发生IAC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PROM外周血miR-200可用于早期预测IAC发生,高表达miR-200是IAC的独立危险因素。
  • 金婷婷  卢莹莹  李思聪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盐酸利托君、间苯三酚应用于孕20周后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孕20周后先兆流产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盐酸利托君)和B组(间苯三酚)各61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治疗1周后患者血清性激素、流产预后评估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用药后平均心率、心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组间流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血清性激素显著高于治疗前,且A组高于B组(P均<0.05);两组患者流产预后评估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利托君药物起效快,但副作用较间苯三酚突出,建议孕20周后先兆流产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在医嘱下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
  • 周娜  黄庭婷  黄旅丹  韦小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卡前列甲酯栓联合Bakri球囊对一线治疗无效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97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Bakri球囊加以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和对照组(n=48,Bakri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凝血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止血成功时间、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T、APTT值均显著升高(P<0.05),FIB、PLT、Hb、RBC、WB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恢复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SH、LH、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Bakri球囊治疗一线治疗无效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有助于减少出血量,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 申巧俐  路文红  郭红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止血带暂时性环扎子宫下段和B-lynch缝合联合宫腔填纱术在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中央型前置胎盘2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止血治疗方式分为环扎组(105例)和缝合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输血量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总住院时间,随访观察产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和疗效等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扎组手术时间、止血治疗时间均较缝合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缝合组(P<0.05);两组总住院时间、产后持续恶露时间、产后月经及周期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扎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1%低于缝合组13.59%(P<0.05)。结论 止血带暂时性环扎子宫下段和B-lynch缝合联合宫腔填纱术对于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妇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均较好。
  • 柏耀林  沈勤  周茂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对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省淮南新华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纳入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全麻组和椎麻组,各40例,比较两组分娩结局、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新生儿预后。结果 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分娩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时间、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晶体液用量、胶体液用量、升压药使用率、住院时间均高于椎麻组(P<0.05),两组髂内动脉栓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T1、T2时的MAP、HR较T0均降低(P<0.05),但全麻组高于椎麻组(P<0.05),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椎麻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一致,但全麻有助于改善产妇血流动力学。
  • 席南燕  肖金辉  何园园  刘荣  祝晓丽  邹媛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不同时机实施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鹰潭医疗区收治的138例HDP产妇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Ⅰ组在潜伏期(宫口直径<3 cm)时实施分娩镇痛,Ⅱ组在活跃期(宫口直径≥3 cm)时实施分娩镇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两组产妇不同时点镇痛效果,并观察记录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镇痛后VAS评分下降,潜伏期VAS评分Ⅰ组低于
    Ⅱ组(P<0.05)。两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顺产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异常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潜伏期对HDP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不影响产程、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不增加产妇分娩期间的不良反应,可尽早解除产妇痛苦。
  • 刘小慧  陈晓林  周明辉  李秘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低剂量长方案治疗对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EM)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80例OE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GnRHa长方案不同剂量分为低剂量组(n=60,0.40 mg)、中剂量组(n=60,0.80 mg)、高剂量组(n=60,1.0 mg),对比三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促黄体生成素(LH)高于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hCG日孕酮(P)低于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可用胚胎率高于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可用胚胎率高于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低反应、高反应发生率低于中、高剂量组(P<0.05)。结论 GnRHa低剂量长方案可保证OEM患者术后IVF-ET更高的妊娠率,且安全保障性良好。
  • 俞赛  洪开听  徐海耿  李林优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妊娠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105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设为病例组进行研究,并选择本院同期进行孕检的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血小板平均容积(PDW)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T、MPV、PDW的诊断价值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患者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PV、P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PLT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降低,MPV、PDW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PLT预测妊娠高血压的AUC为0.599,最佳临界值为170.62×109/L;MPV预测妊娠高血压的AUC为0.904,最佳临界值为9.96 fl;PDW预测妊娠高血压的AUC为0.775,最佳临界值为17.28%;病例组不良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表达异常,临床上可加强检测,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金叶  赵建文  孙天胜  刘云玥  王晓伟  孙胜男  王树鹤  吴玉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显露腹壁浅动脉血管蒂转移修复外阴癌广泛性切除术后创面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手术的8例外阴癌患者,根据个体化采用经腹腔镜显露腹壁浅动脉血管蒂行皮瓣带蒂转移的方法修复外阴。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外阴形态、排尿情况。结果 8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外阴结构基本正常,1例患者排尿尿线偏移。术后7例长期随访,1例失防,中位随访时间2年,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根据个体化采用经腹腔镜显露腹壁浅动脉血管蒂行带蒂皮瓣转移的方法修复外阴癌广泛性切除引起的外阴缺损,重建外阴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段学颖  叶大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单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血液动力学稳定具有游离腹腔液输卵管妊娠(TP)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剂量MTX治疗超声发现3 cm以上游离腹腔液TP 48例,以最多2次单剂量MTX无需其他治疗、血hCG下降至正常定义为成功,大于2次单剂量MTX或手术治疗定义为失败。结果 单剂量MTX治疗超声发现游离腹腔液TP成功率85.4%,与同期无或小于3 cm游离腹腔液TP成功率82.0%相似(χ2=0.03, P=0.86)。在具有腹腔液TP中,TVS卵巢旁包块直径和血流不同于无游离腹腔液TP(P=0.00和P=0.01),具有游离腹腔液TP不同治疗结果不孕史、治疗前血hC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P=0.00)。积液大于5 cm需要重复单剂量机率更高(P=0.03)。结论 单剂量MTX是血液动力学稳定具有游离腹腔液TP的可选择治疗方式。
  • 张冬梅  肖凡  杨丽丽  张会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无创产钳助产在单胎足月孕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会阴撕裂、盆底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110例行无创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在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期108例行会阴侧切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单胎足月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及第二产程时间,产妇会阴撕裂情况,新生儿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产妇产后1个月盆底肌力。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撕裂严重程度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个月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产钳助产可减轻会阴撕裂及盆底功能损伤,且不会增加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 石小龙  秦革萍  张宏鑫  张飞  闫振弘  薛华燕  马平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分析术前胃窦部横截面积(CSA)与胃窦评分对ASAⅠ~Ⅱ级产妇急诊手术麻醉胃肠反应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ASAⅠ~Ⅱ级的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患者90例,积极术前准备同时于麻醉前行CSA及胃内容物超声检查,并进行胃窦评分。根据麻醉胃肠反应分为呕吐组(阳性组)和未发生呕吐组(阴性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多因素分析,CSA、胃窦评分及联合两指标ROC曲线分析对麻醉胃肠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 CSA、胃窦评分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是独立影响因素,CSA、胃窦评分、联合CSA+胃窦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8、0.771、0.914;联合CSA+胃窦评分对ASA Ⅰ~Ⅱ级急诊剖宫产麻醉胃肠道反应较单一指标有更好的预测效能,敏感度为90.5%,特异度81.2%。结论 联合胃窦部横截面积(CSA)及胃窦部内容物评分可以预测急诊剖宫产产妇麻醉胃肠反应结局。
  • 张培  陈娅莉  应伊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改良式聚丙烯网片全盆底悬吊术修复老年妇女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妇科住院的盆腔器官脱垂的老年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改良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疗效、生活质量水平均优于对照组,阴道分泌物增多、流血、瘙痒或疼痛,性生活不适感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聚丙烯网片全盆底悬吊术对于老年盆腔器官脱垂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丁鑫  王乾印  马亮亮  杨发珍  张忠菲  张元芳  祁元芬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106例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生存质量调查及预后COX回归。方法 将青海红十字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6例宫颈癌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宫颈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Cx)量表调查其生存质量,并分年龄、临床分期、原发肿瘤大小等可能影响的预后的相关因素,将对比有意义的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调查中,106例宫颈癌患者术后FACT-Cx平均得分为(123.63±22.04)分;106例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0.75%,5年生存率为80.19%;生存组、死亡组患者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脉管瘤栓、盆腔淋巴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治疗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病理类型、脉管瘤栓、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生活质量均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及死亡率较高,生存质量不佳,而非鳞癌、脉管瘤栓、盆腔淋巴转移、生活质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病例报告
  • 杨敏敏  李丽  刘艳妮  孙聪聪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段雅萍  詹瑞玺  尹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胡玉红  易为  李丽  付冬  付丽华  王夫川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向欠欠  赵扬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是由多因素、多机制及多通路致病的综合征[1],是致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E和随后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正常心脏功能和周围血管适应性是孕妇及胎儿安全的重要保障,双胎妊娠发生PE的风险是单胎妊娠的2-3倍,由于生理性的心脏负荷增加,其心脏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更需要逐渐调整适应,如果同时合并PE,易导致其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不良。因此准确评估双胎妊娠PE患者心脏功能和周围血管血液动力学改变对母婴安全至关重要。现将双胎PE心功能变化与PE相关性综述如下。

  • 魏雪源  李志英  刘朝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引起的癌症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虽然不断努力开发和推广HPV疫苗,但目前未接种人群的比例仍然很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此外,二级预防计划在世界各地并未得到广泛的实施。而在hrHPV失调的肿瘤中,宫颈癌与HPV感染最为密切,其中99.7%的宫颈癌中可检测到hrHPV。微小RNA(microRNA, miRNA)最近已成为癌症发生发展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够调控癌症转化等复杂过程。研究发现,miRNA在宫颈癌的迁移、侵袭和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综述miRNA在hrHPV所致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
  • 邓惠文  曹丽  苏园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生育年龄妇女的妇科常见病,症状以痛经为主,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因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受雌激素调节,该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机制相类似。地诺孕素是新合成的孕激素类药物,现对该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疗效及安全性做一综述。
  • 秦会影  杨贵霞  徐阳  张欢  赵佳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常因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进展而来,患者早期症状常不显著,仅在宫颈癌晚期出现阴道出血等症状,通过接种疫苗和定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HPV E6E7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活检是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检测手段,本研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了TCT、HPV E6E7检测和阴道镜活检在宫颈癌筛中的应用,以期为推进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李若乔  马咸梅  岳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姜黄素是植物姜黄中提炼出的酚类化合物,理化性质稳定,有较好的安全性。姜黄素具有抗肿瘤特性,对肿瘤细胞的敏感度更高,能够在抗血管生成、炎症、抗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凋亡等方面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晚期患者预后不良。进一步了解姜黄素的细胞作用机制有望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开发新型药物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