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2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9-15
  

  • 全选
    |
    述评
  • 李广太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子靶向治疗改变了肿瘤的治疗策略和观念,实现了妇科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使妇科恶性肿瘤由“不可治愈”变为“慢性病”,将妇科肿瘤的治疗推进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但靶向药物应用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靶外效应等也掣肘着它的发展。如何研发和筛选更加高效、精准、安全的靶向药物,如何相互配伍或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如何在分子分型分期及靶点分类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整合医学治疗体系,将是妇科肿瘤靶向治疗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和重要任务。
  • 论著
  • 金男 杨洪艳 裴会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NACT)对比同步放化疗(CCRT)对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预后及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NACT,观察组采用以吉西他滨为基础CCRT。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副作用及生存情况,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spase-3、Survivin、Bax、Bcl-2表达。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切缘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EGF、Survivin、Bal-2阳性表达率、未复发转移低于对照组,Caspase-3、Bax阳性表达率、未复发转移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吉西他滨NACT与CCRT治疗年轻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相当,但CCRT可能改善远期生存获益,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因子及上调细胞凋亡因子有关。
  • 殷小燕 钱亚萍 李淑秀 鲁锦 郭亮生 陶晓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老年病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3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癌旁组织HMGB1蛋白表达情况。对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宫颈癌组织中HMGB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临床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肌层浸润深度>1/2的患者的癌组织中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Ⅰb1期~Ⅰb2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肌层浸润深度≤1/2的患者(P<0.05);HMGB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与HMGB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存活率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HMGB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HMGB1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且HMGB1阳性表达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高。

  • 鲍红玉  张凯英  黄广翅  周小飞  张桂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GASL1(LncRNA GASL1)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19年5月海南现代妇婴医院及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宫颈癌组织,分为NC组、LncRNA GASL1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RTFQ-PCR检测LncRNA GASL1表达,分析LncRNA GASL1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的关系。结果 与NC组比,LncRNA GASL1组LncRNA GASL1表达升高(P<0.01),空白对照组和NC组无差异。NC组细胞呈纺锤形、梭型,LncRNA GASL1组呈鹅卵石形态,空白对照组和NC组无差异。72 h时,与NC组比,LncRNA GASL1组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0.01),空白对照组和NC组无差异。与NC组比,LncRNA GASL1组细胞侵袭率降低(P<0.01),空白对照组和NC组无差异。与NC组比,LncRNA GASL1组FN表达下调(P<0.01),E-cad上调(P<0.01),空白对照组和NC组无差异。与癌旁组织比,宫颈癌LncRNA GASL1表达降低(P<0.01)。LncRNA GASL1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较大、FIGO分期较晚、分化程度较低和淋巴结转移LncRNA GASL1表达降低(P<0.05)。结论 LncRNA GASL1能抑制宫颈癌细胞C-33A增殖和侵袭,与宫颈癌病理参数相关,可能与将完全型EMT表型转变为不完全型有关。
  • 马晴晴  杨主娟  郭亮生  朱维培  陶晓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LA-DQB1-AS1调控miRNA-205-5p表达对宫颈癌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影响。方法 检测HLA-DQB1-AS1在宫颈癌及其对应宫颈癌旁组织、H8(人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系)及Siha和Caski(人子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预测并验证 HLA-DQB1-AS1、miRNA-205-5p和HLA-DQB1的调控关系;检测Siha和Caski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分析调控HLA-DQB1-AS1表达对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结果 HLA-DQB1-AS1在宫颈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量上调;HLA-DQB1-AS1靶向结合miRNA-205-5p, 且HLA-DQB1是miRNA-205-5p的靶基因, HLA-DQB1-AS1通过miRNA-205-5p促进HLA-DQB1的表达;体内外实验证实HLA-DQB1-AS1过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P<0.05),反之起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  HLA-DQB1-AS1在宫颈癌组织细胞中高表达。HLA-DQB1-AS1通过负调控miRNA-205-5p促进HLA-DQB1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
  • 魏桠楠  徐行丽  焦贵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 HCG22在宫颈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RT-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细胞系中HCG22和miR-629-5p的表达。将HeLa细胞分为pcDNA3.1组、pcDNA3.1-HCG22组和pcDNA3.1-HCG22+miR-629-5p mimics组。通过MTT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估HeLa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HCG22/miR-629-5p和miR-629-5p/FOXO3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或END1/E6E7细胞相比,HCG22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均表达下调(P<0.01)。与pcDNA3.1组相比,上调HCG22表达显著抑制了宫颈癌细胞增殖(P<0.01)、迁移(P<0.01)和侵袭(P<0.01)。与癌旁组织或END1/E6E7细胞相比,miR-629-5p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P<0.01),且宫颈癌组织中miR-629-5p表达与HCG22呈负相关(r=-0.7661, P<0.01)。在pcDNA3.1-HCG22基础上转染miR-629-5p mimics显著逆转了pcDNA3.1-HCG22对宫颈癌细胞增殖(P<0.01)、迁移(P<0.01)和侵袭(P<0.01)的抑制作用。HCG22和FOXO3均能够与miR-629-5p靶向结合,pcDNA3.1-HCG22显著抑制了miR-629-5p的表达(P<0.01),同时促进了FOXO3的mRNA表达(P<0.01)。结论 HCG22在宫颈癌中表达下调,而miR-629-5p表达上调。HCG22能够通过miR-629-5p/FOXO3轴,在宫颈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发挥抑癌作用。
  • 贾颖洁  裴广丽  高翔  姚勤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 与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接诊的30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多发肌瘤组),同期单独子宫肌瘤患者55例(单发肌瘤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检查的1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分析三组患者血清IGF-1、IGFBP-3水平变化情况及相关性,并分析血清IGF-1、IGFBP-3在多发性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发肌瘤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单发肌瘤组、对照组,IGFBP-3水平显著低于单发肌瘤组、对照组;多发性子宫肌瘤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年龄、最大肌瘤直径及肿瘤体积无显著相关性,与肿瘤数量密切相关(P<0.05);IGF-1、IGFBP-3联合检测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的AUC为0.998,95%CI为0.995~1.000,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28%、94.13%。结论 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中血清IGF-1、IGFBP-3的表达与肿瘤数量密切相关,可作为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特异性指标。
  • 王娜  李毅  王永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洛沙坦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对卵巢癌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30只卵巢癌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洛沙坦低剂量组(30 mg/kg)和洛沙坦高剂量组(60 mg/kg)(n=10)。检测Ki67、CyclinD1、Bcl-2和Bax蛋白表达量分析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检测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分析微血管密度和血管生成能力。并分析各组JAK2和STAT3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三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洛沙坦低剂量组的肿瘤体积、质量、Ki67、CyclinD1和Bcl-2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VEGF水平、JAK2和STAT3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x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洛沙坦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质量、Ki67、CyclinD1和Bcl-2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VEGF水平、JAK2和STAT3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洛沙坦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洛沙坦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洛沙坦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并诱导凋亡。
  • 李炜  谈诚  唐军  孙秀丽  耿京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盆底超声检查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患者肛提肌损伤与盆底顶端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术前通过POP定量分期系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 POP-Q)Ⅲ~Ⅳ期的POP患者767例,所有患者均行盆底超声检查,评估肛提肌损伤情况及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根据超声表现是否存在肛提肌损伤分为两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肛提肌损伤组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超声发现肛提肌损伤415例(54.1%),无损伤352例(45.9%)。损伤组D点位置均值(-1.11±2.94)cm,无损伤组均值(-1.85±2.4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点位置下移和裂孔面积增大是肛提肌损伤比例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点位置下移与肛提肌损伤比例增加存在高度正相关(R=0.856),拟合度较好(R²=0.733)。结论 肛提肌损伤与POP顶端支持有显著相关性。盆底超声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评价POP的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
  • 韩锐  万丹  刘琳  夏敏  段亚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芬吗通治疗绝经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A组、B组,A组接受标准剂量的芬吗通治疗;B组接受低剂量芬吗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性激素、子宫内膜厚度、骨密度(BMD)、血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A组改良Kupperman评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低于B组,血清雌二醇(E2)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BMD、血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低剂量芬吗通,标准剂量可取得更佳的症状及性激素改善获益,对子宫内膜厚度、骨密度、血脂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低剂量相当。
  • 郭赟 包东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Embosphere微球子宫动脉栓塞对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恢复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在四川省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62例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者纳入对照组(n=72),将采用Embosphere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者纳入实验组(n=90),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月经恢复及血清性激素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痛经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更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月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痛经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FSH、E2、LH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Embosphere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疗效明显优于腹腔镜下切除术,更能有效地保护患者卵巢功能,促进月经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熊荣勤  袁国敏  吴俊莉  任淑玫  周得维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5~8周血清孕酮(P)、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B超对先兆流产(TA)患者安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孕5~8周TA患者作为观察组,均予以安胎,根据安胎结局分为安胎成功组(n=80)和安胎失败组(n=46),并选取同期产检的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P、β-hCG水平,使用B超检测卵黄囊直径,采用ROC曲线分析P、β-hCG和卵黄囊直径对TA安胎结局的预测价值,并比较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5~8周P、β-hCG低于对照组,卵黄囊直径高于对照组(P<0.05);安胎成功组孕5~8周P、β-hCG水平高于安胎失败组,卵黄囊直径低于安胎失败组(P<0.05);ROC曲线显示,P、β-hCG联合卵黄囊直径预测TA安胎结局的AUC高于单独检测(P<0.05);两组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5~8周血清P、β-hCG联合B超对TA安胎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
  • 张小林  赵琦  邹娜  陈洁  涂澜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OM)患者胎膜、胎盘组织(TRPC3)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PDIA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20例胎膜早破患者(疾病组)和同期接受剖宫产者35例(正常组)为对象。收集两组胎膜、胎盘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TRPC3、PDIA3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特征PROM患者胎膜、胎盘组织TRPC3阳性表达率。分析胎膜、胎盘组织TRPC3、PDIA3阳性表达率与PROM患者HCA发生率和新生儿预后关系。结果 疾病组胎膜、胎盘组织中TRPC3、PDIA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胎膜、胎盘组织TRPC3、PDIA3阳性表达率在PROM患者HCA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布上有差异(P<0.05)。胎膜、胎盘组织TRPC3、PDIA3阳性表达率与PROM患者HCA发生和新生儿死亡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PROM患者胎膜、胎盘组织TRPC3、PDIA3阳性表达与PROM患者HCA、新生儿预后密切相关。
  • 苗秀丽  王艳玲  吴小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析aCL、抗β2-GPⅠ和LA等3种抗磷脂抗体(aPLs)在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太和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AP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孕妇作为对照组。在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及产后30~40 d四个时期,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检测对象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Ⅰ(抗β2GPⅠ)水平;用改良稀释蝰蛇毒时间法(dRVVT)检测狼疮抗凝物(LA)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aCL、抗β2-GPⅠ和L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从妊娠早期到晚期,APS患者血清中的aCL、抗β2-GPⅠ、LA指标随孕期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抗β2-GPⅠ、LA等aPLs参与了抗磷脂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且在妊娠各期表现出不同的临床分布特征,对判断APS患者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汪湲  马金平  罗方  毛雨  孙玲  康志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早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产检的121例妊娠早期(12周内)SCH孕妇及35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SCH组及对照组。检测孕妇MTHFR基因C677T位点及A1298C位点多态性。结果 ①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示两组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哈温平衡(P>0.05);② SCH组孕妇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 在隐性模型、显性模型、加性模型下,SCH及对照组孕妇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 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型患者TSH显著高于CC型、CT型(P<0.05);⑤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示,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型为SCH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妊娠早期SCH的发生相关。
  • 何丽  赖雪梅  朱晓芳  黄金园  王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叶酸、体质指数(BMI)及凝血指标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孕妇(86例)和正常孕妇(55例),分析孕前BMI、妊娠早期(孕周11~12周)叶酸、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与子痫前期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叶酸、凝血指标PT、APTT水平降低,而孕前BMI和FIB升高(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叶酸、孕前BMI及凝血指标联合检测预测子痫前期,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置信区间为0.778~0.905);与良好妊娠结局组相比,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叶酸水平降低,FIB升高(P<0.05),而两组孕前BMI、PT、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BMI、妊娠早期叶酸、凝血指标(PT、APTT、FIB)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并可评估患者妊娠结局。
  • 刘凯  朱琳  刘政文  姜艳  李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建立宫腔粘连患者妊娠预后影响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4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登记的宫腔粘连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ox回归分析其妊娠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议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患者随着粘连程度的增加,患者的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妊娠率和活产率都出现显著下降(P<0.05);Cox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的变量为年龄、治疗效果、粘连性质和产次,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719(95%CI:0.671~0.802)。结论 建立了一个准确性和区分度较好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患者的年龄、治疗效果、粘连性质和产次因素,能较为准确的预测患者妊娠的概率。

  • 黄磊  陈惠丽  张芳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乌拉地尔对子痫前期患者Syncytin-1、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93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47)和单药组(n=46)。单药组给予乌拉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Syncytin-1、LIF、ox-LDL、母婴结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药组血清Syncytin-1、LIF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药组,ox-LDL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终止妊娠时间、胎盘质量、新生儿体质量及1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子痫前期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乌拉地尔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Syncytin-1、LIF、ox-LDL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短篇论著
  • 张清泉  周莲娥  张娴  杨楚琪  王世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妇科患者腹膜后肿物的临床特点,评估腹腔镜在该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10例腹膜后肿物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情况,以及手术疗效。结果 1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腹膜后肿物。术后病理多样。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腹膜后肿物发病比较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多样性,临床诊治存在困难。应在有经验的医学中心进行诊治。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等特点,是值得被推荐的治疗方式。

  • 王红霞  张云鹤  李广太  杜娟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进行外阴上皮内非瘤变(nonneoplastic epithelialdisorders of vulva, NNEDV)组织的微小RNA(miRNA)芯片分析,寻找与正常外阴组织相比差异表达的miRNA,为明确miRNA与NNEDV发生、发展关系及临床寻找NNEDV的靶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 microarray芯片和RT-PCR技术检测NNEDV患者治疗前、后病变组织和外阴整形、阴道壁脱垂修补术患者正常外阴组织的 miRNA 表达差异,筛选出明显差异表达的部分miRNA。结果 microarray 芯片技术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NNEDV组织中筛选出26个差异miRNA,其中17种miRNA表达显著上调,9种miR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NNEDV组织和正常外阴组织中miRNA表达有差异,这种差异为外阴上皮内非瘤变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 柴守辉  王福萍  宋萌萌  张萌  殷宪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LINC01305在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通过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以及细胞系中LINC01305的表达。将HeLa分为Control组,siRNA-NC组和siRNA-LINC01305组。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预测LINC01305的靶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进行验证。RT-PCR检测miR-21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LINC01305和miR-21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与癌旁组织或END1/E6E7细胞相比,LINC01305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siRNA-NC组相比,下调LINC01305表达抑制了宫颈癌细胞的增殖(P<0.01),同时促进了细胞凋亡的发生(P<0.01)。MiR-217是LINC01305的靶点,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1),且与LINC01305表达呈负相关(r=-0.7318, P<0.01)。siRNA-LINC01305组中miR-217的表达高于siRNA-NC组(P<0.01)。结论  LINC01305可能通过靶向miR-217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发挥促癌作用。

  • 孔守芳  毛亚林  袁汇  孙选  钟金研  刘英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40(HSP40)、可溶性B7-H4(sB7-H4)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及复发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青岛市中医医院2014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87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患者为卵巢良性疾病组,另选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女性93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血清HSP40抗体IgG、sB7-H4水平。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组血清HSP40抗体IgG、sB7-H4水平依次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Ⅲ期+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复发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HSP40抗体IgG、sB7-H4水平分别高于Ⅰ期+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复发者(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SP40抗体IgG、sB7-H4水平对上皮性卵巢癌复发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849。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HSP40、sB7-H4水平较高,其水平与患者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且对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与复发预测有一定价值。

  • 宋蓉蓉  倪观太  陈珉  孙红梅  崔巍  孙云霞  饶阳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miRNA199、miR-127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在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检查的HPV阳性宫颈癌标本37例,HPV阴性的宫颈癌标本11例,同时选取同期因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40例为对照。采用PCR检测miRNA199、miR-127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HPV阴性癌组织、HPV阳性癌组织中miRNA199、miR-127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V阴性癌组织相比,HPV阳性癌组织中miRNA199、miR-127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1+G2期、Ⅰ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G3期、Ⅱ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iRNA199、miR-127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期患者相比,Ⅲ~Ⅳ期患者miRNA199、miR-127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199、miR-127在HPV感染宫颈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水平高低与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在HPV感染宫颈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国春蕾  姚水平  尹学敬  焦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紫杉醇(paclitaxel, PTX)缓释微球对卵巢癌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皮下注射SKOV-3细胞构建卵巢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PTX缓释微球组和PTX组(N=10),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不负载PTX的缓释微球、PTX缓释微球和PTX干预,比较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副作用。结果 对照组和N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X组和PTX缓释微球组的抑瘤率、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和NC组,PI3K/AKT/p53通路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和NC组(P<0.05)。PTX组的肝和心脏损伤及骨髓抑制情况较PTX缓释微球组严重(P<0.05)。结论 PTX缓释微球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p53抑制卵巢癌动物模型的肿瘤生长,其作用效果与PTX溶液相当,同时可以显著减少对肝、心脏的损伤和骨髓抑制。

  • 张婷婷  张庆  刘盼  王冰  李晓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盆底磁刺激疗法在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于产后42 d行盆底功能筛查、确诊FPFD并治疗的初产妇,根据其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2例)行生物电反馈治疗;实验组(105例)生物电反馈联合磁刺激疗法。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盆底肌电Glazer评分、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调查及ICIQ-SF问卷以及会阴超声下测量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和肛提肌裂孔面积。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盆底肌各阶段Glazer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盆底肌力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P及SUI发生率明显降低,ICIQ-SF评分显著降低,解剖学指标值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底磁刺激疗法可显著促进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预防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 宋晶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产后脓毒症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收治的6例产后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脓毒症病例均存在至少两项高危因素,器官损伤以呼吸及凝血系统为主。临床处理存在不足,但治疗及时转归良好。结论 对产科患者早期识别脓毒症并启动多学科会诊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沈海燕  胡林义  樊莉琳  谢剑平  杨洪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80例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根据其是否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分为重度组(n=28)和非重度组(n=252)。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28例(1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次、刮宫后闭经史、宫腔粘连分离频次、初次发现宫腔粘连时为重度是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OR=0.573;3.216;1.865;11.473, P<0.05)。结论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与患者孕次、刮宫后闭经史、宫腔粘连分离频次、初次发现宫腔粘连时为重度等有关,临床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复发为重度宫腔粘连的风险。

  • 刘铃铃  刘振贤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结合促GnRH-a(英文全称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采用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2例,术后联合使用米非司酮,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GnRH-a,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性激素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黄体生成素、孕酮、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最大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术后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和GnRH-a,可降低性激素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作用明显,适合推广。

  • 刁云云  郝文斌  田秀娟  闫利荣  郑卫  王贝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高龄孕妇妊娠期心血管功能异常与妊娠并发症、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高龄妊娠孕妇212例,随机选取同期212例非高龄妊娠孕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一般资料、心电图(ECG)异常、妊娠期高血压(HDCP)发生率、妊娠并发症和母婴结局。结果 高龄妊娠组经产妇和既往流产史所占比例、ECG异常、HDCP、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剖宫产和早产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妊娠ECG异常孕妇剖宫产、低体重儿、早产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ECG正常组(P<0.05),高龄妊娠HDCP孕妇产后出血、剖宫产、低体重儿、早产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非HDCP组(P<0.05)。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期心血管功能异常会增加妊娠并发症和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 蒋睿  赵玲  臧瑜  陈春宁  张欢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障碍、阴道收缩力、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足月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分娩方式差异分为三组:会阴侧切组(n=41)、顺产组(n=40)和剖宫产组(n=39),对比三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阴道收缩力、性功能的差异。结果 三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盆底肌力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6周、3个月阴道收缩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顺产组产妇恢复性生活的时间明显短于剖宫产组(P<0.05)。顺产组、剖宫产组产妇会阴水肿率明显低于会阴侧切组(P<0.05)。结论 分娩中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和限制会阴侧切的应用。

  • 徐兰枝  韩丹  冯力民  孟师慧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宫腔镜刨削系统手术与电切术用于清除胚物残留的临床效果,探讨刨削系统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胚物残留患者64例,其中34例行宫腔镜刨削系统手术,3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对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4例宫腔镜刨削系统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发生TURP(trans 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综合征、子宫穿孔、大出血、子宫粘连等并发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2周复查超声均无胚物残留。术后1个月随访无月经改变。患者易接受,病理诊断符合率94%。30例宫腔镜电切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长于刨削刀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90%。结论 胚物残留行宫腔镜刨削系统手术也是一种有效术式,与电切术相比更为安全、对周围内膜没有热损伤,患者满意度更高。合理掌握手术时机,能够减少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子宫粘连的发生。

  • 高兰翠  孙士莹  陶彩霞  王妍  张召菊  卫兵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二次剖宫产术中切除原子宫切口瘢痕组织对子宫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188例择期二次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术毕子宫切口直接予以双层连续缝合,观察组术毕先切除原子宫切口瘢痕组织,再行双层连续缝合,随访2年,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以及2年内异常阴道流血及子宫瘢痕憩室形成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内异常阴道流血发生率(3.19% vs 11.70%)、PCSD发生率(2.13% vs 9.57%)低于对照组(P<0.05),瘢痕憩室残余子宫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瘢痕憩室容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次剖宫产术中切除原子宫切口瘢痕组织可预防PCSD的形成并减轻其形成的严重程度。

  • 王德朋  张栋栋  于迎春  陈丽莉  翟乃良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子宫动脉及其分支与子宫下段的关系,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止血方案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13例剖宫产患者,在完成手术的同时,对子宫动脉上、下行支与宫颈组织学内口的关系进行临床解剖学研究。结果 13例患者均清晰地显露宫颈组织学内口、子宫动脉主干及其上行支、输尿管盆腔段以及子宫动脉横跨输尿管处,仅2例显露子宫动脉下行支。13例中,4例子宫动脉于子宫侧缘宫颈组织学内口水平分为上、下行支;9例于宫颈组织学内口以下水平分为上、下行支。结论 妊娠晚期子宫动脉在组织学内口或以下水平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在组织学内口水平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为主的综合外科手术措施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有效方法。
  • 张若  张鸢  贾利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比较首次剖宫产100例孕妇(对照组)和瘢痕子宫妊娠再剖宫产孕妇100例(观察组)术后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特点,分析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产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瘢痕子宫妊娠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处脓液标本中共培养出革兰氏阴性菌19株(65.52%)、革兰氏阳性菌10株(34.48%),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31.03%、17.24%)。年龄≥35岁、剖宫产前BMI>30 kg/m2、
    胎间隔时间<2年、有胎膜早破、手术切口≥10 cm、生殖道感染史、围术期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不容忽视,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临床上应根据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治方案。

  • 李静  毛宝宏  王文第  李亚梅  张春花  王燕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LIT)疗法次数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孕妇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38例接受LIT疗法的URSA孕妇,将接受1~4次LIT疗法治疗者分为A组、接受5~8次治疗者分为B组、接受9~11次治疗者分为C组,比较三组封闭抗体(BA)转阳率、妊娠结局、免疫功能及母体与胎儿不良反应。结果 C组、B组BA转阳率、妊娠成功率均高于A组(P<0.05);治疗后,C组、B组CD4+辅助性T细胞及CD4+/CD8+均升高,且高于A组,CD8+抑制性T细胞均降低,且低于A组;三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随着LIT疗法次数的增加,URSA孕妇BA转阳率提升,妊娠结局、免疫功能均改善,且并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 周竟雄  段红红  吴宝花  林娇娇  朱昭昭  梁波  黄惠斌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泉州地区妊娠中期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563例妊娠中期妇女,检测尿碘浓度、FT、FT4、TSH和生化指标等。分别以孕中期特异性甲状腺激素参考值(地区范围)和非孕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试剂范围)诊断单纯性低甲状腺素(低T4)血症,比较两种情况下低T4血症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以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低T4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 入组孕妇中位数尿碘132.6 μg/L。碘缺乏327例(58.1%),碘充足161例(28.6%),碘超足量58例(10.3%),碘过量17例(3.0%);② 两种参考范围诊断的低T4血症患病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95% vs 12.08%, P<0.01);③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BMI、FT3、TSH、TG、LDL-C、年龄与FT4有独立的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 孕妇碘缺乏在食盐加碘的沿海城市泉州很常见;高龄、高BMI、高TG、高LDL-C水平增加孕中期低T4血症风险。

  • 吴峰华  沈素娟  贾素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思美泰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联合组(n=53)和单药组(n=52)。单药组给予思美泰治疗,联合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思美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IL-12、TNF-α、TGF-β、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瘙痒评分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2.45%,较单药组75.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2、TNF-α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TGF-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瘙痒消失及黄疸消失时间均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思美泰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清IL-12、TNF-α、TGF-β水平。
  • 张耀飞  于皓  沈燕华  陈春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LNG-IUS对子宫腺肌症(AM)患者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AM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为观察组
    (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子宫体积、痛经程度等。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指标MMP-9、MMP-2、VEGF及CA125、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LNG-IUS对AM患者效果确切,有效降低痛经程度,缩小子宫体积,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田滢舟  曹立幸  具春花  陈颐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莪术醇治疗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移植法构建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治疗组各6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6只)。分别灌胃给相应药物,每天1次。每天监测小鼠状态,并测量体重。4周后,观察腹腔粘连情况,异位病灶体积,腹腔灌洗液中IL-1β、IL-6、TNF-α、MCP-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36、MMP9、CD206、IkB-α、NF-κB、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莪术醇、减轻腹腔粘连情况、减少异位病灶的体积(P<0.001)。莪术醇下调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CP-1的分泌水平(P<0.01),上调CD36和MMP9的表达(P<0.01),减少CD206的表达(P<0.001)。莪术醇导致IkB-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p65表达量受到抑制(P<0.01)。结论 莪术醇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程,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来调控巨噬细胞功能。
  • 张翠兰  苏佩琼  黎宝仁  蓝燕  沈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目的 探索门冬胰岛素持续输注(CSⅡ)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龄妊娠患者血糖波动、血清内脂素、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T2DM合并高龄妊娠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CSⅡ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清内脂素、Cys-C和hs-CRP,记录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平均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记录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平均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血清内脂素、Cys-C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低血糖、胎膜早破、早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Ⅱ治疗可以提高T2DM合并高龄妊娠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改善妊娠结局。
  • 王华茹  王康  吴秀继  吕杰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海南省人民院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50例(研究组)和育龄期女性50例(对照组)。以PCR-RFLP检测 BMP15基因单核苷酸基因分型和多态性。检测卵巢功能。结果 研究组卵巢功能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BMP15 基因分型以AA型(52.00%)和AC型(46.00%)为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频率为75.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度卵巢功能BMP1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rs79377927、rs17003221、rs41308602基因多态性、年龄与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相关(P<0.05),体重、吸烟、饮酒、等因素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BMP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有关,年龄是卵巢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BMP15rs3810683、BMP15rs79377927位点多态性与女性卵巢功能下降相关。
  • 病例报告
  • 王丽梅  孙胜男  徐婉  刘会芳  王树鹤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阳  张金伟  叶佳  张俊  吕蓓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肖静  邹锋  金秉巍  贺子秋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尹满群  黄守国  张静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常见疾病之一,近几年发病人数增多,并呈年轻化趋势。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肿瘤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子宫内膜癌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刘银霞  张彬  张嫦娥  李改娟  王丹倩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肛提肌是盆底支撑结构中的重要肌群,肛提肌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分娩。不同分娩方式对肛提肌的损害与保护作用各异,且尚有争议。由于肛提肌损伤是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发生、发展中重要的、可改变的因素,所以,全面了解分娩方式对肛提肌损伤的近期与远期影响,对于预估盆底结构和功能改变后的临床结局,以及进一步制定分娩前后的临床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多种分娩方式与肛提肌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李雪艳  刘晓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属于产科中的危急重症,病情凶险,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终止妊娠。发病率虽低,但诊断及处理不及时对孕妇和胎儿的围产结局有致命的影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临床性诊断,无特异的临床表现,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该疾病的警惕性,期望早期、正确识别和治疗。以改善母婴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