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3-15
  

  • 全选
    |
    述评
  • 蒋芳  向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手术方式是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曾被认为是开腹手术的安全替代方式,但是2018年发表的LACC研究显示宫颈癌微创手术比开腹手术有更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并且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中也未显示出优势。宫颈癌微创手术是否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阐述了目前的现状与争议,以及对于宫颈癌手术的改进方式。
  • 论著
  • 牛珂  孟元光  范文生  李立安  李震  王楠  顾成磊  杨雯  叶明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采用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采用整体印象改善评分量表(PGI-I)评估主观满意度。结果 13例患者中,平均术中出血量(86.9±98.3)ml(20~300 ml),手术时间(143.5 ± 47.3)min(60~240 min),平均住院时间(10.4±2.1)d(8~16 d),平均随访时间(40.8±22.0)个月(6~72个月)。脱垂客观治愈率85%,主观治愈率100%,PGI-I评分非常好者9例(9/13),很好者4例(4/13)。网片暴露4例(4/13),其中暴露直径小于1 cm且无症状者3例,暴露直径1~2 cm有症状者1例,暴露发生时间均在术后2~12个月,暴露位置均位于阴道缝合范围内。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效果良好,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可选择的术式之一。
  • 陈鸿友  张广民  宋丽华  柳燕莹  牛丽艳  张云普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脐单切口三通道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39例,其中采用经脐单切口三通道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者为单切口组(n=52),采用常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者为对照组(n=87),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单切口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81.5±30.2)min ,(65.2±2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出血量、输血率、术中转开腹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泌尿系统损伤(1.9%,3.4%)、感染(7.7%,8.0%)、深静脉血栓(0.0%, 2.3%)和肠梗阻(1.9%,1.1%)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单切口三通道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较常规腹腔镜手术不增加围手术期风险,且更加微创。
  • 王晓翊  熊宙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膀胱子宫陷凹封闭的患者采取腹腔镜膀胱侧入分离法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腹腔镜下膀胱子宫陷凹封闭的全子宫切除术60例患者,根据下推膀胱的方法分为:侧入组30例,直入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侧入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08.50±13.59)min]短于直入组[(117.83±14.2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入组1例中转开腹和1例膀胱损伤,侧入组无一例发生。结论 对于膀胱子宫陷凹封闭的患者采取腹腔镜膀胱侧入分离法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解剖层次清晰、未发现膀胱损伤、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奈嫚嫚  金玉茜  高桂香  李蕾  屈敏  王鲁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点阵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CO2)激光在小阴唇缩小术中的应用、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双侧小阴唇肥大行双侧小阴唇缩小术的32例患者,均采用楔形切除法,按照随机表法分为激光组15例和冷刀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手术满意度,并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的性生活情况。结果 激光组术中出血量较冷刀组明显减少(P<0.05),激光组手术时间较冷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在性欲望、性唤醒、性高潮频率及性交痛方面表现无差异(P>0.05),但术后性生活湿润度及满意度评分较术前均提高(P<0.05)。两组患者恢复良好,并对术后小阴唇的外观及功能满意,均未出现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结论 点阵CO2激光用于小阴唇肥大手术安全有效,小阴唇外形改善,术后性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 夏伟  王志启  王建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住院的23例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发生的症状性V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58.1±8.3)岁,其中 1例(4.3%)肺栓塞(PE)合并深静脉血栓(DVT),22例(95.7%)下肢深静脉血栓,均出现患肢肿胀或疼痛;21例(91.3%)DVT均发生在术后,其中19例(90.5%)发生于术后20天内。DVT均累及下肢静脉,其中单独累及肌间静脉14例(65.2%)。1例PE以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治疗;12例(54.5%)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继以华法林口服治疗。术后平均随访(37.7±23.4)个月,5例(21.7%)患者死亡,其中4例死于肿瘤,1例死于脑梗,无VTE所致的死亡。结论 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症状性VTE主要发生在术后20天内,应积极预防。对术后出现肢体肿胀或者疼痛的患者应警惕血栓发生。
  • 杜洁贤  王康  秦姗   张新景  田彩  张立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屈螺酮炔雌醇片(Ⅱ)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 intrauterine sustained release system, LNG-IUS)联合应用在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放置LNG-IUS者29例(LNG-IUS组),放置LNG-IUS同时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Ⅱ)者 28例(LNG-IUS+药物组),比较两组阴道不规则流血、宫内节育器移位等及治疗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 LNG-IUS+药物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LNG-IUS组比较,明显变薄[(5.21±2.11)mm,(7.59±1.45 mm)]、月经期明显缩短[(4.21±1.03 )d, (7.02±2.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卵巢窦卵泡数(AFC)、血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 AMH)、血清抑制素B (inhibitionB,INHB)及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阴道不规则流血(21.05%,12/57),宫内节育器移位(15.79%,9/57)、痤疮(10.53%,6/57)、体质量增加(12.28%,7/57)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G-IUS与屈螺酮炔雌醇片(Ⅱ)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对卵巢储备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应预防放置后不良反应。
  • 刘心怡  赵行平  潘琼  Arvind Burjoo  张白云  徐大宝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术前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3D-TVUS)对判断宫腔粘连分离术(HA)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3—12月本院诊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筛选182例术前行3D-TVUS者作为研究组,以一般资料进行1:1匹配,将180例术前未行3D-TVUS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中术前仅一侧输卵口可见者分别为75例和74例,HA术后输卵管口分离显露率分别为29例(38.7%,29/75)和17例(23.0%,17/74);研究组和对照组中术前双侧输卵管口不可见者分别为107例和106例,HA术后单侧输卵管口分离显露率分别为38例(35.5%,38/107)和18例(17.0%,18/106),双侧显露率分别为39例(36.5%,39/107)和5例(4.7%,5/106);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AFS评分分别为(5.0±2.5)分和(6.4±2.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3D-TVUS可提高术者HA术中输卵管口分离显露率,进而改善HA术后疗效。
  • 王潇潇  陆叶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重建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加重或新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POP分期Ⅱ~Ⅳ期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盆底重建手术并完成随访的6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OP患者术前、术后SUI的发生情况,分为术后SUI症状缓解组(270例)和进展组(9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SUI症状加重或新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613例患者中,术前存在显性SUI症状314例(51.22%,314/613),其中192例(61.15%,192/314)术后症状消失,122例(38.85%,122/314)术后仍存在SUI症状,术后新发SUI 80例(26.76%,80/299);高龄、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最大尿道闭合压低、隐匿性SUI及尿道梗阻是盆底重建术后SUI加重或新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盆底重建手术联合抗尿失禁手术是术后SU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对于存在术后SUI加重或新发高危因素的POP患者,术前应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必要时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
  • 徐洁  蔡贺  刘晓娟  师娟子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鲜周期取消移植或新鲜周期移植失败后冷冻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 FET)时机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新鲜周期移植失败或新鲜周期取消移植后行冷冻周期移植4 526 周期。根据诱导排卵周期取卵日与第一个冷冻周期移植日的时间间隔,分为移植时间<45 d组(n=788),移植时间≥45 d组(n=3 738)。再将两组按促排卵方案分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方案(激动剂方案)<45 d组(n=281)和≥45 d组(n=2 877),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拮抗剂方案)<45 d组(n=507)和≥45 d组(n=861)。观察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析各组及各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移植时间<45 d组和移植时间≥45 d组的临床妊娠率(61.55%,64.31%)、活产率(51.27%,53.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动剂方案<45 d组和激动剂方案≥45 d组的临床妊娠率(70.46%,69.31%)和活产率(58.72%,59.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拮抗剂方案<45 d组和≥45 d组的临床妊娠率(53.49%,56.30%)和活产率(43.61%,45.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受精新鲜周期取消移植或新鲜周期移植失败后,立即行冷冻胚胎移植与至少经历一次月经后行FET,其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明显差异。
  • 白云  刘静芳  郑秀丽  段芳芳  孙丽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产后阴道最大压力和盆底肌电值与产科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经阴道分娩且产后12周盆底肌力为零的产妇341例,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阴道最大压力和盆底肌电值与产科因素的关系。结果 341例产妇阴道最大压力中位数为11.06 cm H2O(6.26 cmH2O,17.42 cm H2O),盆底肌电值中位数为6.00 mV(3.76 mV,9.40 mV)。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P阴道最大压力=0.025;P盆底肌电值=0.026)和新生儿体质量(P阴道最大压力=0.003; P盆底肌电值=0.002)与阴道最大压力和盆底肌电值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体质量和会阴切开术可能会影响产妇盆底肌功能。
  • 黄春玉  代荫梅  高婉丽  冯力民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产科分娩的妊娠合并癫痫患者75例,产后随访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1:1比例抽取同期分娩未合并癫痫的患者75例为对照组。根据妊娠期癫痫发作频率、服用抗癫痫药物规律性进行分组,分析各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 妊娠合并癫痫组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 妊娠合并癫痫频繁发作组与非频繁发作组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妊娠合并癫痫组妊娠期规律服药组的妊娠期癫痫发作率明显低于未规律服药组(P<0.05),未规律服药组中有1例发生癫痫持续状态而死亡 。结论 妊娠合并癫痫患者更容易发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妊娠期需规律服药可降低癫痫发作。
  • 刘萍  于晓杰  王朝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缺乏与耳鸣的关系及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supplement therapy, MHT)的疗效。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因难治性耳鸣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60例,进行耳鸣及更年期问卷调查及激素测定。按是否接受MHT治疗分为治疗组(40例)和未治疗组(20例),治疗组依据更年期Kupperman评分分为轻度组(20例)及中重度组(20例),对患者年龄、绝经情况、FSH、E2及耳鸣评价量表(tinnitu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TEQ)评分比较及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轻度组、中重度组和未治疗组治疗前患者的年龄、绝经情况、FSH、E2及TE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耳鸣程度TE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接受治疗后耳鸣消失或症状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耳鸣患者中,伴有明显围绝经症状的患者,以MHT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效。
  • 倪胜莲  曹琳琳  赵扬玉  郭志超  郎春跃  卢㛃   曾鸿  庞汝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阴道试产的孕足月初产妇397例 ,根据医患共同决策分为4组:硬膜外镇痛组(镇痛组)102例、导乐陪伴组(导乐组)102例、导乐联合硬膜外镇痛组(导乐+镇痛组)91例和对照组102例,比较各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缩宫素催产率、疼痛评分、产后出血率、中转剖宫产率等。结果 镇痛组、导乐组、导乐+镇痛组在干预后30 min、1 h及2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镇痛组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导乐组和导乐+镇痛组(P<0.05);镇痛组缩宫素催产率高于对照组、导乐组和导乐+
    镇痛组(P<0.05);导乐组、导乐+镇痛组中转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显著减轻分娩疼痛,缩短初产妇产程,降低中转剖宫产率。
  • 陈蕾  揣云海  高金芳  包迎来  夏松云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原因、时机、术后并发症及孕产妇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因难治性产后出血行急诊子宫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平均年龄(33.4±4.2)岁,平均孕次(2.8±1.2)次,平均孕周(36.4±4.4)周。子宫切除术原因为胎盘因素7例,宫缩乏力为5例,宫缩乏力合并边缘性胎盘产前出血2例,软产道损伤形成大血肿2例,羊水栓塞2例,晚期产后出血合并感染1例。子宫切除术前平均出血量(4 697.2±1 868.5 )ml,平均血红蛋白(56.3±21.7)g/L。除1例羊水栓塞患者死亡外,18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胎盘异常及宫缩乏力是两大主要原因。
  • 李磊  宋淑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ioneal chemotherapy, HIPEC)联合静脉化疗(Intravenous chemotherapy, IC)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VL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比较HIPEC联合IC(研究组)与单纯IC治疗晚期卵巢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 2018年6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使用 RevMan 5.2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RCT,7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有效率(RR=1.53,95%CI:1.34~1.75,P<0.05)、腹水控制率(RR=1.55,95%CI:1.27~1.88,P<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研究组骨髓抑制发生率(RR=0.7,95%CI:0.65~0.9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生存率、肝肾功能损害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腹水控制率,安全性较好,但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 刘素新  潘怡星  李丽  刘丽  霍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的 探讨趋化素(chemerin)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常规产前检查并行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单胎孕妇共100例,其中GDM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ELISA法测定孕妇妊娠晚期血清chemeri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FQ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测定胎盘组织chemerin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GDM组及对照组血清chemerin水平分别为(1.61±0.72)ng/ml和(1.58±0.84)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水平[(130.16±61.75)ng/ml;(84.50±36.96)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胎盘组织中的chemerin及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血清、胎盘TNF-α水平分别与血清chemerin水平(r=0.344,P=0.015)及胎盘组织chem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0.718,P<0.01;r=0.927,P<0.01)。结论 妊娠晚期chemerin通过脂代谢途径维持正常妊娠母体代谢平衡并通过炎症反应,参与GDM的发生、发展。
  • 张喆  王涛  吕庆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实验拟研究蛋白激酶B(AKT)、自噬相关基因 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 1(TRAP1)在姜黄素逆转卡铂耐药中的机制。方法 培养卵巢癌转基因细胞T2,使用质粒法敲减AKT。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及卡铂作用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姜黄素及卡铂抑制T2细胞增殖,降低AKT蛋白表达,两药联用时增加LC3、TRAP1蛋白表达。敲减AKT后Beclin1、LC3、TRAP1的表达水平增加,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提高。姜黄素与卡铂对T2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敲减AKT后协同作用消失。结论 姜黄素可以提高T2细胞的卡铂敏感性,与AKT通路及自噬水平增加有关。AKT是姜黄素逆转T2细胞卡铂耐药的关键因素。
  • 短篇论著
  • 陈菁  刘朝晖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妇科重症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收治的9例妇科重症感染的病例资料。结果 9例患者以发热、腹痛、盆腔包块为主,并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at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其中5例感染病灶累及肠道;急诊手术7例(77.80%),脓肿穿刺引流1例,1例仅抗菌素治疗。5例患者抗菌素升级为碳青霉烯类。9例出院后随访时间2~24个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妇科重症感染引起SIRS的早期识别、及时更换有效抗生素、积极手术是治疗的关键,治疗上不局限于控制妇科感染,预防并发症也同样重要。
  • 秦琳  鲁永鲜  沈文洁  李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脐小切口在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进行经脐小切口行巨大卵巢囊肿切除术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21.8岁,卵巢囊肿直径12 cm至孕足月大小,其中3例成熟畸胎瘤,3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消化道转移性恶性肿瘤,均在脐部小切口直视下完成卵巢囊肿的切除术,其中3例同时行单孔腹腔镜辅助手术。中位手术时间4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30 ml。术后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脐疝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对年轻女性,术前有充分证据提示卵巢良性囊性肿瘤时,脐部小切口或辅助单孔腹腔镜路径为一种微创、安全可行的方法。
  • 姜丽  张青  李芳  曹云桂  王霞红  吴氢凯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产钳助产方式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同产钳助产84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旋转产钳助产组50例,非旋转产钳助产组34例。采用尿失禁三个问题问卷(3IQ)、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和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在产后42天和产后6个月进行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及粪失禁(FI)的调查,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产后42天旋转产钳组SUI、UUI、MUI和FI的发病率分别为34.0%、10.0%、2.0%、2.0%,非旋转产钳组分别为38.4% 、11.76%、 5.88%、2.9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
    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天旋转产钳组SUI评分【(7.82±4.60)分】高于非旋转产钳组【(4.0±2.77)分】(P=0.009)。结论 产后42天不同产钳助产PFD发病率无差异,但旋转产钳SUI发病严重程度高于非旋转产钳组;产后6个月均明显好转。
  • 钟云  刘哲颖  刘丽雅  刘孝敏  孙嘉敏  韩丽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FGS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PFGS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结果 1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0.5岁。原发部位:卵巢7例,子宫和卵巢2例,宫颈4例,子宫1例,外阴1例,宫颈和阴道1例。按照淋巴组织肿瘤WHO(2008)分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3例,Burkitt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髓外浆细胞瘤各1例。Ann Arbor分期:ⅠE、ⅡE期各4例,ⅣE期8例。国际工作分类(IWF):低危4例,中低危7例,中高危1例,高危4例。其中9例手术,15例化疗,1例放疗。中位生存期为12.5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92%、36.47%。单因素分析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预后较差(P=0.020)。结论 PFGSL临床罕见,症状无特异性,治疗采用手术、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 伊碧霞  徐海霞  徐攀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腔细胞学检查(endometrial cytological test, ECT)联合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 TVS)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绝经后有子宫内膜癌(EC)高危因素的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4 mm伴(或)宫腔内高回声患者78例,行ECT后再行诊刮或宫腔镜检查,获取组织学标本。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宫颈扩张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 ECT联合TVS诊断的准确度为93.59%,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4.67%,阳性预测值为33.33%,阴性预测值为98.61%;ECT宫颈扩张率为12.82%;诊刮或宫腔镜检查者的宫颈扩张率(89.74%)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CT联合TVS在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中的筛查结果与组织学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并可明显降低宫颈扩张率及检查疼痛程度。
  • 靳艳平  陆秀芳  徐倩倩  邱剑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冷刀宫腔镜微剪分离术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14.59±2.27)min,住院时间(3.82±1.21)d。术后2个月行宫腔镜检查评估,治愈率61.73%(50/81),有效率27.16%(22/81);术后1年随访,74.07%(60/81)患者治愈,25. 93%(21/81)患者有效,术后一年妊娠率为62.71%(37/59)。结论 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可改善患者宫腔形态,提高临床妊娠率。

  • 安红梅  邓继红  张雯  刘双玥  谭露  谢明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p16、C-myc和PIK3CA蛋白的表达及与HPV16/18阳性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宫颈炎40例,宫颈低级别病变(LSIL)43例,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65例,浸润性宫颈鳞状细胞癌4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级宫颈病变组织中p16、C-myc和PIK3CA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p16、C-myc、PIK3CA阳性表达率均呈升高趋势,并且与HPV16/18阳性的HSIL具有相关性(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宫颈癌的效能明显提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86.8%。结论 p16、C-myc、PIK3CA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
  • 万苏  倪观太  丁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Nanog的表达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测定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β-catenin和Nanog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进行随访及生存分析。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宫颈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nog蛋白和mRNA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β-catenin和Nanog mRNA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高表达、Nanog低表达组生存率高于β-catenin低表达、Nanog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和Nanog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
  • 章倩  陈开明  刘传伟  朱琳  江道龙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娩前后母亲血糖与皮质醇浓度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产前检查门诊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520名,其中,根据分娩过程宫口扩张速度将其纳入正常组(宫口扩张速度≥1 cm/h)和缓慢组(宫颈扩张速度 <1 cm/h),检测产前及产后24 h内血糖和血清皮质醇。结果 正常组孕妇血糖浓度(中位数)从产前的4.6 mmol/L显著上升到第三产程的9.7 mmol/L(P<0.05);缓慢组从进入产科病房时的4.8 mmol/L显著上升到第三产程的10.8 mmol/L(P<0.05);分娩后两组母亲血糖水平均缓慢降低,各个时间节点两组孕妇的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和皮质醇的浓度变化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分娩前后母亲的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呈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且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
  • 蒋婷婷  陈颖  袁淑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基于患者费用和临床路径两种成本测算方法,探索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成本管理方法。方法 收集2019年北京、江西两地共3家三甲医院“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病种数据,分别采用基于患者收费计算和基于临床路径计算成本归集的方法进行病种成本核算。结果 两种方法测算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收益率基本一致,差异度2%~5%。结论 基于病人收费情况测算成本可以很好的满足医院内部管理的需求,但获取数据较为困难;基于临床路径成本进行成本归集的核算方法数据较易获得、有助于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标准化成本路径的推行。
  • 病例报告
  • 江昭颖  李青  周巧梅  薛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杨莹超  李小平  王建六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婷  黄谱  王安  李雪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毕凤林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蔡富强  宋晓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刘天航  孙秀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理论的相关概念为切入点,回顾目前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的主要研究和女性脊柱-骨盆形态变化与盆底功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开展女性整体形态与盆腹动力学关系研究的意义及其应用前景,为探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李环  梁金涛  吴瑞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后便秘是指产妇产后饮食恢复正常,但大便数日不解或存在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等情况。产后便秘的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物理康复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产后便秘的凯格尔运动、电刺激、生物反馈、按摩、中医康复等物理治疗。
  • 苏园园  韩燕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术后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妇产科手术后尿潴留主要发生在产后和妇科手术后。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妇产科手术后尿潴留防治的进展,国外仍以留置导尿管为主要治疗方法,国内则有较多物理疗法用于术后尿潴留防治的报道,常用于尿潴留防治的仿生物电治疗方法有低频电刺激和脉管平滑肌刺激。仿生物电治疗用于妇产科术后尿潴留的防治安全、简单、无创、有效,但已有研究样本量均较小且缺乏长期随访,其作用机制也还需要深入探讨研究。
  • 程芳  马乐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盆腔痛是涉及多学科的常见病,可直接导致多种器官功能的障碍,并引起患者社会行为及家庭生活的障碍。慢性盆腔疼痛原因复杂,其患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困难。本文就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物理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总结。
  • 姜海红  李小凡  陈亚林  王建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在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较为常见。人体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与人体的生理过程与免疫调节等有密切关联。一些研究发现盆腔放射治疗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及其在放疗期间的改变与放射性肠炎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另外,益生菌的应用及粪便移植对放射性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积极作用。不过目前的研究尚未阐明肠道微生物与放射性肠炎之间的详细作用机制,且较少针对妇科肿瘤,未来可以此为方向进一步开展此系列研究。
  • 何翊姣  陈茜  王建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是一种遗传性肿瘤,因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所致,在Lynch综合征女性患者中发生率最高,但因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及相关筛查方式的有限,漏诊率较高。目前推荐免疫组织化学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的联合筛查模式,以及二代测序的出现,均可提高确诊率。规范筛查流程可尽早筛查出Lynch综合征相关性肿瘤,使患者及其亲属尽早治疗、长期监管和定期随访,减少死亡率,为患者获得更大的生存效益。
  • 李星辰  王建六  程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钙离子在保持机体细胞稳态和维持机体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调控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主要依赖细胞钙离子通道的开放。钙离子通道异常参与调节妇科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凋亡等病理生理进程。系统阐述钙离子通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发病机制、肿瘤进展以及疾病预后对妇科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丁锦  罗贤臣  倪观太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是一种修复中盆腔缺陷的手术方法,可以将脱垂的阴道顶端恢复至坐骨棘水平,治疗阴道穹隆和子宫脱垂的有效率达90%以上,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如术后臀痛、新发前盆腔脱垂等,亟待进一步改良与研究,本文就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的解剖基础、适应证及改良方式作一综述。
  • 专家论坛
  • 赵超  刘军  李明珠  赵昀  毕蕙  隋龙  魏丽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共识
  •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生殖物理整复学组
    2021, 22(2): 220-2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静然  张晓薇  隋龙  丁文蕴  胡越  韩璐  宋悦  陈勇军  夏志宽  李田 王鲁文  李环  苗娅莉  龙笑  徐丽珍  李小毛  孙秀丽  王建六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是防控HPV感染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低龄人群接种HPV疫苗的效果优于高龄人群,性暴露前接种免疫效果最佳。HPV疫苗不仅适用于一般普通人群,同样推荐用于高危、特殊人群。对具有遗传易感、高危生活方式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适龄女性应优先推荐接种HPV疫苗。不论是否有HPV感染、细胞学是否异常的适龄女性均可接种HPV疫苗。近期有妊娠计划和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不宜接种HPV疫苗。接种HPV疫苗后仍应进行子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