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9-15
  

  • 全选
    |
    述评
  • 昌晓红  李艺  崔恒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杨雯  霍燕  宋磊  顾成磊  王敏  范文生  孟元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阴道病灶切除术在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病变(HG-VaIN)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诊断为HG-VaIN行阴道病灶切除术的患者临床病历及随访资料。结果 21例患者纳入研究,初治者18例,复发者3例。13/15例患者HPV阳性,其中有HPV分型检测患者中70%为HPV16型。20例采用经阴道途径,1例复发者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长平均(46.0±26.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2±66.0)ml。经阴道途径手术时长平均(42.4±20.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9.1±67.9)ml。1例机器人阴道残端切除术,手术时长120 min,术中出血20 ml。所有21例手术未出现术后出血、感染、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2.7 d。术后病理发现阴道鳞癌4例,术后复发率16.7%。结论 HPV16型是HG-VaIN中最常见的感染型别。阴道病灶切除术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有利于发现浸润性病变。机器人途径适用于经阴道手术困难者,但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
  • 胡启彩  杜辉  汪俊  刘冲  王桂香  王纯  周艳秋  刘志红  渠新风  吴瑞芳
    2020, 21(5): 455-4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影响自取样本与医生取样HPV检测一致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对2 048例女性通过自取样本及医生取样HPV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时检测阴道局部雌激素水平及微生态改变。结果 1 920例女性数据完整,自取样本与医生取样的总体一致率为95.1%(95%CI:94.0%~96.0%),Kappa值为0.74。自取样本对CIN2+的敏感度与医生取样相当(90.9% vs 100%),特异度略低于医生取样(88.8% vs 91.4%,P=0.00)。自取样本阳性/医生取样阴性71例,自取样本阴性/医生取样阳性24例,自取样本阳性/医生取样阴性出现的机率高于自取样本阴性/医生取样阳性(χ2=23.84,P=0.00)。自取样本阳性/医生取样阴性的危险因素为雌激素高度低落(OR:3.34,P=0.02),不同雌激素水平及阴道微生态改变情况下均未明显增加自取样本阴性/医生取样阳性的机率(P均>0.05)。结论 对于雌激素高度低落女性,自取样本HPV检测不失为一项可以替代或弥补医生取样的筛查方法。
  • 楚蔚琳  刘永华  刘新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洛铂(LBP)与顺铂(DDP)同步放化疗(CCRT)对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FIGO分期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分为L组和D组各62例,分别采用以LBP和以DDP为主CCRT。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及近期生存情况,测定外周血T 细胞亚群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L组完成≥4个化疗周期率为98.39%,高于D组的83.87%(P<0.05)。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计数及血清IL-2、IFN-γ及IFN-γ/IL-4均高于D组,血清IL-2、IFN-γ、IL-4、IL-6水平低于D组(P<0.05)。L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D组(P<0.05)。两组1年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P与DDP为基础CCRT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相当,前者可减少胃肠道副反应及对免疫-炎症反应的干扰。
  • 卢雪荣  王甜甜  刘玉珍  常慧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预测宫颈病变进展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行阴道镜检查的271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阴道镜及病理结果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无病变组89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92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HSIL/CC)组90例,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病毒载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病毒载量、多型HPV感染、病变面积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病毒载量、病变面积与宫颈病变程度有相关性(P<0.05),是预测宫颈病变进展的独立因素。结论 HR-HPV载量和病变面积可预测宫颈病变进展风险。然而,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及明确相关阈值来进行宫颈病变风险分类。
  • 郭桂芝  胡晓燕  焦薇  周遵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贵阳市高致癌性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亚型及感染特点。方法 对907例高级别及以上病变(HSIL+)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HPV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及感染状态。结果 ① HSIL组感染率最高的7种HPV亚型为HPV16、52、58、33、51、18及31型,ICC组感染率最高的7种HPV亚型为HPV16、58、18、33、39、52、53型;ICC组与HSIL组比较,HPV16型、18型感染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3,P<0.001;χ2=7.817,P=0.005);② HSIL+患者以HPV单一型别感染为主,ICC组较HSIL组HPV多重型别感染率下降。结论 HPV16、18型是贵阳市宫颈癌高致癌性基因亚型,58、52、33型亦属常见高危亚型;HSIL+患者以HPV单一型别感染为主,HPV多重感染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病概率。
  • 许冬娣  胡引男  李青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保留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LNSRH)、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LRH)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安徽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LRH组(62例)、LNSRH组(58例),比较围手术期指标、膀胱功能指标情况,随访统计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旁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RH组比较,LNSRH组患者术后10 d尿管拔除率较高,导尿管留置时间较短(P<0.05),尿潴留及总体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化疗、放疗率、5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者D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SRH手术与LRH手术效果相当,与LRH手术相比,LNSRH手术可降低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
  • 赵蕾  陈志芳  杜蓉  袁琳  丁岩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血源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收集经血并分离经血源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nSCs)进行培养,未加任何诱导药物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TGF-β1 10 ng/ml,EGF 10 ng/ml,PDGF-BB 10 ng/m1)和与不同浓度的雌激素(17-β-雌二醇1×10-7 mol/L、1×10-8 mol/L、1×10-9 mol/L),培养5 d后检测角蛋白(CK)和波形蛋白(VIM)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判断MenSCs是否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结果 经血分离原代细胞培养7 d后,长梭形纤维样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形成大克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多呈现长梭形纤维样或纺锤状,MenSCs标记分子OCT-4表达率为(94.65±0.21)%、CD-45表达率为(1.86±0.19)%、Strol-1表达率为(94.65±0.21)%;CK mRNA在1×10-9 mol/L组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显著低于1×10-8 mol/L组(P<0.05),1×10-7 mol/L组中CK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1×10-8 mol/L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M mRNA与对照组相比呈现剂量依赖性上调(P<0.05)。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处理后MenSCs均呈现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的分化。1×10-7mol/L组中CK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 经血源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为妇产科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材料与模型。
  • 吕瑞  陆云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改良腹式广泛宫颈切除术(MART)、全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TLRT)在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5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8例/组,A组行MART,B组行TLRT,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与B组比,A组手术时间、切除宫旁长度、子宫动脉损伤率减少(P<0.05),术中出血量增高(P<0.05),两组切除淋巴结数、中转子宫切除率和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接受随访,两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均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性生活。两组正常分娩、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和早产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RT术和TLRT均可用于术早期宫颈癌,MART术在减少子宫动脉损伤,缩短治疗时间、切除宫旁组织长度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可酌情选择。
  • 管泱  赵静  李晗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β-连环素(β- catenin)的表达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因单纯宫颈上皮内瘤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增殖期内膜组织69例,全子宫切除或刮宫的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73例。观察HIF-1α、Bcl-2、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癌HIF-1α、Bcl-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依次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组织病理分级低分化、子宫肌层浸润≥1/2、FIGO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组HIF-1α、Bcl-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组织病理分级高分化、子宫肌层浸润<1/2、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IF-1α、Bcl-2、β-catenin阳性表达率者5年生存例数均分别低于HIF-1α、Bcl-2、β-catenin阴性表达率者(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Bcl-2、β-catenin的表达明显上调,能够反映肿瘤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评价的辅助指标。
  • 张秋香  杨敏  朱秀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人工流产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设问卷收集人工流产妇女的一般资料,利用WHO短版的复合性国际诊断访谈表的A问卷(CIDI-A问卷)收集人工流产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状况。结果 本研究调查188例人工流产妇女,42例(22.3%)在过去的1年内曾出现过≥1种抑郁症状,其中有33例(78.6%)出现抑郁情绪。进一步可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发作(MDE)者10例,粗患病率为5.3%。健康状况(OR=1.752,95%CI:1.037~2.960)、个人收入(OR=0.666,95%CI:0.447~0.990)、有无亲子女(OR=3.532,95%CI:1.263~9.874)、近两年内是否有过分居/离异(OR=21.097,95%CI:2.768~160.813)及生活满意度(OR=3.709,95%CI:1.934~7.112)是妇女发生抑郁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流产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率高,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 李素霞  何玉  张兰玲  申庆文  叶国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9年5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120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妇女分为常规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和研究组(子宫动脉栓塞联合MTX治疗),各60例。分析两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常规组比,研究组治疗成功率(95.00%)vs (80.00%)增高,血β-hCG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排卵恢复时间均减少(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 vs (11.67%),FSH、AMH、LH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MTX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且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值得选用。
  • 钟敏  肖慧彬  朱艳宾  向兰花  石喜华  姚若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检测孕10~13周血清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联合孕20~24周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建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孕妇,妊娠10~13周时采血备检。出现早发型子痫前期症状的病例组成研究组,同期采血孕龄相近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DMA和sEng的浓度。孕20~24周检查子宫动脉PI值。将血清sEng、ADMA浓度及子宫动脉PI转化为MoM值,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Eng、ADMA、子宫动脉PI及联合3个指标建立ROC曲线,对早发型子痫前期进行预测。结果 早发型子痫前期32例,同期孕龄相近者98例。两组子宫动脉PI的平均MoM值分别为(1.907±0.706)和(1.049±0.342);sEng的平均MoM为(11.003±3.685)和(4.341±1.488);ADMA的平均MoM值为(16.86±9.218)和(1.155±0.772)。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指标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75,敏感度为92.4%时,特异度为88.3%。结论 联合采用早孕期血清的ADMA、sEng及中孕期子宫动脉平均PI 值对早发型子痫前期进行预测,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指标运用。
  • 孙文苑  马利娟  吴思沂  贾珂珂  李淑芳  王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孕中期可溶性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IGF)、sFlt-1/PIGF比值及补体系统激活因子对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组包括165例至少具有一项子痫前期危险因素的孕妇,收集其孕20~26周之间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的sFlt-1、PIGF、C3和B因子,计算sFlt-1/PIGF比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子痫前期患病组与未患病组相比,sFlt-1、sFlt-1/PIGF、C3、B因子显著升高(均P<0.01),PIGF水平降低(P<0.001)。sFlt-1、PIGF、sFlt-1/PIGF、C3和B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770、0.786、0.644、0.690,其中sFlt-1/PIGF的cut-off值为3.3(灵敏度85.7%,特异性77.0%)。结论 子痫前期危险因素孕妇的外周循环中存在sFlt-1、PIGF、sFlt-1/PIGF变化和补体系统异常激活,对发生子痫前期有预测价值,且sFlt-1/PIGF表现最佳。
  • 朱荣英  朱艳芳  付蕊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miR-29和miR-375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糖耐量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糖水平及外周血miR-29和miR-375基因表达量,分析miR-29和miR-375基因表达量与观察组血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 观察组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FPG、2 h PG及HbA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观察组外周血miR-29表达量低于对照组,miR-375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相关性分析显示,miR-29表达与FINS呈正相关,与FPG、2 h PG及HbAlc呈负相关;miR-375表达与FINS呈负相关,与FPG、2 h PG及HbAlc呈正相关。结论 GDM患者外周血中miR-29和miR-375表达异常提示GDM易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宋斌  蒋璐频  解晓平  袁艺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A1(ApoA1)比值联合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高危型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及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8例高危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其GDM发生情况分为GDM组与非GDM组,并纳入89例同期入院产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ApoB/ApoA1、HOMA-IR及其联合检测对高危型孕妇GDM及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三组年龄、孕前BMI、孕次及ApoB/ApoA1、HOMA-IR比较,均为GDM组>非GDM组>对照组(P<0.05);ApoB/ApoA1、HOMA-IR对高危型孕妇GDM均有较高预测价值(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0.745、3.595,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P<0.05)。临床结局不良组年龄、孕前BMI、孕次及ApoB/ApoA1、HOMA-IR均高于临床结局良好组(P<0.05);ApoB/ApoA1、HOMA-IR对高危型孕妇不良临床结局均有较高预测价值(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0.795、4.045,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P<0.05)。结论 ApoB/ApoA1与HOMA-IR联合检测在预测高危型孕妇发生GDM及不良临床结局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
  • 短篇论著
  • 符建桃  黄守国  王海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黏附分子接触蛋白-1(CNTN-1)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PV法检测CNTN-1蛋白在48例子宫颈鳞癌组织、4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及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定位分布。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数据和CNTN-1蛋白表达情况对子宫颈鳞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CNTN-1蛋白在正常子宫颈组织、SIL、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递增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鳞癌组,CNTN-1蛋白高表达率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表明:子宫颈鳞癌组织中CNTN-1蛋白高表达组的患者无瘤生存期较低表达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后分析示CNTN-1蛋白的表达、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子宫颈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NTN-1蛋白在子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浸润中起促进作用。
  • 刘静  邓朝红  巴德·玛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库尔勒市妇女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亚型分布,分析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方法 选取在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妇科行宫颈活检的库尔勒市妇女458例进行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分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行HPV分型检测的女性分为正常/宫颈炎组、CIN1组、CIN2组、CIN3组及宫颈癌(CC)组,检测各组HR-HPV感染情况;比较不同年龄HR-HPV感染情况。结果 正常/宫颈炎组、CIN1组、CIN2组、CIN3组、CC组HPV感染率分别为20.80%、47.92%、71.43%、74.12%、81.67%;HPV感染年龄高峰为≥50岁(P<0.05);CIN1组HR-HPV感染以16型、58型及52型最为常见,CIN2~CIN3组HR-HPV感染以16型、58型、52型、33型最为常见,CC组HR-HPV感染以16型、18型、53型最为常见。结论 库尔勒市妇女宫颈病变的程度与HR-HPV感染率相关,应加强对≥50岁库尔勒市女性的重视,定期进行HR-HPV分型检查及宫颈病变筛查。
  • 吴惠琰  赵冰  王岩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河南郑州地区产后6~8周复查妇女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PFD)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产后6~8周复查的4 000例产妇,统计盆底肌异常筛出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盆底肌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 盆底肌纤维、肌纤维疲劳度、盆底动态压异常分别占62.25%、21.40%、65.00%;② 产次、第二产程、助产、会阴撕裂、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是产后盆底肌肌力异常、盆底肌疲劳度异常、盆底肌动态压异常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年龄、BMI、分娩方式为产后盆底肌肌力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BMI、分娩方式是产后盆底肌动态压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河南郑州地区产后6~8周妇女盆底肌电生理异常率较高,年龄、产次、产前BMI、孕期体重、分娩方式、产程、侧切、助产、新生儿体重均为盆底肌电生理异常的影响因素。
  • 沈霞光  王世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妊娠结局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25例妊娠及产褥期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发病时间早孕6例,中孕9例,晚孕5例,产褥期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13例,动脉瘤6例,烟雾病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不明原因脑出血4例。首发症状以头痛17例,短暂意识丧失3例,肢体抽搐2例,肢体无力2例,情感障碍1例。首选影像检查CT 22例,MRI 2例,脑血管超声1例。神外手术开颅手术10例,介入手术10例,保守治疗5例。妊娠期20例,产科处理终止妊娠11例,神外手术同时剖宫产4例,继续妊娠4例,自然流产1例。母亲死亡3例,存活22例。康复情况:完全康复11例,残留肢体障碍8例,残留意识障碍3例。新生儿存活9例(其中1例双胎)。结论 妊娠期相关非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病因为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多数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处理需要多学科协作,脑出血处理与非妊娠期原则相同,产科处理根据不同孕周及母儿情况个体化处理。
  • 陶红  李玥  叶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对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尿流动力学、膀胱功能的影响及中长期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安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北部收治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患者设为观察组(n=51);采用传统盆底重建术患者设为对照组(n=49)。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资料、盆腔器官脱垂障碍量表(POPDI-6)、结直肠肛门障碍量表(CRADI-8)、排尿障碍量表(UDI-6)、盆底疾病生命质量影响问卷简表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置管时间、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术后3 d尿液排出量、术后3 d残余尿量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POPDI-6、CRADI-8、UDI-6及PFIQ-7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半年、1年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盆底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88%、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膀胱功,临床应用及推广。
  • 葛娟  周东华  田杰  平静  潘育  欧阳晨捷  秦艳  刘小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绒毛外滋养细胞(EVT)侵袭增殖活性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凶险型前置胎盘(PPP)伴侵入性胎盘30例产妇为实验组,含胎盘粘连(PA)、胎盘植入(PI)、穿透性胎盘植入(PP)各10例。10例PPP并子宫瘢痕修补术的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Imageproplus软件半定量测定IMP3表达,计数5个高倍视野EVT平均数量,测量EVT浸润肌层深度(mm)、EVT浸润肌层深度/肌壁厚度(%)、胎盘植入最深点绒毛滋养细胞至浆膜层距离(mm)。结果 侵入性胎盘EVT数量、浸润肌层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PI、PP中IMP3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IMP3表达与EVT数量、浸润肌层深度、浸润肌层深度/肌壁厚度呈正相关(P<0.05),与绒毛滋养细胞至浆膜层距离呈负相关(P<0.05)。结论 IMP3可能促进EVT侵袭和增殖,参与侵入性胎盘的进展过程。
  • 李凡  周萍  庞士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A组)选择术后定期复查,60例患者(B组)选择术后6月行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性激素水平,术后6个月和9个月的盆底表面肌电值和女性性功能指数评分。结果 与术后1个月相比,A、B两组血清FSH、LH值术后6个月上升,E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9个月B组盆底肌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3项肌电值明显上升,性唤起、阴道湿润性、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影响患者盆底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生物肌电反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盆底功能,提高患者性生活满意度。
  • 尉建霞  周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双绒毛膜双胎孕期不同阶段体质量增长速度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481例双绒毛膜双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孕早、中、晚期三个阶段孕妇体质量增长速度与母婴结局的关系。结果 ① 孕早、中、晚期平均体质量增长速度分别为(0.187±0.212)kg/w、(0.686±0.235)kg/w、(0.740±0.411)kg/w,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② 孕晚期及整个孕期孕妇体质量增长速度过快是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P=0.04, P=0.02);孕晚期及整个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快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P=0.00, P=0.01);③ 双胎体质量之和与孕中期、孕晚期的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相关(P=0.004, P=0.000)。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孕中晚期体质量增长速度与母胎结局密切相关。
  • 欧英余  徐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苏醒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麻下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缓慢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常规麻醉诱导插管,术中维持右美托咪定分别为0.2 μg/kg/h(D1组)、0.4 μg/kg/h(D2组)、0.6 μg/kg/h(D3组)至术毕前10 min;对照组C组为生理盐水。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1)、术毕气管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15 min(T4)的HR、MBP、SPO2、PECO2,取静脉血,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与T1相比较,C、D1组T2、T3时点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T2、T3同时点比较,D3组MAP和HR明显降低(P<0.05)。与T1相比较,C、D1组T2、T3、T4时点血糖升高(P<0.05)。与T1相比较,C、D1组T2、T3、T4时点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均升高(P<0.05),尤以T2升高最明显(P<0.05),与C组相比较,D2、D3组T2、T3时点皮质醇轻度升高(P<0.05)。D3组血压过低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术中维持0.4 μg/kg/h能有效抑制全麻下子宫切除术患者苏醒期的应激反应,且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 甘红  陈莉萍  夏琼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黄体酮软胶囊不同给药方式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bFGF、VEGF、复发的影响。方法 107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5),两组均予以黄体酮软胶囊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口服给药,观察组采用阴道给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月经情况,bFGF及VEGF,性激素,安全性和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月经量、月经时间和性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bFGF、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体酮软胶囊经阴道给药的疗效更为显著,bFGF及VEGF水平上升更明显,下调性激素表达,且安全性高。
  • 陈凤霞  卢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附件囊肿经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合并附件囊肿扭转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妇产医院东院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妊娠期合并附件囊肿患者共31例,对其临床特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例妊娠合并附件囊肿手术患者,18例行腹腔镜,13例行开腹。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更缩短住院时间。有10例发生囊肿扭转,扭转患者与非扭转患者的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囊肿的大小差异明显。结论 腹腔镜治疗妊娠期间合并附件囊肿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手术相比,更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囊肿大小对腹腔镜治疗无影响,但手术医师应该评估其恶性的可能性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李伟英  张晓蕾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并分析围产期结局。方法 将75例前置胎盘孕产妇列为研究组;选取同期75例孕龄相同的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孕次、剖宫产史、流产史、分娩史间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史及多次分娩史为前置胎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产前/产后出血发生率、平均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及输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转儿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死胎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高龄、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史及多次分娩史均为前置胎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孙小荣  戴晴晴  魏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产褥期感染患者胎盘组织中TLR4的表达与生殖道病原体的关系。方法 选取90例产褥期感染产妇和70例健康产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胎盘和胎膜组织中TLR4的表达,并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分析。结果 与未感染产妇相比,产褥期感染产妇胎盘和胎膜组织中TLR4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且TLR4高表达组总病原体感染率、混合感染率及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显著高于TLR4低表达组。产褥期感染患者胎盘组织TLR4高表达与胎膜早破发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胎盘TLR4高表达与产褥期感染和胎膜早破的发生密切相关。
  • 黄静怡  尹海燕  骆周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探讨常规三维超声(3-dimensional ultrasound, 3-D US)对于不孕女性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前评估子宫异常的价值,以及子宫异常对于ART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及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ART的6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二维(2-dimensional, 2D)和三维(3D)经阴道超声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子宫异常,将患者分为异常组和对照组。结果 在668例患者中,最常见的子宫异常为畸形子宫(ESHRE/ESGE U1类),38例(46.3%);其次是不完全性中隔子宫(ESHRE/ESGE U2a类)17例(35.4%);完全性中隔子宫(ESHRE/ESGE U2b类)12例(14.6%);不完全性双角子宫(ESHRE/ESGE U3a类)8例(9.8%);完全性双角子宫(ESHRE/ESGE U3b类)6例(7.3%);子宫发育不良无残角宫腔(ESHRE/ESGE U5b类)1例(1.2%)。异常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0%和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异常组稍高于对照组。异常组和对照组的流产的发病率分别为24.0%和6.7%,异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不孕女性在接受ART之前应该常规开展子宫的经阴道3D超声检查,以准确诊断先天性子宫异常,以改善ART的临床效果。
  • 杨慧  崔海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人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痫前期孕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34例、轻度子痫前期66例、健康孕妇50例(对照组),比较三组一般资料、血清IFI16、sFlt-1、VEGF的表达。结果 三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血清IFI16、sFlt-1、VEG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FI16、sFlt-1、VEGF和SBP、DBP、24 h尿蛋白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且血清IFI16、sFlt-1、VEGF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IFI16、sFlt-1、VEGF在子痫前期孕妇中表达明显升高,均参与着胎盘血管的损伤过程。
  • 郭碧莲  刘妍  何荣霞  彭亚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妊娠期糖尿病(GDM)中探讨miR-372-3p表达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互关系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规产检并住院分娩的56例GDM孕妇为GDM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60例正常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观察对比两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产前BMI、OGTT孕周等)和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等),并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RT-PCR检测两组受试者胎盘组织中的miR-372-3p的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GDM组中miR-372-3p表达量与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生物信息学选取GLUT-4作为miR-372-3p的目标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进行验证两者的靶向关系;在HTR-8细胞中转染miR-372-3p mimics或miR-372-3p inhibitor进行上调或抑制miR-372-3p表达,RT-PCR检测转染效率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iR-372-3p对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NC组相比,GDM组孕产妇仅产前BMI显著增加(P<0.01),其余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相关指标相比,GDM组的TC、TG、FPG、2 h PG、FINS及HOMA-IR均较NC组显著增加(P<0.01),而HOMA-β显著低于NC组(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胎盘miR-372-3p表达较NC组显著升高(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FPG、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证实miR-372-3p可靶向调控GLUT-4表达且在HTR-8细胞中miR-372-3p可负向调控GLU-4蛋白表达;结论 在GDM中miR-372-3p可能通过负向调控GLUT-4表达参与胰岛素抵抗。
  • 王奋勤  张调平  王苗苗  张维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子痫前期(PE)孕妇孕中期血清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生产的98例PE孕妇(疾病组)和健康孕妇98例(健康组)临床资料,依据疾病组妊娠结局不同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对比疾病组、健康组血清sEng、sFlt-1水平及妊娠结局,并对PE孕妇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疾病组血清sEng、sFlt-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高(P<0.05),疾病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不良组孕中期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sEng、sFlt-1水平较良好组明显高(P<0.05),孕中期血清sEng、sFlt-1水平为PE孕妇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PE孕妇孕中期血清sEng、sFlt-1水平明显增高,孕中期PE孕妇血清sEng、sFlt-1水平增高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积极监测孕中期血清sEng、sFlt-1水平对降低PE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有积极意义。
  • 岳艳  马亚琳  张毅  龚宝兰  范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孕症女性血清免疫抗体、抗苗勒管激素(AM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不孕症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分为卵巢功能正常组98例和卵巢功能低下组64例,选取同期80例正常生育女性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免疫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以及血清AMH、FSH水平。结果 卵巢功能低下组的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卵巢功能低下组的AMH水平低于、FSH水平高于卵巢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AMH水平与FSH水平呈负相关(r=-0.523,P<0.001)。AMH与FSH联合检测卵巢功能低下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78.60%(AUC=0.885,95%CI=0.825~0.946)。结论 血清免疫抗体、AMH、FSH联合诊断可为临床不孕症的诊断、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对于辅助生殖技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任彦洁  邰莹  刘朵朵  乔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传统凝血指标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妊娠合并AP患者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6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传统凝血四项指标水平以及TEG参数,并分析其相关性以及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TT水平、R值、K值低于对照组(P<0.05),APTT、PT、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A值、CI值、Angle角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TT与R值、K值呈正相关(P<0.05),TT与K值、Angle角呈正相关(P<0.05),与CI值呈负相关(P<0.05),FIB与MA值呈正相关(P<0.05),其余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足月分娩率、早产率、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参数与传统凝血指标评估妊娠合并AP患者凝血功能方面具有相关性,TEG可作为评价妊娠合并AP患者凝血状态的有效检测手段。
  • 病例报告
  • 陈玉莹  郜亚娟  崔满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艳  张松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方方  刘恩令  王毅峰  姜杰  杨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心红  房纯  沈霞光  王凤英  王世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梁秀秀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陈昌贤  李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激素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应用于晚期或复发病例的姑息治疗,又可应用于因放疗或手术而绝经女性的激素替代治疗,还可应用于早期年轻患者的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由于激素治疗具有相对严格的适应证,而且治疗作用相对局限,因此,它并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本文重点围绕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激素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赵成志  刘禄斌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网片进行的盆底修复手术效果确切并普遍开展,随着长期的临床应用及观察,网片相关并发症的报道不断增加,包括网片暴露、网片侵蚀、疼痛、张力性尿失禁等,而针对网片相关的并发症的研究较少,对于并发症分类及处理也不统一,但临床上需要妇科医师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临床处理。
  • 李芷馨  陈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导致孕产妇发生围生期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国家已出台多个妊娠相关VTE管理指南,对于指导产科VTE的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各大指南对于妊娠VTE风险评估及预防建议存在共同及不同之处,本文将对美国胸科医师学会、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等国家机构发布的具有代表性的妊娠相关VTE防治指南中关于风险评估及预防推荐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对我国产科VTE防治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 宋一帆  曾琳  王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障碍影响血糖代谢并增加成人患糖尿病风险。孕妇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其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从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呼吸障碍三个方面阐述睡眠障碍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为更好的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 鄢雯影  李蓉  汤彪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使microRNAs在卵巢细胞中的表达得以检测,并揭示了microRNAs在卵巢功能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由于microRNAs在机体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医学领域中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卵巢功能的生物学标志物。进一步研究发现,microRNAs可为不孕、月经紊乱等疾病提供新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因此,本文将对microRNAs在人卵巢功能、卵巢生物学进程、排卵障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