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2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3-15
  

  • 全选
    |
    述评
  • 马彩虹, 潘宁宁
    2020, 21(2): 113-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杨静, 马彩虹, 陶立元, 王洋
    2020, 21(2): 115-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反复着床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 患者中慢性子宫内膜炎 (chronic
    endometritis, CE)
    的患病及治疗后妊娠结局的改善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1 月至 2017 1 月在北京
    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因
    RIF 行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的 287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 CE
    RIF 患者中的患病情况及宫腔镜诊断 CE 的准确性; 根据是否伴发 CE 将患者分为 RIF-CE 组(n=111 例) 和
    RIF- CENCE) 组(n=176 例), RIF-CE 组患者给予 2 周的抗生素治疗, RIF-NCE 组除宫腔镜检查及子宫
    内膜活检外不予其他干预, 比较两组此后第一次解冻周期移植的妊娠结局。
    结果 RIF 患者中的 CE 的患病率
    38.7%111/287), 宫腔镜诊断 CE 的敏感度为 55.0%95% CI46.1%~64.3%)、 特异度为 82.4%95% CI
    77.2%~88.1%)。 RIF-CE 治疗后, 行解冻周期囊胚移植的胚胎着床率(50.0%46/7836.4%59/162) 和临床
    妊娠率(
    53.8%42/7839.3%53/135) 均显著高于 RIE-NCE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建议
    RIF 患者宫腔镜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筛查 CE, 积极治疗 CE 后再移植, 可明显改善 RIF 患者的妊娠结局。
  • 宋冬梅, 李天照, 夏恩兰
    2020, 21(2): 120-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宫腔镜检查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 的临床价值。
    2016 9 月至 2017 12 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因女性不孕、 复发性流产、 反
    复胚胎种植失败及异常子宫出血等原因行宫腔镜检查、 子宫内膜组织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女性
    1 320 例,
    比较宫腔镜下特征诊断
    CE 的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 并比较根据宫腔镜下特征诊断 CE 观察一致性。
    结果 ① 在 1 320 行宫腔镜检查中, 以子宫内膜免疫组化 CD138 阳性为 CE 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 345
    26.1%) 诊断为 CE; 其中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充血占 53.0%183/345), 子宫内膜间质水肿占 8.4%
    29/345), 子宫内膜微小息肉占 3.2%11/345)。 ② 同一观察者不同时间段、 不同观察者之间观察 CE 特征、 观
    察者组内和组间的
    kappa 值分别为 0.86 0.73; 以宫腔镜下出现一个及以上 CE 特征作为 CE 诊断标准, 宫腔
    镜检查诊断
    CE 的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60.3%208/345)、69.6%679/975)、
    41.3%208/504)、 83.2%679/816) 和 67.2%887/1 320)。 结论 宫腔镜检查如发现子宫内膜充血、 子宫内
    膜微小息肉或子宫内膜间质水肿的情况, 应警惕
    CE 的存在, 但由于宫腔镜检查对 CE 诊断的准确率仍较低, 故
    不能替代病理组织学检查。

  • 王艳槟, 孟祥睿, 付旻, 陈曦, 韩红敬
    2020, 21(2): 125-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受精失败高危因素患者中采用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half-ICSI) 对临床结局的影
    响及对体外受精(
    IVF) 受精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1 月至 2018 12 月在本院因原发不
    孕、 不孕年限
    5 年、 不明原因不孕、 3 次人工授精失败(同时满足两条即可) half-ICSI 授精方案的 363 例患者
    的临床资料。 比较同一患者两种受精方式之间(
    IVF ICSI) 的受精率、 卵裂率、 囊胚形成率及妊娠结局。 同时
    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分析影响
    IVF 受精率的相关因素。 结果 363 例患者 IVF 组与 ICSI 组的受精率
    为(
    79.87%2 384/2 98588.37%2 265/2 563)、 早期流产率为(12.60%16/12725%20/80), 两组比较,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IVF 组与 ICSI 组平均 2PN 受精数为 [5.54±1.55) 个;(5.75±1.28) 个 ]2PN
    裂数
    [5.41±1.45) 个;(5.63±1.31) 个 ]、 卵裂率(89.26%2 128/2 38491.13%2 064/2 265)、 囊胚形成率
    40.03%643/1 60638.55%628/1 629), 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IVF 组与 ICSI 组平均
    移植胚胎数
    [1.81±0.37) 个;(1.82±0.45) 个 ]、 胚胎种植率(38.33%161/42042.24%109/258)、 临床妊
    娠率(
    54.74%127/23256.74%80/141)、 双胎妊娠率(26.78%34/12723.75%19/80)、 活产率(47.41%
    110/23241.13%58/141)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获卵数及促性腺
    激素(
    gonadotropinGn) 总量与 IVF 受精率呈负相关(回归系数: -0.158-0.060P <0.05)。 结论 对具有受
    精失败高危因素的患者, 行
    half-ICSI 助孕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受精率, 其中 IVF 受精率跟获卵数以及 Gn 用量成
    负相关, 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并没有明显的受益。

  • 邹林兵, 戴志俊, 张芳芳, 汪凌云, 王静雅, 洪名云
    2020, 21(2): 12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首次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IVF-ET) 治疗周期全部非优质胚胎新鲜周期与复苏周
    期胚胎移植的相关数据, 探讨首次
    IVF-ET 治疗周期全部非优质胚胎的移植价值及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
    1 月至 2019 1 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 IVF-ET 获得的全部胚胎为非优质胚胎的周期、 首
    次行新鲜周期移植或复苏周期移植的
    347 个周期, 其中首次移植第 3 天(D3) 新鲜周期胚胎共 179 个周期, 首
    次移植
    D3 复苏周期胚胎共 107 个周期, 首次移植第 5 天(D5) 新鲜周期胚胎 5 个周期, 首次移植 D5 复苏周期
    胚胎
    56 个周期, 对其移植后的临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在首次 IVF-ET 治疗获得全部胚胎为非优质胚胎
    的周期中, 首次
    D3 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 种植率、 流产率分别为 34.63%62/179)、22.78%72/316
    12.90%8/62), 首次 D3 复苏周期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 种植率、 流产率分别为 30.84%33/107)、 23.28%
    44/189) 和 21.21%7/33), 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首次 D5 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临床妊娠
    率、 种植率、 流产率分别为
    60.00%3/5)、 50.00%3/6) 和 00/3), 首次 D5 复苏周期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
    种植率、 流产率分别为
    48.21%27/56)、 40.85%29/71) 和 18.52%5/27), 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首次 D5 新鲜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 种植率分别为 60.00%3/5) 和 50.00%3/6), 首次 D3 新鲜周
    期临床妊娠率、 种植率分别为
    34.63%62/179) 和 22.78%72/316),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首次
    D5 复苏周期移植临床妊娠率、 种植率分别为 48.21%27/56) 和 40.85%29/71), 首次 D3 复苏周期临
    床妊娠率、 种植率分别为
    30.84%33/107) 和 23.28%44/189),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首次 IVF-ET 治疗获得全部胚胎为非优质胚胎的周期中, 首次复苏周期 D3 胚胎移植与新鲜周期 D3 胚胎
    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相当, 新鲜囊胚移植与复苏囊胚移植均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
    选择适宜的移植策略, 避免胚胎浪费。

  • 李欣, 凌秀凤, 赵纯, 张军强, 张娟
    2020, 21(2): 13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激动剂(GnRH-a) 联合小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诱发排卵对卵
    巢高反应患者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12 月至 2017 12 月在南京医科
    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本中心采取
    GnRH 拮抗剂方案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 行体外受精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
    ICSI
    ) 助孕的 54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因卵巢高反应分别使用 GnRH-a 联合 5 000 U hCG 促排卵(hCG 大剂量
    组,
    n=159) 及 GnRH-a 联合 2 000 U hCG 促排卵(hCG 小剂量组, n=212) 的患者作为研究组, 同期采用标准的
    hCG 10 000 U 促排卵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175), 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结局。 结果 三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
    启动剂量及用药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hCG 大剂量组患者 hCG 促排卵日血清雌二醇(E2
    水平
    [17 513.52±4 846.85pmol/L] hCG 小剂量组患者 [20 384.11±7 754.78p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16 678.67±3 826.79pmol/L]P=0.000)。 两研究组的获卵数、 2PN 数、 胚胎数、 优胚数及优胚率方案高于对
    照组(
    P <0.05), 同时 hCG 大剂量组优胚率均高于 hCG 小剂量组(P <0.05)。 hCG 大剂量组、 小剂量组与对照
    组三组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率(1.3%0.5%2.9%) 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于 GnRH 拮抗剂方案的高反应患者, 采用减量联合促排卵方案, 可提高优胚率及可移植胚胎数, 不增加
    OHSS 发生率。
  • 韩彦洁, 蒋彦, 杨倩, 樊涛, 张瑶, 许红
    2020, 21(2): 138-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 患者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IVF-ET) 妊娠结局的
    影响。
    方法 收集 EMs 合并不孕患者 65 例为 EMs 组, 输卵管因素引起不孕患者 165 例作为对照组, 分别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促排卵指标、 实验室指标、 外周血和卵泡液中氧化应激指标。
    结果 EMs 组和对照组的促
    性腺激素
    Gn 使用时间、 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 黄体生成素(LH)、 抗苗勒管激素(AMH) 比较, 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P > 0.05), 而 EMs 组患者 Gn 使用量显著增加(P <0.05)。 EMs 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 受精率、 优
    质胚胎率、 可用胚胎率、 临床妊娠率、 流产率分别为(
    9.12±3.50) 枚、(50.96±7.01%、(20.71±2.21%
    40.33±6.12%、(40.98±5.34% 和(20.00±3.39%, 对照组分别为(18.54±3.92) 枚、(70.83±8.23%
    30.13±4.47%、(56.64±7.87%、(54.42±2.98% 和(7.14±2.86%,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 EMs 患者外周血中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及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 表达量分别为(12.60±0.59U/L 63.67±2.31, 卵泡液中分别为(6.23±0.31U/L
    70.00±2.00, 对照组外周血和卵泡液分别为(19.40±0.53U/L43.53±1.36、(10.2±0.60U/L 50.33±1.53
    与对照组比较, 外周血和卵泡液中
    ROS 显著升高, SOD 显著降低(P <0.01)。 结论 EMs 合并不孕患者 ROS
    SOD 异常引起的氧化应激紊乱可能与其 IVF-ET 妊娠结局不良有关。
  • 张自辉, 李爽, 刘刚, 邓杰, 张微
    2020, 21(2): 141-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治疗卵巢成熟畸胎瘤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储备
    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7 7 月至 2018 9 月本院卵巢成熟畸胎瘤 131 例, 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
    单孔腹腔镜组(
    n=68) 和对照组(n=63),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 包括满意度评分及卵巢储备功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单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缩短 [28.31±4.64min,(43.14±7.83min]、 术中出血量减少
    [45.65±16.61ml,(61.17±12.91ml]、 术后通气时间缩短 [17.82±3.40h,(25.33±3.82h]、 术后住院时
    间减少
    [2.91±0.51d,(3.81±0.69d]、 囊肿腹腔内破裂率降低 7.4% 33.3%、 疼痛评分降低 [1.04±0.74
    分,(
    2.02±0.83) 分 ] 及满意度评分更高 [9.34±0.48) 分,(7.13±0.61) 分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 单孔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卵巢成熟畸胎瘤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
  • 梁栋, 张四友, 钟沛文, 朱敏珊, 李维茹
    2020, 21(2): 145-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 在降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 患者复发性早期流产中的疗效。 方法 选择 2016 5 月至 2017 3 月本院收治的 77 例轻度 EMT
    并复发性流产患者纳入研究, 根据患者意愿腹腔镜术后分别给予单纯
    GnRH-α 治疗(GnRH-α 组, n=37) 和
    GnRH-α 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组, n=40)。 测定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 -6IL-6)、 肿
    瘤坏死因子
    -α(TNF-α) 及卵泡刺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 雌二醇(E2) 和孕酮水平; 进行视觉模
    拟评分法(
    VAS) 疼痛评分, 随访疼痛缓解、 复发及受孕情况。 结果 联合组术后第 13 天各炎症因子水平
    低于
    GnRH-α 组(P <0.05), E2、 孕酮水平显著高于 GnRH-α 组(P < 0.05); 联合组患者术后第 612 个月
    疼痛
    VAS 评分明显低于 GnRH-α 组(P <0.05); 联合组患者术后疼痛和 EM 病灶复发率显著低于 GnRH-α 组
    P <0.05), 活产率(60.00%24/40) 显著高于 GnRH-α 组(35.14%12/37)(P <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GnRH-α 联合糖皮质激素对于缓解 EMT 合并复发性自然流
    产患者腹腔镜术后疼痛、 降低术后复发、 提高妊娠结局方面均有一定效果。

  • 周庆云, 蔺茹, 石清芳, 王玥元, 唐兆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宫颈细胞学筛查中非典型腺细胞(AGC) 的组织学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检测结果, 探讨 AGC 诊断的临床价值及管理。 方法 2014 2 月—2018 8 月宫颈细胞学筛查中报告
    AGC 729 例患者的宫颈、 子宫内膜组织学及 HR-HPV 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组织学宫颈高级别上皮
    内病变(
    HSIL)、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以上病变作为阳性结果。 结果 AGC 的检出率为 0.4%729/193 330)。
    729 AGC 患者中, 有效随访 681 例, 组织学 HSIL 及以上病变(HSIL+154 例(22.6%), 其中 HSIL 65 例,
    宫颈鳞状细胞癌
    15 例, 宫颈腺癌 19 例, 宫颈腺鳞癌 2 例, 宫颈毛玻璃细胞癌 1 例, 子宫内膜癌 47 例, 子宫内
    膜非典型增生
    2 例, 子宫腺肉瘤 1 例, 卵巢浆液性腺癌 2 例。 年龄 >40 HSIL+ 检出率(25.91%114/440) 高
    40 岁(16.6%40/241), 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年龄40 岁组中 HSIL+ 检出率明显高
    于子宫内膜病变, 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年龄 >40 岁组中严重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与子宫内
    膜病变的检出率相近(
    P >0.05)。 729 AGC 患者中有 HR-HPV 检测结果者 501 例, 其中 HR-HPV 阳性 173
    34.5%)。 在 154 HSIL+ 患者中, HR-HPV 阳性 78 例(50.6%), 其中宫颈上皮内病变 HR-HPV 阳性率明显
    高于子宫内膜病变, 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结论 AGC 的检出率低, 但与多种癌及癌前病
    变密切相关,
    40 岁患者以宫颈病变为主, 40 岁患者宫颈病变与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相近。 AGC 联合 HRHPV 检测对临床诊疗有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
  • 王莎, 王志启, 王建六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广泛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2 1 月至
    2013 9 月于本院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 51 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案, 并按照不
    同治疗方案分组, 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
    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 OABSS)评估膀胱过度活动症状,
    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
    -7the 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7, PFIQ-7)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 -20the
    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 short form-20, PFDI-20
    )评价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① 在术后 6 个月随访时,
    51 例患者均出现至少一种下尿路症状症状, 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 发生率为 62.7%32/51), 尿不尽感发生率为
    49%25/51), 便不尽感发生率为 41.2%21/51), 排便困难发生率为 37.3%19/51); ② 患者术前 PFIQ-7 PFDI-20
    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 00, 0)及 00, 3.1), 术后分别为 00, 22.8)及 25.08.3, 68.8), 两者比较, 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手术组、 手术 + 化疗组及手术 + 放疗 / 化疗组手术前后 CRADI-8 亚量表得分差值的
    中位数(四分位数) 分别为
    6.30, 17.2)、 1.60, 15.6) 和 4.60, 14.1), 三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
    结论 广泛子宫切除术显著影响宫颈癌患者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 术后辅助放疗患者肠道 / 排便功能障碍更显著。
  • 魏丽惠, 谢幸, 刘继红, 赵昀, 陈汶, 李静然, 赵超, 王少明, 李明珠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 20~45 岁中国大陆女性首次接种四价人乳头瘤病毒(HPV) 疫苗(简称“四价 HPV
    苗”, 含
    HPV6/11/16/18) 后长达 6.5 年的保护效力。 方法 采取随机、 双盲、 安慰剂对照、 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设
    计, 将
    3 006 20~45 岁中国大陆女性按 1:1 随机分组(疫苗组与对照组各 1 503 名), 分别于第 1 天、 第 2 个月
    和第
    6 个月接种 3 剂四价 HPV 疫苗或安慰剂(仅含无定形羟基磷酸铝硫酸盐)。 收集宫颈、 阴唇、 会阴及肛周
    脱落细胞, 并进行
    HPV 检测和妇科检查, 在接种的第 1 天、 第 712182430425466 78 个月进
    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宫颈细胞学异常(
    ASCUS HPV 阳性、 LSIL 及以上者) 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 评
    HPV 相关生殖器疾病、 持续感染及复合终点 [ 包括 HPV6/11/16/18 相关的 HPV 的持续感染、 宫颈上皮内瘤
    变(
    CIN) 及以上病变(CIN+), 子宫颈癌前病变、 原位腺癌(AIS)、 子宫颈癌) 及外生殖器病变 ] 的发生状况。
    结果 3 006 名女性中, 2 759 名(91.8%) 女性(疫苗组 1 401 名, 对照组 1 358 名) 和 2 374 名(79%) 女性
    (疫苗组
    1 199 名, 对照组 1 175 名) 分别完成了 30 个月和 78 个月的随访。 在第 78 个月, 在 20~45 岁符合保护
    效力方案(
    PPE) 女性中, 四价 HPV 疫苗对 HPV16/18 相关的 CIN2+CIN2 CIN3AIS 和宫颈癌) 的保护效
    力为
    100%(95CI: 32.3~100%), 对 HPV6/11/16/18 相关的 CIN 1+CIN 1/2/3AIS 和宫颈癌) 保护效力为
    100%(95CI: 70.9~100%)。 在 PPE 女性中, 随访至 30 个月时, 四价 HPV 疫苗对 HPV 6 个月持续感染的保
    护效力为
    91.6(95CI: 66.0~99.0); 随访至 78 个月时, 四价 HPV 疫苗对 HPV 12 个月持续感染的保护效
    力为
    97.5%(95CI: 85.1~99.9%)。 四价 HPV 疫苗对 HPV6/11/16/18 相关的宫颈细胞学异常率的保护效力为
    94.0%(95CI: 81.5~98.8%)。 结论 四价 HPV 疫苗在预防中国大陆 20~45 岁女性 HPV 持续感染及下生殖器
    癌前病变的保护效力良好。

  • 李典, 张华, 朱云霞, 刘华仙, 吕婧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 HBsAg 阳性产妇分娩时行延迟结扎脐带对 HBV 母婴阻断效果及婴儿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 收集 2017 3 月至 2018 9 月本院产检分娩的 HBsAg 阳性孕妇 1 200 例, 单双数编号, 单数孕妇分娩时
    若母婴状况稳定则施行延迟结扎脐带(新生儿出生后
    1~3 min), 新生儿纳入晚断脐组; 双数孕妇分娩时于新生儿
    娩出后立刻结扎脐带, 新生儿纳入对照组。 全部婴儿接受
    HBV 联合免疫, 即: 出生时及出生后第 21 天肌内注射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100 IU, 出生时及第 16 个月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10μg。 出生时查乙肝五项及 HBVDNA, 婴儿 7~9 个月复查乙肝五项, 必要时查 HBV-DNA结果 联合免疫后, 晚断脐组 559 例(95.1%)、 对照组
    548 例(89.8%) 婴儿完成 7~9 个月随访。 晚断脐组母婴阻断成功率 100%; 对照组母婴阻断成功率 99.82%(1/548)
    两组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 晚断脐组与对照组婴儿 Anti-HBs1 000 IU/ml 的比例(73.2%68.4%
    P=0.083)、 免疫低 / 无应答的比例(4.5%5.8%P=0.303)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晚断脐组 36 例、 对照组
    29 例婴儿的母亲产前 HBV-DNA106IU/ml, 其母婴阻断成功率、 Anti-HBs1 000 IU/ml 的比例、 免疫低 / 无应
    答的比例(
    100%96.6%P=0.44663.9%65.5%P=0.8918.3% 10.3%P=1)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延迟结扎脐带不增加 HBsAg 阳性产妇 HBV 母婴传播的风险, 不影响婴儿联合免疫应答。 在 HBsAg 阳性产
    妇的第三产程行延迟结扎脐带是可行的。

  • 樊艳婷, 张秋兰, 杜瑞琴, 杜红岩, 侯庆香, 李全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非糖尿病孕妇妊娠早期甲状腺激素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回顾性纳入
    2015 1 月至 2015 8 月于本院规律产前检查、 符合入排标准的非妊娠糖尿
    病孕妇
    736 例。 其中出生新生儿为巨大儿作为巨大儿组, 非巨大儿的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建立 logistic 回归预测模型, ROC 曲线评价预测模型, 以曲线下面积(AUC) 预测价值。
    ① 在非妊娠糖尿病孕妇中, 与对照组比较, 巨大儿组孕妇妊娠早期促甲状腺激素(TSH) 更高中位数分别
    2.23 U/L 1.54 U/LP < 0.05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中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更 高
    [4.49±0.27mmol/L,(4.36±0.32mmol/LP <0.01]、 妊 娠 期 体 质 量 增 加 更 多 [16.99±4.45kg
    14.66±4.86kgP <0.01]; ② 妊娠早期 TSHOR=1.445)、 75 g OGTT FPGOR=5.250)、 妊娠期体质量
    增加(
    OR=1.106) 是非糖尿病孕妇中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 ③ 包括妊娠早期 TSH75g OGTT FPG、 妊娠
    期体质量增加的预测模型的
    AUC 0.726, 模型中各指标预测发生巨大儿的界值分别为 2.185 U/L4.38 mmol/L
    14.75 kg结论 ① 在非糖尿病孕妇中, 随着妊娠早期 TSH75g OGTT FPG、 妊娠期体质量增加 3 项指标是其
    发生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 ② 当妊娠早期
    TSH>2.185 U/L、 妊娠期体质量增加 >14.75 kg75g OGTT 空腹血
    >4.38 mmol/L 时, 非妊娠糖尿病孕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显著增加。
  • 周燕莉, 卢建兰, 王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在足月头位已入盆胎膜早破(PROM) 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择 2017 3
    月至 2017 11 月足月头位已入盆胎膜早破在本院待产的 100 例孕妇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对照组(
    50 例) 和研究组(50 例), 对照组采用平卧位待产; 研究组采用自由体位待产。 比较两组孕产妇产
    程时间、 产后出血量、 产后并发症、
    PROM 后医疗处理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 结果 对照组孕产妇第一产程
    [619.46±52.74min]、 第二产程 [120.43±10.35min]、 第三产程 [10.04±2.33min] 明显长于研究组
    P <0.05), 产后出血量 [257.36±15.35ml] 明显多于研究组(P <0.05); 对照组尿潴留 3 例, 宫颈撕裂 2 例,
    产褥感染
    2 例, 产后大出血 2 例, 产钳助产 3 例, 中转剖宫产 2 例; 研究组宫颈撕裂 1 例, 产后大出血 1 例, 产
    钳助产
    1 例, 中转剖宫产 1 例; 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后并发症率 [28.00%14/50), 8.00%4/50]PROM> 18 h
    [22.00%11/50),6.00%3/50]、 药物引产率 [52.00%26/50),22.00%11/50]、 新生儿感染率 [14.00%7/50),
    2.00%1/50] 及新生儿转科率 [26.00%13/50),8.00%4/50]、 夜间分娩率 [22.00%11/50),24.00%12/50]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研究组产妇对助产士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自由体位能
    够有效改善足月头位已入盆胎膜早破产妇分娩结局, 减少产后并发症, 减少药物引产使用率及新生儿转科率, 提
    高服务满意度。

  • 黄春玉, 冯力民, 高婉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 方法 1986 10 月至 2016 10 26
    例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访至产后 2 年。 结果 26 例妊娠合并颅内肿瘤的孕产
    妇的平均年龄(
    29.69±5.76) 岁, 平均孕周(26.13±10.16) 周。 其中 14 例(53.85%) 妊娠合并颅内肿瘤同时合
    并颅内高压者, 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
    8 例(30.77%) 患者因出现脑疝行急诊开颅手术; 12 例(46.15%) 妊
    34~38 周的患者行全麻下剖宫产术; 10 例(38.46%) 患者中期引产或流产; 4 例(15.38%) 妊娠 33~35 周的
    患者严密监护下继续妊娠至足月后择期行剖宫产术; 产后
    42 天后择期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 26 例妊娠合并颅内
    肿瘤的孕产妇中, 死亡
    12 例(46.15%), 存活 14 例(53.85%)。 存活的 14 例患者中, 开颅术后遗留视力障碍
    和遗留听力障碍各
    1 例, 其余 12 例术后无器官功能障碍。 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急诊开颅组孕产妇死亡率(6/8) 明
    显高于择期开颅组(
    2/14)(P=0.010), 妊娠合并颅内恶性肿瘤组死亡率(10/12) 明显高于合并颅内良性肿瘤组
    2/14)(P=0.001)。 结论 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死亡率高, 尤其对于有急诊开颅指征及可疑恶性肿瘤的患者, 需启
    动危重孕产妇抢救流程, 多科室协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改善母儿的预后。

  • 吴齐斌, 宋一一, 祝建芳, 孙蓬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 Nanog p53 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 评价其预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GTN) 发生的价值。 方法 2010 2 月至 2019 5 月收集 285 例葡萄胎患者, 随访 3~28 个月, 其中 36
    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
    15 例恶变为绒毛膜癌, 同时收集 15 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侵蚀性葡萄胎 10 例, 绒毛
    膜癌
    5 例)。 采用免疫组化 PV9000 二步法检测 38 例正常早期妊娠(对照组), 49 例葡萄胎(葡萄胎组), 51
    恶变葡萄胎(恶变组) 和
    15 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肿瘤组) 组织中 Nanog p53 蛋白的表达。 结果 葡萄胎组
    Nanogp53 蛋白表达的阳性率(36.7%44.9%) 与对照组(13.2%18.4%)、 恶变组(60.8%78.4%) 及肿
    瘤组(
    73.3%86.7%) 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CG>105 U/L、 子宫体积 > 孕周及卵巢黄素囊
    肿直径
    > 6 cm Nanog 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58.7%59.4% 60.0%, 较无上述高危因素组明显升高(P <0.05),
    hCG >105 U/L 及卵巢黄素囊肿直径 >6 cm p53 的阳性率分别为 69.8% 72.0%, 较无上述高危因素组明显升
    高(
    P <0.05)。 恶变组和 GTN 组中 FIGO 预后评分7 分组 Nanog 蛋白表达较 <7 分组明显升高(P <0.05),
    解剖学分期
    Ⅲ期组 p53 蛋白表达较Ⅱ期组明显升高(P <0.05)。 结论 Nanogp53 蛋白可作为预测葡萄胎
    恶变的参考指标, 可能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意义。

  • 短篇论著
  • 戴春阳, 韩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寄生性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 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 收集 2013 3 月至 2019
    1 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 8 例寄生性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析其
    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 8 例患者均有腹腔镜下使用旋切器行子宫肌瘤切除史, 距前次手术间隔时间 12~94 个月,
    平均时间(
    56.38±29.77) 个月。 临床表现主要为盆腔肿物, 术前均未确诊, 再次手术切除寄生部位的平滑肌瘤,
    随访
    7 例, 随访时间 12~70 个月, 均无复发。 结论 腹腔镜手术旋切器的使用是寄生性平滑肌瘤主要医源性因
    素, 严格掌握无瘤操作原则, 以预防医源性寄生性平滑肌瘤的发生。

  • 郭瑞娜, 杨会杰, 魏民, 李修顺, 王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 7 例卵巢成熟畸胎瘤癌变患
    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资料。
    结果 2012 9 月至 2018 12 月本院收治卵巢成熟畸胎瘤 599 例, 其中成熟畸胎
    瘤恶变
    7 例(1.17%)。 7 例癌变患者中, 类癌 4 例, 卵巢、 鳞状细胞癌、 甲状腺肿伴类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各 1
    例。 7 例均表现为盆腔包块, 其中 1 例盆腔包块 28 年; 伴异常子宫出血 2 例; 伴排尿困难 2 例; 伴下腹痛 2 例。
    1 例类癌 28 年前体检发现肿物, 随访逐渐增大, 手术治疗; 1 例类癌月经紊乱 1 年, 阴道流血 3 个月并增多要求
    手术; 其余
    5 例体检发现肿物,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 ~1 年内手术治疗。 1 例鳞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手
    术切除, 术后辅助化疗; 其余
    5 例患者单纯手术切除。 随访 6 个月 ~6 年, 均无复发和转移。 结论 卵巢成熟畸
    胎瘤癌变概率非常低, 但预后较好
    , 有畸胎瘤病史, 年龄大者, 尤其绝经后发现盆腔包块, 应高度警惕癌变, 建
    议尽早手术。

  • 石永云, 石杨杨, 吴大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及瘢痕修补术治疗Ⅲ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 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 2017 1 月至 2018 6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Ⅲ型 CSP 患者 60 例, 根据病情
    及患者知情选择原则分
    AB 两组。 A 28 例, 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后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及瘢痕
    修补术;
    B 32 例, 直接采用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及瘢痕修补术。 结果 A 组术中出血量 [95.6±26.3ml] 少于
    B [156.8±37.7ml]P 0.05); A 组住院时间 [6.3±1.3d] 及血 β-hCG 降至正常时间 [26.8±3.6d]
    B 组住院时间 [6.1±1.4d] 及血 β-hCG 降至正常时间 [27.2±3.5d]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住院费用 [25 656.4±643.6)元 ] 明显高于 B [13 966.5±586.7)元 ]P 0.05), 两组手术均成功, 无子
    宫切除、 严重感染及膀胱损伤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腹腔镜下妊娠物清除及瘢痕修补术治疗Ⅲ型 CSP
    具有创伤小、 费用低、 安全有效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 杨娉, 唐雅兵, 蒋玉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样式改良 Cho 缝合法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7 3 月至 2019 3
    月本院择期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血窦丰富, 胎儿娩出后 30 s 内切口出血达 100 ml 及以上、 无伤口延裂、 非前置
    胎盘患者
    38 例分为两组, 研究组(20 例) 采用多样式改良 Cho 缝合, 对照组(18 例) 采用传统缝合, 进行回
    顾性分析。
    结果 研究组子宫切口止血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17.1±3.9min,(20.8±4.8minP <0.05]
    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
    [237.5±64.6ml,(302.8±91.5mlP <0.05], 术后第 2 天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
    [10.18±2.33) ×109/L,(12.20±3.19) ×109/LP <0.05], 关闭宫腔后切口渗血率低于对照组 [10%2/20),
    44.5%8/18); P <0.05],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率低于对照组 [5%1/20), 33.3%6/18); P <0.05], 两组术后
    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多样式改良 Cho 缝合法有利于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止血,
    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 感染风险降低。

  • 刘娟, 吴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对中老年女性性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40~65 岁扬
    州市区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292 名女性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采用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量表简版(PFDI-20) 评
    估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 性功能障碍问卷(PISQ-12) 评估性功能。 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及其他危险因素对中老年女性性功能影响。
    结果 292 名女性中, 性功能障碍(PISQ-12<30 分) 者占 50.7%
    148/292)。 绝经(OR=2.89, 95% CI1.33~6.27P=0.008) 和泌尿系症状对中老年女性性功能障碍有影响
    OR=1.66, 95% CI1.02~2.70P=0.040)。 结论 性功能障碍在中老年女性中多见, 泌尿系症状和绝经增加中老
    年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

  • 张焕霞, 修彩凤, 董婉, 张海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卵巢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诊治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2010 1 月至 2019 3 月收治的 11 例手术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卵巢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11 例卵巢平滑肌瘤患者约占同期卵巢肿瘤的 0.3%。 其中, 2 例间断性下腹钝痛; 5 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
    4 例行患侧卵巢肿瘤切除术, 1 例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1 例因宫颈癌行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 双附件
    切除术
    +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后发现卵巢平滑肌瘤, 其中 1 例局灶伴钙化, 1 例伴水肿变性。 11
    患者的免疫组化中,
    6 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 检测阳性, 5 Desmin 检测阳性, 4 例 α-inhibin 检测阴性。
    随访
    9 例, 随访时间 5~76 个月, 平均(40.2±18.8) 个月, 术后均未行抗雌激素等辅助治疗, 无复发。 结论
    巢平滑肌瘤临床少见且多无症状, 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协助诊断。 其手术治疗效果确
    切, 预后良好, 通常无复发。

  • 杨培峰, 单婉婉, 许雅娟, 潘瓷, 聂付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单脐动脉对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 171 例本院分娩的单脐动脉
    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同期胎儿非单脐动脉孕妇(
    1 123 例) 及足月分娩的单脐动脉新生儿(84 例) 与同期
    分娩的非单脐动脉新生儿(
    336 例) 的母婴结局。 结果 单脐动脉孕妇并发双胎妊娠为 8.2%14/171), 子痫前
    期为
    9.4%16/171), 合并子宫发育异常为 9.4%4/171), 三者均较对照组高(P 0.05); 单脐动脉组新生儿出
    生体质量
    [3 224±379g] 与对照组 [3 334±426g]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但新生儿重症监
    护病房(
    NICU) 转诊率(9.5%8/84), 新生儿窒息率(00/84), 羊水污染率(9.5%8/84) 比较, 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胎儿单脐动脉孕妇并发症增加, 尤其是子痫前期发生增加,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偏
    低, 应加强监护。

  • 病例报告
  • 李美平, 包磊, 戈文舜, 鲁波, 任丽芳, 蔡红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琛, 宋淑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辉, 罗青清, 王泽华, 汪宏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李小雪, 马彩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 CE) 临床特点多样, 无特异性诊断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易
    被漏诊。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CE 与不明原因不孕、 反复种植失败和复发性流产等不良生殖疾病密切相关。 CE
    要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 因此, 明确易于导致子宫内膜感染的微生物及其致病性, 将有助于改
    CE 的诊治现状, 而微生物组学为此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本文将对近年来子宫内膜微生物组学及微生物组学
    CE 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帅斌, 胡丽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 CE) 属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一种, 是子宫内膜的局部炎症,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间质部常常有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 因为症状的非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常常被忽视。 近年
    来, 许多研究发现, 慢性子宫内膜炎与不孕症、 许多产科和新生儿并发症有关, 故而逐渐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现
    就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 张玉敏, 张师前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 仅 20%~25% 为早期, 其中早期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率为
    14%~15%。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早期卵巢癌行全面分期手术, 淋巴结切除最好达肾血管水平。 但早
    期卵巢癌根治性手术往往带来大血管损伤、 大量失血、 神经损伤、 淋巴囊肿形成及下肢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 有
    学者借鉴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其他妇科恶性肿瘤中的成功经验, 提出将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应用于早期卵巢癌治
    疗中, 使治疗更加个体化。

  • 李娟, 孙小荣, 赵澄泉, 孙青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子宫颈腺癌(ECA) 的相对和绝对数呈增加趋势。 宫颈原位腺癌(AIS) 为 ECA 的癌前
    病变。
    ECA 筛查面临许多挑战。 包括 AIS 生长部位取样困难, 细胞学敏感性较低, 阴道镜下形态特征不典型,
    20%~40% ECA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 阴性等。 宫颈细胞学和 HR-HPV 联合筛查可最大程度地提高
    AIS/ECA 检出的敏感性。 病理医生和阴道镜医生对宫颈腺上皮病变的诊断均相对缺乏经验, 应提高宫颈腺上皮病
    变的认识和判读。

  • 王玮, 刘从容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J 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 PJS)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发病机制主要为 STK11/
    LKB1
    基因的失活, 临床特点包括胃肠道的多发性息肉、 皮肤黏膜的异常色素沉积和多种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明
    显增加。 多种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与
    P-J 综合征相关, 包括卵巢环状小管性索肿瘤、 小叶状宫颈腺体增生、 宫颈
    微小偏离型腺癌等。 本文将对
    P-J 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星辰, 王建六, 赵丽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功能性 RNA 分子。 在
    许多疾病尤其是肿瘤中表达异常, 是肿瘤病因学调控通路中的新型分子。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EC
    ) 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与 lncRNA 关系紧密, lncRNA 不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中发挥
    重要作用, 还在子宫内膜肿瘤细胞的代谢、 侵袭和转移过程。 因此, 探究
    lncRNA 在子宫内膜癌生长过程中的作
    用机制, 对于揭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及提高我国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具
    有重要意义。 现对
    lncRNA 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和演进过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冯云, 李学银, 赵孟玲, 郭瑞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创是现代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腹腔镜是外科领域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微创技术, 机器人技术
    的出现则使微创手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手术中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主要
    应用于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 同时也应用于部分妇科良性疾病。 达芬奇机器人技术代表
    着微创技术的前沿水平, 但也存在诸多技术缺陷, 其临床应用价值也有待进一步证实。 本文就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系统构成、 技术特点及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