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15
  

  • 全选
    |
    述评
  • 魏丽惠   赵昀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刘涛  周黎  陈雅  陈玲  凌静娴  朱湘虹  李荣  周怀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宫颈癌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宫颈癌的术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5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PNI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57例患者中PNI阳性者65例,阳性率14.2%,PNI与肿瘤分期、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 LVSI)相关;且合并的这些高危因素越多,PNI的发生率越高。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分期、肿块大小、LVSI是PNI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NI阳性患者接受辅助治疗比例远高于阴性患者(92.3% vs 64.3%,P<0.001)。生存分析提示PNI是影响宫颈癌复发和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PNI与宫颈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是宫颈癌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可用于指导宫颈癌的术后辅助治疗。
  • 吕攀攀  徐小勤  王强  陈永其  赵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14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对宫颈细胞病变的筛查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门诊行hr-HPV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以及因hr-HPV和/或TCT异常或临床需要,通过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者共计1 442例,分析hr-HPV感染、宫颈细胞病变与年龄的关系,以及hr-HPV、TCT检测对宫颈细胞病变的筛查作用。结果 1 442例受检者中,hr-HPV16阳性159例(11.0%),hr-HPV18阳性68例(4.7%),HPV其他12型阳性676例(46.9%),其中混合感染77例(5.3%);不同年龄组hr-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52,P=0.001),≤29岁年龄段hr-HPV阳性率最高(72.0%),其次是≥60岁年龄组(67.9%);宫颈细胞病变率在≤29岁组最高(54.2%),并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χ2=39.549,P=0.001);hr-HPV检测筛查宫颈细胞病变的灵敏度为65.2%,TCT筛查宫颈细胞病变的灵敏度为50.2%,hr-HPV联合TCT对宫颈细胞病变的敏感度(81.4%)显著提高(P=0.001)。结论 hr-HPV感染和宫颈细胞病变均在低龄组发生率最高,临床应加强对她们的重视,对于可疑患者应联合hr-HPV与TCT检测,并定期随访,以捕获HPV潜伏激活感染或再次感染,提高宫颈细胞病变的筛查率,降低漏检风险。
  • 王佩芝  梁慧超  龙滨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HIV感染合并阴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探讨HI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失衡及各种阴道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妇科门诊,确诊HIV感染且行阴道微生态及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平均年龄33.90±8.06岁。所有患者就诊前均已确证HIV感染阳性。根据不同CD4+T细胞水平对比患者的感染发病率及阴道菌群失衡率,BV、VVC、TV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发病率随着CD4+T水平下降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D4+T水平下降,阴道菌群失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阴道菌群失衡与否对比患者的感染发病率,BV感染发病率随阴道菌群失衡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VVC、TV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破坏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容易导致阴道菌群失衡,可能提高各种阴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
  • 周静  玛依努尔·尼亚孜  周琦  王平  陈汶  李静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国西部地区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和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CADC)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收集西部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及陕西省所选中心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的病例,包括SCC及CADC。对纳入研究的病理蜡块进行诊断及HPV基因分型。结果 我国西部地区SCC及CADC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97.4%、73.5%,HPV单一感染率分别为95.2%、74.4%,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1%、8.5%。SCC及CADC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6.8%、80.3%,其中HPV16型及HPV18型感染率均为最高,HPV16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8%和50.4%,HPV18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和20.5%。SCC患者及CADC患者低危型HPV感染率均明显低于高危型HPV检出率。绝经年龄、死产数及HPV感染情况在SCC及CADC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西部地区SCC及CADC患者HPV感染率均较高,HPV感染在SCC中较在CADC中更多见。SCC及CADC患者中HPV 感染的型别均以HPV16型、HPV18型为主,但HPV18 型与CADC的关系比SCC更密切。对宫颈癌的预防工作应在促进宫颈癌筛查、推进HPV疫苗有效接种的同时,加强行为干预工作。

  • 林志仁  陈胜民  潘艳玲  梁颖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 rotease 12, ADAM12)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在宫颈癌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妇科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118例宫颈癌组织为研究组,选择同一宫颈癌患者的癌旁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标本的ADAM12。分析ADAM12与宫颈癌的病理参数及5年生存的关系。结果 ADAm12蛋白表达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较大、FIGO分期较晚、分化程度较低和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ADAm12表达增高(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5年随访,随访118例(100.00%),生存101例(85.59%),死亡17例(14.41%),死亡原因10例癌转移,7例复发。ADAm12蛋白阳性表达的死亡例数较多(P<0.05)。结论 ADAM12高表达与宫颈癌预后不佳可能存在关联。
  • 米思倩  胡晓霞  张红  陆珊  蒋雅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宫颈癌组织中MEG3及miR-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间的关联性。方法 RNAhybrid软件预测MEG3与miR-9的结合位点。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T-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MEG3及miR-9的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预后。根据MEG3及miR-9表达量结果行Spearman相关分析;在宫颈癌细胞中过表达MEG3后检测miR-9的表达,研究MEG3对miR-9表达的影响。结果 MEG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低(P<0.001);miR-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高(P<0.001)。MEG3低表达组、miR-9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更短(P<0.05)。宫颈癌组织中的MEG3与miR-9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53,P<0.001);过表达MEG3后,HeLa、Siha细胞中miR-9表达均为下调(P<0.001)。结论 MEG3与miR-9具有潜在的结合位点。宫颈癌组织中的MEG3呈低表达,miR-9呈高表达,MEG3低表达或miR-9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MEG3与miR-9的表达呈负相关性,在宫颈癌细胞株中MEG3过表达后能下调miR-9的表达,MEG3可能通过负向调节miR-9基因表达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 刘丹彤  姚海荣  李倩  齐冰丽  张纪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iR-217靶向调控TLR4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荧光素酶试验验证TLR4为miR-217的下游靶基因,在卵巢癌细胞中转染NC mimics和miR-217 mimics,并设立mock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LR4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量。然后通过CCK8、划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miR-217靶向调控TLR4的3’-UTR,降低了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与NC mimics组比,miR-217 mimics组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miR-217 mimics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也均降低。结论 miR-217通过靶向调控TLR4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滕菲  魏敏  刘畅  杨永秀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下调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5(KLF5)通过促进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诱导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将KLF5 siRNA干扰质粒转染至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CCK-8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和线粒体中Cytc蛋白含量。结果 KLF5 siRNA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能够明显抑制KLF5 mRNA和蛋白表达(P<0.05)。KLF5下调可抑制HeLa细胞生长(P<0.05),诱导细胞凋亡(P<0.05),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P<0.05)。提高细胞质Cytc蛋白含量,降低线粒体Cytc蛋白含量(P<0.05)。结论 下调KLF5能够促进HeLa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中Cytc的释放有关。
  • 易启华  陈琳  郑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术前CA199、CA125与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7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前CA199、CA125与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对宫颈腺癌转移的预测价值,Kaplain-Meier法分析患者预后。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A199升高与FIGO分期、深部宫颈间质浸润、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生存状态有相关性;CA125升高与FIGO分期、深部宫颈间质浸润、淋巴脉管浸润、宫旁浸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化级别、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生存状态有相关性;ROC曲线显示CA125对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准确率较高, CA199对预后的预测的准确率较高;在ⅠA~ⅡB期宫颈腺癌患者中,CA199、CA125浓度阳性组与阴性组预后有明显差别。结论 CA199、CA125浓度升高与宫颈腺癌高危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对判断宫颈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 严荔煌  邢丽莉  王淼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产科早期新生儿贫血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措施,减少贫血的发生。方法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出生的足月儿1 119例,出生6天内如发现皮肤苍白,则取静脉血查血常规。Hb<145 g/L或HCT<0.45者诊断为贫血。结果 贫血儿68例,发生率为6.08(68/1 119)%。除6例ABO溶血外,余62例贫血儿中阴道顺娩16例,剖宫产34例,产钳助产12例,分别占同分娩方式足月儿的3.54%(16/452)、5.37%(34/633)、35.29%(12/34),三组新生儿贫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贫血还与窒息、头颅血肿、母亲血小板减少症、前置胎盘、胎儿脐带绕颈合并宫内窘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新生儿贫血与分娩方式(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窒息、头颅血肿、母亲血小板减少症、前置胎盘、胎儿脐带绕颈合并宫内窘迫有关,故应注意对容易发生贫血的新生儿出生时的断脐时间和方式,以提高其Hb水平,减少贫血的发生。
  • 岳涛  袁小群  杜玉丹  李兰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胎膜早破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80例为胎膜早破组,其中破膜时间≥24 h孕妇64例,破膜时间<24 h孕妇116例,绒毛膜羊膜炎孕妇42例,非绒毛膜羊膜炎孕妇138例;另收集同期足月正常孕妇18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CAM-1、PCT、CRP水平。结果 胎膜早破组孕妇血清VCAM-1、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破膜时间≥24 h孕妇的血清VCAM-1、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破膜时间<24 h孕妇(P<0.05);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清VCAM-1、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孕妇(P<0.05)。结论 VCAM-1、PCT、CRP水平与胎膜早破孕妇破膜时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 王毅  龙天舒  李振  刘东芳  黄波  韩森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前介入治疗对围手术期指标、子宫切除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分娩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介入组,30例)和对照组(非介入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子宫切除、产褥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后出血>2 000 ml]发生率以及母婴结局(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1 min后Apgar评分)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子宫切除、产褥感染、DIC、产后出血>2 000 ml、早产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和1 min后Apgar评分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前行介入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并降低子宫切除、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 王海燕  穆庆芬  马生秀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抽取妊娠9~13+6周常规产检正常(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妊娠早期孕妇各80例,于妊娠中期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糖代谢指标检测,记录GDM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甲减组GDM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甲减组GDM孕妇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GDM孕妇(P<0.05)。与正常组相比,甲减组娠中期OGTT各时相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高(P<0.05)。妊娠早期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与妊娠中期OGTT各时相血糖、FBG、2 h PG及HbAlc明显相关(P<0.05)。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7.2 kg/m2、TSH上升2.2 μIU/ml、FT4下降1.8 pmol/L是GDM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增加GDM发生风险,且与妊娠中期糖代谢指标变化相关。
  • 王静  程诚  艾佳佳  徐汝晓  贾莹莹  张晓威  沈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纳入的65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引起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虑发生率为14.2%,抑郁发生率为29.9%。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家庭收入、不孕年限、不孕原因、是否有胎停育或流产史、对婚姻状态是否满意、性生活是否和谐对其抑郁、焦虑的发生有明显影响(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职业、家庭收入、性生活是否和谐是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应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干预,为预后提供保障。
  • 王雪梅  方东  马淑霞  王宇刚  黄勇  李蕊蕊  宋焱鑫  李岩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研究促卵泡激素(果纳芬和普丽康)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 建立肝S9体外孵育体系,向体系中加入浓度为0.025,0.25,2.5 IU/ml的两种重组促卵泡激素注射液,并运用UPLC-MS/MS测定胆固醇浓度。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两种FSH在加入浓度为0.25 IU/ml重组促卵泡激素后,胆固醇的浓度与空白组胆固醇浓度的差值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加入2.5 IU/ml的重组促卵泡激素后,胆固醇的浓度与空白组胆固醇浓度的差值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0~40 min呈增加趋势,40~80 min呈减小趋势)。结论 在该试验条件下,促卵泡激素能够促进胆固醇代谢,且低浓度促卵泡激素(0.25IU/ml)较高浓度促卵泡激素(2.5 IU/ml)促进胆固醇代谢作用更为显著。
  • 杜升烨  亓琳  杜波  王超  黄宪霞  薛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β防御素-2(β-defensin-2,HBD-2)及Toll样受体(TLR)基因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济南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05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对象(早产胎膜早破组),并选择40例正常足月分娩产妇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两组胎膜组织中HBD-2、TLR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组HBD-2基因CC型占58.10%、CG型占28.57%、GG型占13.33%,对照组CC型占72.50%、CG型占22.50%、GG型占5.00%,两组差异显著(P<0.05),Arg753Gln位点TLR2基因突变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2% vs 5.00%,P>0.05),Asp299Gly/Thr399Ile位点TLR4基因突变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 vs 0.00%,P>0.05)。结论 HBD-2携带GG基因型、等位基因G过多分布女性可能是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的易感人群,Arg753Gln位点TLR2、Asp299Gly/Thr399Ile位点TLR4基因多态性与早产胎膜早破无相关性。
  • 短篇论著
  • 伍丽  黄健容  兰易  朱晓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糖链抗原(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卵巢癌患者95例、良性卵巢疾病患者92例以及85例体检健康女性,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这3种血清标志物的含量,比较各组CA125、CA199、CEA的表达水平以及各组CA125、CA199、CEA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卵巢癌组的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卵巢疾病组良性各指标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卵巢癌诊断中,CA125拥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三个指标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为92.6%,高于其中任何一个单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三个指标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由单项使用CA125的75.8%和89.3%提高到了92.6%和91.5%。结论 在卵巢癌的诊断中,CA125、CA199和CEA 3项联检可以获得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其对于卵巢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张爱凤  贾丽华  裴俊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通州地区机会性筛查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01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妇女进行HPV分型检测,阳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结果 12 431例妇女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1.67%。HR-HPV前五位的感染亚型分别为:HPV52(19.90%)、HPV16(15.67%)、HPV58(11.54%)、HPV53(9.24%)和HPV51(7.13%)。不同年龄组HR-HPV的感染率不同,51~60岁及41~50岁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HR-HPV感染中发生≥CIN2病变的前五位亚型为HPV16(26.77%)、HPV18(13.21%)、HPV58(12.54%)、HPV33(6.48%)、HPV31(5.32%)。结论 通州地区机会性筛查妇女的HPV感染率较高,HPV52、16、58、53、51是最常见的感染亚型,HPV16、18、58是主要致病亚型。
  • 陈方  刘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水平,探究因子与组织ER、PR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61例子宫肌瘤者为研究对象,经过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分别留存肌瘤组织标本作为研究组,另取邻近子宫肌瘤的正常平滑肌组织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IGF-Ⅰ、IGF-Ⅱ进行检测,以免疫组化法测ER、PR、IGF-Ⅰ、IGF-Ⅱ表达情况,观察两组血IGF-Ⅰ、IGF-Ⅱ水平差异,分析ER、PR表达与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IGF-Ⅰ、IGF-Ⅱ水平高于于对照组(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IGF-Ⅰ、IGF-Ⅱ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肌层阳性表达率(P<0.05);PR阳性者IGF-Ⅰ、IGF-Ⅱ水平高于PR阴性者(P<0.05);ER阳性者IGF-Ⅰ、IGF-Ⅱ水平高于ER阴性者(P<0.05),相关性分析,IGF-Ⅰ、IGF-Ⅱ水平与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子宫肌瘤者外周血IGF-Ⅰ、IGF-Ⅱ指标处于高水平,子宫肌瘤组织中PR、ER阳性表达较高,IGF-Ⅰ、IGF-Ⅱ水平随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增加而升高。
  • 葛娟  周东华  潘育  田杰  欧阳晨捷  平静  秦艳  范菊花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伴侵入性胎盘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8年佛山市妇幼保健院PPP产妇临床及胎盘病理资料322例,其中伴侵入性胎盘142例为实验组,包含胎盘粘连(PA)22例、胎盘植入(PI)109例、穿透性胎盘植入(PP)11例。未伴有侵入性胎盘180例为对照组。结果 PPP伴侵入性胎盘在孕次、产次、剖宫产史、人工流产史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P组中PA与PI在年龄、孕次、产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与PP在年龄、产次、剖宫产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与PP没有显著差异(P>0.05)。侵入性胎盘在子宫前壁附着率高于对照组(P<0.05)。孕次(≥4次)、产次(≥2次)、剖宫产史(≥2次)、人工流产史(≥2次)是PPP伴侵入性胎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合上述因素有对PPP伴侵入性胎盘发病的预测价值。
  • 姜雪峰  徐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不同变化类型对选择用药方案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新疆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异位妊娠患者120例,根据治疗前血β-hCG 水平的变化分为上升型组和下降型组,随机分为单药组即给予甲氨蝶呤和联合组即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比较血β-hCG水平不同变化类型下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血β-hCG上升型组中,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优于单药组,血β-hCG恢复正常所用时间更短,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血β-hCG下降型组中,单药组与多药组在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β-hCG水平上升的患者建议选择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好,但应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血β-hCG水平下降的患者选择单药治疗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 徐梅  杨琳  肖翔  吕沙  王星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和分析淋巴细胞酪氨酸磷酸酶(lymphoid tyrosine phosphatase, LYP)mRNA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 OEMs)外周血及卵巢组织的表达。方法 抽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OEMs患者187例为观察组,同期接受手术的单纯性卵巢囊肿患者9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卵巢组织LYP、外周血及卵巢组织LYP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卵巢组织的LYP蛋白表达增高(P<0.05),外周血及卵巢组织LYPm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 LYPmRNA在OEMs外周血及卵巢组织表达明显增高。
  • 李如霞  王君也  唐海燕  魏巍  房娟  朱甜  程静  任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可行性研究。方法 一次足月剖宫产史、单胎、头先露孕妇50例进行阴道试产(研究组),与同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产程、产后出血、分娩镇痛率、子宫瘢痕厚度、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研究组第一产程(7.32±3.62)h,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率63.41%,无子宫破裂发生,B超测子宫下段瘢痕厚度,产前、产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剖宫产9例,6例有指征。结论 一次剖宫产,再妊娠阴道试产是可行的,全面评估,谨慎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镇痛,严密监测产程,可助成功率的增高。
  • 何丽  张海燕  王薇  彭茸  顾华姸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重庆市产后42 d妇女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的危险因素,观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自愿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参与盆底功能筛查的1 179例产后42 d妇女为研究对象,统计POP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POP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1179例调查对象中,POP发生率为19.6%。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娩方式、分娩次数、盆底肌肉综合肌力、文化程度、便秘史、糖尿病史为POP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BMI≥24 kg/m2、自然分娩、分娩次数≥2次、盆底肌肉综合肌力异常、文化程度≤高中、糖尿病史为PO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31例POP患者治疗6个月有效率为76.2%。结论 重庆市产后42 d POP发生率为19.6%,康复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中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提前干预,并在孕前、生产及产后给予适时宣传教育,增强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切实改善女性产后生活质量。
  • 向淑真  孟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及救治时机。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收治的子宫破裂患者59例,了解其前次妊娠情况、子宫破裂时机、母婴情况等资料。结果 两次妊娠间隔时间不足3年、生产次数2次及以上以及足月产均会增加瘢痕子宫破裂风险(P<0.05);剖宫瘢痕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包含孕期足月和两次妊娠间隔时间≤3年;阴道分娩瘢痕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包含瘢痕厚度。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风险较大,应全面分析患者情况及分娩方式适应证,重点监护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以期取得及时救治,进而降低围生儿、产妇死亡率。
  • 陈娇  丁新  杨怡珂  郑媛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腹羊膜腔灌注用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妇产医院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行羊膜腔灌注患者118例,选择同期未行羊膜腔灌注的1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母儿结局及并发症。结果 ① 灌注组平均分娩孕周(39.1±1.2)周,对照组平均分娩孕周(39.2±1.1)周;② 灌注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21.2%和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NICU入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两组胎盘早剥、宫内感染、产褥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羊膜腔灌注用于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有助于延长孕周,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感染的风险。
  • 方颖  付旻  王筠  王艳槟  韩红敬  高福梅  吴丹  沈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信息化管理对辅助生殖术后患者随访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统计随访过程中随访延误、错访、漏访和失访的发生率,比较人工管理模式和电子化信息管理模式下随访工作效率及质量控制的差别。结果 两种管理模式下随访的IVF、FET和IUI三组病例,其随访延误率、错访率、漏访率和失访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电子化信息管理模式,显著提高随访工作效率及质量控制。
  • 陈志美  杜珍  王定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无创产前DNA检测(NIPT)联合血清学指标应用于唐氏综合征孕中期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 590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羊膜穿刺/脐静脉穿刺细胞染色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NIPT及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free β-hCG)、非结合雌三醇(uE3)对唐氏综合征的筛查准确度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描述各检查方案对唐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结果 NIPT联合血清学指标筛查唐氏综合征准确度为87.34%(2 262/2 590),显著高于单纯NIPT或单纯血清学指标筛查结果(P<0.05),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95%CI=0.663~0.918)。结论 NIPT联合血清AFP、free β-hCG及uE3能有效增强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准确性,对不良妊娠结局有较高预测价值。
  • 马晓丽  李莲英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内脂素(Visfa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中的表达及其和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2例GDM产妇,依据妊娠结局分为70例妊娠结局良好组和32例妊娠结局不良组,另选同期96例住院分娩的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RBP4、Visfatin和VEGF水平,围生儿结局。结果 GDM组血糖及血清RBP4、Visfatin和VEGF浓度高于及对照组(P<0.05)。GDM组剖宫产、巨大儿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GDM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清RBP4、Visfatin和VEGF浓度高于GDM妊娠结局良好组(P<0.05)。GDM血清RBP4、Visfatin和VEGF与新生儿体重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RBP4、Visfatin和VEGF在GDM中呈高表达,且和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发展有良好关系。
  • 孙军萍  黎宗保  韩耀光  张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Omentin-1、IRS-1、IRS-2水平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92例GDM患者(GDM组)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OB组,n=55)与非肥胖组(NOB组,n=37),同期健康妊娠糖耐量(NGT)正常孕妇(NGT组)分为OB组(n=52)和NOB组(n=40)。检测比较各组的HOMA-IR、Omentin-1、IRS-1、IRS-2。结果 ① GDM-OB组孕前BMI、糖代谢指标与GDM-NO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GDM-OB组FINS、HOMA-IR、IRS-2显著高于GDM-NOB组(P<0.05),GDM-NOB组显著高于NGT组(P<0.05),Omentin-1、IRS-1及IRS-1/2则显著降低(P<0.05);② 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校正年龄和BMI后偏向关系分析显示,Omentin-1仍与FPG、FINS、HOMA-IR、IRS-2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IRS-1、IRS-1/2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Omentin-1与GDM及其IR密切相关,Omentin-1低表达提示糖代谢紊乱及IR,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RS-1/IRS-2信号通路有关。
  • 刘燕华  刘嵩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探讨分析在治疗无排卵型的月经失调患者中应用不同的黄体酮剂量临床优势。方法 选择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进行治疗的12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40例,其中A组采取100 mg/d黄体酮进行治疗,B组采取200 mg/d进行治疗,C组采取300 mg/d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与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激素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治疗后B组除FSH外均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B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A组、C组,B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A组85.00%、C组82.50%,C组不良反应37.50%高于A组15.00%、B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排卵型的月经失调患者可采取200mg/d黄体酮进行治疗,患者激素情况明显好转,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
  • 李晓琼  季东林  胡海琴  徐金霞  戚婷婷  郭晓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孕早期胎盘生长因子(PLGF)、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20例孕妇,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妊娠高血压组(n=33)、轻度子痫前期组(n=32)、重度子痫前期组(n=35)及正常对照组(n=120)。产检时记录受试孕妇一般资料,检测血清PLGF、Hcy及VEGF水平。分析孕早期血清指标与HDP的关系及对HDP的预测价值。结果 HDP组孕妇PLGF、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PLGF、VEGF均显著低于妊娠高血压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妊娠高血压组(P<0.05)。孕早期PLGF、VEGF与HDP呈负相关,Hcy与HDP呈正相关。孕早期PLGF、Hcy及VEGF预测HD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609和0.755(P<0.05)。结论 HDP孕妇在孕早期可出现PLGF、VEGF及Hcy水平改变,孕早期PLGF、VEGF及Hcy均与HDP相关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李凯霞  薛秀平  周晓燕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TLR4、SIRT6、HBD2的表达特点,分析TLR4、SIRT6、HBD2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8例胎膜早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膜早破时间及是否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分组,并以同期50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研究对象胎膜组织中TLR4、SIRT6、HBD2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胎膜早破组TLR4、HBD2表达增高SIRT6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非HCA组相比,HCA组TLR4、HBD2表达增高、SIRT6表达下降(P<0.05)。TLR4、HBD2与SIRT6呈负相关(r=-0.301、-0.296,P<0.05),TLR4与HBD2呈正相关(r=0.435,P<0.05)。结论 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TLR4、HBD2表达上调,SIRT6表达下调,TLR4、SIRT6、HBD2与胎膜早破的发密切相关。
  • 病例报告
  • 汪洋  杨静  张帆  蔡红兵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徐颖  邱剑萍  施梦蝶  王素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罗金英  林东梅  颜建英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孙艳艳  姚爱琳  张爱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江星元  刘应南  陶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引起女性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HPV E6/E7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预测宫颈病变的恶性进展或宫颈癌复发,目前临床上有多种针对HPV E6/E7的检测方法,如检测HPV E6/E7 mRNA或检测HPV E6/E7蛋白。本文回顾了HPV E6/E7在宫颈病变恶性进展或宫颈癌复发中预测作用的相关最新进展。
  • 张曦  郝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微小RNA分子(micro RNA, miRNA)是一类能调控其靶基因转录与翻译的内源性长度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已知miRNA-20a在肿瘤增殖、凋亡、自噬及迁移和侵袭等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发现miRNA-20a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但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miRNA-20a在宫颈癌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孔伟  熊光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宫腔镜冷刀手术是传统宫腔镜技术的最新发展,现于临床逐渐普及。本文简述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相关冷刀手术系统及其在子宫内疾病的应用现状,分析冷刀手术对比传统电切术在宫腔镜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冷刀手术的一些应用局限。临床开展冷刀手术时,医者应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 张蓉  宋淑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而老年妇女的发病率仍较高,尤其是在农村。宫颈癌的病程进展表现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浸润癌需经历长达10余年的时间,而及早发现并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是阻断子宫颈癌恶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绝经后妇女仍是目前宫颈癌的主要发病人群,由于社会、物质环境因素及其生理特殊性等复杂因素,使得绝经后女性宫颈癌筛查率较低,而且目前对绝经后女性宫颈癌筛查及诊治缺乏大样本的研究证据,仍无相关指南推荐。
  • 朱大伟  李可  李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合并夹层动脉瘤在产科急症中并不多见,由于病情凶险,极易误诊,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很高。本文主要就夹层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病因以及与妊娠合并时的相关临床诊疗问题及进展加以综述,以供临床借鉴。
  • 陈桂丽  李春明  马麟娟  周坚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维生素E(vitamin E, VE)是卵巢组织和卵泡液中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已经被广泛用于研究预防慢性疾病,尤其是具有氧化应激成分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现在有研究提示氧化应激可能参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生,补充VE可以保护卵巢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卵巢功能,本文就VE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陈嘉卿  马俊如  石秉知  李琴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鸢尾素(irisin)是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5(FNDC5)水解后的产物,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促进消耗能量的同时改善代谢。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性疾病、肿瘤等都有显著相关性。鉴于鸢尾素这些潜在作用,这些都可能作为鸢尾素作用及治疗的靶点。随着鸢尾素在产科领域中的研究逐渐增多,藉此本文对鸢尾素在产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