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9-15
  

  • 全选
    |
    述评
  • 张清泉,王世军
    2017, 18(5): 3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王海静,王悦,祝洪澜,崔恒,李艺
    2017, 18(5): 3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恶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例子宫腺肌病恶变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及诊治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8.7±5.1)岁,7例未绝经。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术前都没有获得诊断。术中冰冻病理发现3例腺肌症恶变。恶变类型是子宫内膜样腺癌8例,透明细胞癌1例。免疫组化7例ER(+),6例PR(+),5例P53(+),4例CD10(+)。FIGO分期8例为Ⅰa期,1例为Ⅰb期。8例行全面分期手术,1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4例采用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1例口服孕激素。8例患者无瘤生存期(60.9±19.8)个月。1例失访。结论?子宫腺肌病恶变患者发病较年轻,Ⅰ期患者多。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病理有一定价值,需要术后病理确诊。治疗参照子宫内膜腺癌和卵巢上皮癌,预后比较好。
  • 李菁,吴步初,龙雯晴,狄文
    2017, 18(5): 3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以选择最佳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术前诊断为Ⅰ期。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68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B组30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96-254个月。结果?98例随访率100%。93例最终分期为Ⅰ期的内膜癌病例中,A组5年无瘤生存率88.2%,B组84.0%;术后复发10例(10.8%),A组7例,B组3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者为ⅠA(<1/2肌层)G2(肿瘤>2 cm)、ⅠB G2、ⅠB G3,及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淋巴结清扫组5例分期上升为ⅢC期,预后不佳。结论?对于早期子宫内膜腺癌(ⅠA期),肿瘤细胞分化良好(G1-G2),且无相关高危因素的患者,单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最佳治疗方案。
  • 葛莉莉,叶春萍,余宁珠
    2017, 18(5): 3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腺癌及鳞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分布及转移的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69 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43.96%)明显高于鳞癌(20.30%);腺癌患者出现更高的高位淋巴结(髂总)转移(P<0.05)。腺癌患者表现出更高比例的多组转移(26.7% vs 9.05%)和双侧转移(11.2% vs 6.8%)(P<0.05)。腺癌患者有着更高的低期别转移率,Ib1、Ib2期转移率分别为43.28%、56.25%,明显高于鳞癌(P<0.05); 而高期别鳞癌如IIa2期转移率为55.56%,与腺癌相近。结论?宫颈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腺癌组患者发生高位转移、多站转移、双侧转移的比例高于鳞癌组,腺癌患者比鳞癌患者更易发生早期别淋巴结转移。
  • 唐美,李婧,刘秋利,邱海峰,余进进,王元
    2017, 18(5): 3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浸润(PNI)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44例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PNI阳性患者19例,发生率7.79%。PNI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宫颈浸润深度、宫旁浸润、手术切缘、脉管浸润相关(P<0.05);而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PNI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和无瘤生存时间(DFS)较PNI阴性患者缩短(P=0.001,P=0.002)。COX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早期宫颈癌患者的OS和DFS均与PNI相关(P=0.004,P=0.006);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NI是影响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NI是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 祁晓莉,马秀华,周蓉,沈丹华,王春艳,刘洪波,秦云,赵成龙,王彦
    2017, 18(5): 4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微量子宫内膜活检标本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子宫内膜活检标本589例,分别采用环状微量子宫内膜取样器以及分段诊刮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观察微量子宫内膜活检取样合格率,及其与子宫内膜厚度、年龄的关系,并分析微量子宫内膜活检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筛选其相对适用人群。结果?两家医院微量子宫内膜活检取样合格率为71.5%(421/589),子宫内膜较厚(≥5mm)、年龄较小(<50岁)的患者更易获得合格的微量子宫内膜活检标本;在微量子宫内膜活检取样合格的标本中检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55例,与分段诊刮比较其敏感性为75.3%(55/73),特异性为99.4%(332/334)。结论?微量子宫内膜活检标本合格率仍有待提高,相对适用于年轻及子宫内膜较厚的人群,但在取样合格的标本中,其筛查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特异度较高,表明采用微量子宫内膜活检可以作为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备选方法。
  • 马焱,董志红,刘爽,李莉
    2017, 18(5): 4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疗效。方法?以2012年2月~2013年6月,入选子宫内膜癌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化疗、激素治疗,观察组联合术前辅助化疗。结果?新辅助化疗完全缓解2.7%、部分缓解54.1%、稳定40.5%、进展2.7%,缓解56.8%,控制97.3%;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瘤生存时间(24.4±5.6)个月,高于对照组(20.3±5.1)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54.04%低于观察组75.6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生活质量术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治疗前、化疗后、手术后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可增进近期疗效,但可能导致肿瘤进展。
  • 蔡志福,计峰,李力,阳志军
    2017, 18(5): 4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治疗前后血清CA125变化模式对判断预后和诊断复发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152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进行连续监测,并采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卵巢上皮癌治疗前后血清CA125变化模式对判断预后和诊断复发的价值。结果?(1)治疗前血清CA125≤35u/ml者的PFS和OS高于治疗前血清CA125>35μ/ml者(P<0.05); 治疗后血清CA125呈对数下降者或1个月之内下降至正常者的PFS和OS高于治疗后血清CA125呈非对数下降者或大于1个月下降至正常者(P<0.05);(2)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前CA125含量(相对危险度量3.274,P=0.025)和治疗后血清CA125含量下降速度(相对危险度量6.213,P=0.002)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3)血清CA125诊断卵巢上皮癌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39%和86.79%。结论?卵巢上皮癌治疗前后血清CA125变化模式对对判断卵巢上皮性癌预后和诊断复发有重要意义。
  • 李珊珊,郑萍,卢丹,刘霞,孙如意,赵馨,吴静
    2017, 18(5):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妇科门诊就诊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者共32例。观察对比进行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显著降低,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计算疗效指数后,进行疗效判定:该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治愈率18.8%;通过增加治疗次数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可做作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一种新的无创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任艳芳,姜永杰,张秀玲,姜姗
    2017, 18(5): 4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心脏病的孕产妇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于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344例合并心脏病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发生心力衰竭的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心力衰竭的2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发生心力衰竭的孕产妇急救治疗,并分别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合并心脏病孕产妇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基础心率>100次/min、先天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PAP>50 mmHg、年龄≥35岁、孕前发生心脏事件、早孕期心功能分级≥Ⅱ级是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孕前咨询和产前检查≥6次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合并心脏病孕产妇并发心力衰竭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中应对危险因素干预或规避,并帮助患者积极实现保护性因素,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 李明,蒋荣珍,黄亚绢
    2017, 18(5): 4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对妊娠期肺栓塞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1例妊娠期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肺栓塞的发病率4.4/万。6例发生于妊娠期,5例发生于分娩期。9例患者有呼吸困难和胸闷的表现;2例患者表现为突发晕厥、休克及低氧血症。5例同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患者治疗成功率90.9%:8例抗凝治疗(治愈),2例小剂量溶栓治疗(治愈),1例常规剂量溶栓治疗(死亡)。结论?增强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CTPA是最有效的诊断手段;抗凝治疗是基础,建议小剂量溶栓治疗。
  • 温勇,刘春源,邢青青
    2017, 18(5): 4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69例妊娠及产褥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以及肝素抗凝治疗,比较其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患肢肿胀程度和各项下肢阻抗容积波图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患者的FiB呈显著下降趋势,而PT、APTT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均P<0.001);治疗后3 d、7 d患者的股骨中段周径、胫骨中段周径均显著减小(均P<0.001);与健侧相比,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患者的IPG升高值、IPG下降值、IPG下降值/IPG升高值、阻抗变化比率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均P<0.001)。结论?溶栓治疗快速溶解下肢血栓、改善其静脉回流,对于妊娠及产褥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
  • 张新圆,杨静,王朝华
    2017, 18(5): 4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与激素补充治疗、心理疏导及抗焦虑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妇科门诊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女性共100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按接受治疗情况分为A、B两组,A组54例,仅给予绝经激素补充治疗;B组46例,在A组基础上给予抗焦虑药物干预;将同期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门诊体检的围绝经期健康女性50例纳入C组对照;比较三组女性情绪障碍程度,A、B两组用药前后的情绪评分变化及疗效比较。结果?三组女性情绪障碍基础评分比较,A、B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与C组比较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接受治疗后A、B两组四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各节点评分比较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情绪障碍通过激素补充治疗及抗焦虑综合干预后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实用价值。
  • 商敏,郝增平
    2017, 18(5): 4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无出血症状的绝经后妇女超声子宫内膜增厚的意义。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因为阴道超声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或等于4毫米而接受宫腔镜检查的无出血绝经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别有450例无出血和478例有出血绝经后妇女纳入了该研究,最常见的宫内病变均是子宫内膜息肉,无出血患者中共诊断出13例(2.9%)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和5例(1.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出血患者中共诊断出68例(14.2%)子宫内膜癌和4例(0.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结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超过10 mm者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升高,应重视子宫内膜厚度在4~10 mm且合并糖尿病、高龄、未产者。
  • 黄俊,徐千花,余照娟,张勤,魏兆莲
    2017, 18(5): 4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经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单精子卵母细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胚胎移植冻融周期(Embryo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s,ET)(IVF/ICSI -ET)治疗的单胎及双胎早期妊娠中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的变化趋势及差异,并评估其对先兆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 -ET并获得妊娠的妇女281例,根据B超单双胎及有无阴道流血分为:单胎组163例(正常妊娠114例,先兆流产49例),双胎组118例(正常妊娠70例,先兆流产48例),检测各组妊娠前PRL值及妊娠6~9周时PRL值。结果?各组在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周期类型、基础血清催乳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后PRL值较基础PRL值明显升高,单胎组和双胎组早期妊娠PR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胎正常组与先兆流产组、双胎正常组与先兆流产组之间催乳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L值在早孕期明显上升,且在双胎妊娠中PRL值上升更显著,但对于判断先兆流产预后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刘超,江彩霞,任青,瞿晓燕,杨伟红,程忠平
    2017, 18(5): 4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外周血PLT、NLR以及修正CA125预测子宫腺肌病盆腔致密粘连(pelvic dense adhesion,PD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304例腺肌病手术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CA125、PLT、NLR以及修正CA125与腺肌病PDA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评价其预测腺肌病PDA的价值。结果?患者血清CA125、外周血PLT、NLR以及修正CA125与腺肌病PDA均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单独使用血清CA125相比,修正CA125a可以提高预测腺肌病PDA的特异度(85.03% VS 83.00%)和敏感度(47.56% vs 47.47%);修正CA125b可以提高其特异度(53.13% vs 47.47%)。结论?血清CA25、PLT及NLR与腺肌病患者PDA密切相关;使用PLT、NLR修正CA125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腺肌病PDA的准确性,可以为临床医师设计和实施腺肌病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 短篇论著
  • 任艳,党鸿蔚,美丽古丽.莫,蒋金芳,贾薇,刘秀霞,梁伟华,王良海,庞丽娟
    2017, 18(5): 4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石河子市女性医务人员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途径与工作环境及年龄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通用型引物PCR法和杂交捕获二代(HC2)法,对550例女性医务人员宫颈分泌物样本中HPV感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通用型引物PCR法检测阳性率为22.55%,检测出12种HPV基因型,高危型以16、58、31、35、18等为主;低危型以6、11、53、54较为常见;HC2法检测年龄段在≤30岁和51~60岁为高危型HPV高发人群。结论?本地区医务人员HR-HPV感染率较高,应加强HR-HPV筛查力度。
  • 李传征,高建武,徐梅,滕鹏,张蓓
    2017, 18(5): 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外阴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妇科行内镜下淋巴结切除的10例外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采用三切口侧入法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其切除淋巴结数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内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没有改为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115 min。清扫淋巴结数量每侧5~10个,平均(7.0±3.1)个。术中出血20~100 ml,平均75 ml。9例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0.6 d,1例出现皮肤小面积坏死,住院天数15 d。结论?内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赵芬,杨建华
    2017, 18(5): 4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DNA分型、mRNA定量、细胞和组织病理等方法检测宫颈病变患者,探索HPV E6/E7 mRNA定量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标本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邵逸夫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采用bDNA技术对553例患者行HPV E6/E7mRNA检测,同期做HR-HPV DNA分型检测,以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宫颈病变级别中,HPV E6/E7 mRNA的表达量,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以≥CIN2为研究终点,采用c2检验,HPV E6/E7mRNA和HR-HPV DNA分型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45.1%、26.1%,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ROC曲线,HPV E6/E7mRNA较HR-HPV DNA分型检测曲线下面积更大。结论?宫颈HPV E6/E7 mRNA检测对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魏宝丽,王海平
    2017, 18(5): 4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6 649例孕妇进行宫颈癌筛查,对筛查出的宫颈病变及早期浸润癌,进行规范处理,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减少母儿病死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初次检查的孕10~32周,1年内未进行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或孕期有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阴道分泌物者的6 649例孕妇,先行TCT检查,对TCT结果异常者行HPV检测,再进行阴道镜和阴道镜指引下宫颈活检。结果?对6 649例孕妇进行TCT检查, 其中154例TCT结果异常,发生率2.32%。对154例孕妇进行HPV检测,其中110例HPV(+),发生率71.43%。对154例孕妇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的114例进行了阴道镜指引下宫颈活检。病理回报:炎症48例, CIN1 36例,CIN2 18例,CIN3 10例,SCC 2例。整个孕期对孕妇进行了保守观察,随访至产后3~6个月。结论?妊娠期宫颈癌筛查的方法与非妊娠期妇女基本相同,对孕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微小浸润癌的妇女,可采取随访观察及产后再评估的模式。
  • 贾丽华,胡玉玲,杨国华,张倩
    2017, 18(5): 4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联合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在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高级别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器械及创面止血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即电刀组(LEEP)、CKC联合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组、单纯CKC组,对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KC联合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组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单纯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手术时间短于冷刀组,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冷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C时先行结扎子宫动脉下行支,并未明显延长手术时间,但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 陈晓琴,张玉磊
    2017, 18(5): 4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孕妇不同糖耐量状态下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待产的妇女144例,根据糖耐量的试验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GDM)(A组共48例)、妊娠糖耐量减低(B组共48例)、结果正常(C组共48例),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和分泌功能及妊娠结果。结果?A、B、C三组HOMA-IR依次递减,A、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β依次增加,A组与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AIR3-10、AUC-I依次升高,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UC-II也依次升高, A组与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妊娠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糖耐量孕妇相比,有妊娠糖尿病以及糖耐量减低孕妇不仅存在胰岛素抵抗,还有β细胞功能受损,且GDM孕妇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受损情况更加严重。
  • 白明
    2017, 18(5): 4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经腹组43例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经阴组85例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率以及对不同类型异位妊娠的诊断情况。结果?经阴组、经腹组患者对异位妊娠确诊率分别为93.75%、81.25%,经阴组对异位妊娠确诊率明显更高(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共诊断异位妊娠患者60例,其中输卵管妊娠58例(96.67%),卵巢妊娠1例(1.67%),宫角妊娠1例(1.67%)。未破裂型4例(6.67%);破裂型51例(85.00%);陈旧型5例(8.33%)。两种检查方式在衰减包块型输卵管妊娠、混合包块型输卵管妊娠、实行包块型输卵管妊娠以及漂浮型输卵管妊娠上有明显差异(P<0.05);且经阴组检查各异位妊娠类型诊断率明显高于经腹组(P<0.05)。结论?相对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而言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诊断率和不同类型判断更准确。
  • 高玉荣,赵小静,杭红
    2017, 18(5): 4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盆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肿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166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结果?166例患者中原发肿瘤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宫颈癌72例,子宫内膜癌18例,卵巢癌76例,尿潴留31例,盆腔淋巴囊肿17例,肾盂分离6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髂血管旁异常静脉1例。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膀胱残余尿量,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肾盂分离程度,下肢静脉血栓的部位,超声影像学特征结合病史可以作为基层医院诊断并发症的首选方法,结果对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 谈长娣,任卫娟,孙潇,丁桂春,胡媛媛,孙星砚
    2017, 18(5): 4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10月0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的204例产妇,分娩过程中导尿组70例,未导尿组134例,两组年龄、孕周、产次、产程、新生儿体重,分娩镇痛、缩宫素使用进行比较,同时产后出血量、产后抗生素、产褥病率进性行比较。结果?导尿与分娩镇痛、产程、孕周、产次有非常显著性关系(P<0.01),产后抗生素使用显著性增高(P<0.05),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产褥病率无显著增高(P>0.05);与年龄、新生儿体重、缩宫素应用无显著关系(P>0.05),导尿组未增加产后出血量。结论?重视产程中排尿困难,调整分娩镇痛的药物、剂量及浓度,正确处理产程适时应用缩宫素,加强护理改善产程中排尿困难。
  • 刘滢瑜,尤子善,任贤勤
    2017, 18(5): 4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以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院接受治疗的161例ICP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将其分为轻度组(116例)与重度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重度组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终止妊娠时间和阴道分娩比例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的产后出血比列、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ICP是导致不良母婴结局的一项重要原因,应加强对产妇的产前检查以及围生期的胎儿监护护理。
  • 刘晓峰,周尚,关怀,何岩,文竹,金玉
    2017, 18(5): 4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用于减少选择性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8例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分为TXA组和对照组。剖宫产术前10~30 min,TXA组产妇静脉推注含TXA 1.0 g /10 ml的5%葡萄糖溶液20 ml,对照组产妇仅予5%葡萄糖溶液30 ml。比较两组产妇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出血量及凝血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新生儿负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 TXA组产妇术中、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产后出血(PPH)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 术后48 h与术前比较,TXA组产妇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降幅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③ 两组产妇围手术期消化道不良反应和术后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和转至重症监护(NICU)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术前使用TXA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刘楼,孙丽洲,许建娟
    2017, 18(5): 4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娩前后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及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后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和正常分娩组。比较两组产妇凝血、纤溶指标和炎症细胞因子并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分娩前,与正常分娩组比,产后出血组FIB明显降低(P<0.05),APTT、PT、TT和D-D明显增高(P<0.05),两组IL-6、hs-CRP和TNF-α无明显差别(P>0.05);分娩后,与正常分娩组比,产后出血组FIB明显降低(P<0.05),APTT、PT、TT、D-D、IL-6、hs-CRP和TNF-α明显增高(P<0.05)。分娩前,IL-6、hs-CRP和TNF-α与凝血、纤溶指标无相关性(P>0.05);分娩后,IL-6、hs-CRP和TNF-α与FIB负相关(P>0.05),与APTT、PT、TT和D-D正相关(P>0.05)。结论?分娩前后,产后出血产妇的凝血和纤溶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均与炎症细胞因子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监测和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指标。
  • 马春玲,李岩,于莎,吕青青,高少波
    2017, 18(5): 4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有引产指征的140例足月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阴道后穹窿放置地诺前列酮栓(普贝生)来促宫颈成熟,观察组选择在宫颈阴道内置入双球囊导管(COOK球囊),利用内外侧机械挤压作用促进宫颈成熟,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变化、引产疗效、产程、分娩结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双导管球囊取出后的宫颈Bishop评分(7.8±0.5)明显高于对照组地诺前列酮栓取出后的宫颈Bishop评分(7.1±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引产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引产总有效率77.14%,临产时间(10.5±2.5)h及总产程(8.1±0.5)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17.1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良好,改善宫颈条件和缩短产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病例报告
  • 杨慧丽,杨孜,刘朝晖,张英爽
    2017, 18(5): 4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郭东霞,黄风雷,赵彦侠,李同民
    2017, 18(5): 4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阎萍,严小丽,刘鹤莺,张文希,常青,王丹
    2017, 18(5): 4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徐丽,曹淑芹
    2017, 18(5): 4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夏伟,侯弘毅,霍文杰,梁斯晨,王志启,王建六
    2017, 18(5): 4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电动旋切器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中已广泛应用,但其存在着利器损伤、旋切组织播散等风险,尤其是对拟诊为“子宫肌瘤”的子宫肉瘤患者风险较大,本文旨在总结目前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使用电动旋切器的风险,并对其术前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对患者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 郭延秀,昌晓红,崔恒
    2017, 18(5): 4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在恶性肿瘤研究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将CTCs在卵巢癌中的研究综述如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 王依妮,吴玉梅,何玥,赵群,耿宇宁,杨淑丽
    2017, 18(5): 4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由于被证实与宫颈癌密切相关,且发生率较高,已受到妇科肿瘤大夫的重视。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AIN)是一种罕见的阴道上皮组织学病变,由于发生率低且病变不易被常规检查发现,很容易被妇科肿瘤大夫忽视。目前研究表明VAIN发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为同期患CIN,因此建议CIN患者常规进行阴道检查判断是否合并VAIN。由于VAIN与CIN发展并不一致,VAIN进展为浸润癌概率更大,故当两者并存时,应以最重病变为重点,并根据具体病变级别的不同进行治疗方案调整。
  • 方玉婷,童焰,王玉,谭布珍
    2017, 18(5): 4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以往良性的子宫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时并不常规切除双侧输卵管,近年研究提出卵巢浆液性癌可能起源于输卵管的学说,为子宫切除术中行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得到了许多临床医生的认可。目前对于子宫切除术中行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是否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及对卵巢的基础内分泌功能产生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就子宫切除术中行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的风险与意义综述如下。
  • 罗丽丽,王莹,肖琳,孙佳星
    2017, 18(5): 4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是第一个明确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持续性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致癌基因E6、E7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直接相关。本文就HPV E6/E7 mRNA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更为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 李慧,张琛,崔恒,昌晓红
    2017, 18(5): 4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引发的月经紊乱、不孕和更年期症状等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常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然而该疗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国内外试图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早衰,利用动物模型进行了探索,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新希望。现就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能的有效性及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