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中孕早期联合母体特征、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学标记物预测子痫前期(PE)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留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孕妇行中期唐氏筛查时的血样,追踪妊娠结局,获取重症子痫前期(SPE)31例,非重症子痫前期(Non-SPE)29例,妊高(GH)35例和正常妊娠(NP)120例,比较疾病组和对照组的母体特征,MAP及7项血清学指标。应用Logistic和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或联合时预测P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构建预测PE的最优模型。结果 ① 与NP组比较,SPE组的母龄、Non-SPE和GH组的BMI明显增大(均P<0.01);② PE和GH组的MAP均明显升高,且在SPE组中升高最为显著(均P<0.01);PE组的PlGF和PAPP-A水平较NP组均明显降低(均P<0.01),hCG水平仅在SPE组中显著上升(P<0.01);PE组中PP13、sFlt-1、sEng和VEGF水平与NP组比较,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GH组的各项血清学指标水平较NP组均无明显差别;③ Logistic 回归示SPE的最佳预测模型为:母龄联合MAP、PAPP-A、PlGF和HCG,AUC达0.924(95% CI:0.870~0.961; P<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和78%;Non-SPE的最佳预测模型为:BMI联合MAP、PAPP-A和PlGF,AUC达0.877(95% CI:0.813~0.925; P<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和74%。结论 中孕早期联合母体特征、MAP及母体血清学指标PAPP-A、PlGF、hCG的水平变化能提高PE的检出率,且有助于评估其严重程度。
【摘要】 目的 比较正常妊娠结局和胚胎停育孕妇的早孕期孕酮水平,并随访早孕期孕激素补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分娩的144例孕妇的孕期资料,并与同期行孕酮检测的53例胚胎停育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了早孕期孕酮的参考范围及影响因素;对接受孕激素治疗患者试图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正常妊娠人群的早孕期孕酮正常低限为11 ng/ml,孕酮水平与患者的年龄、甲状腺功能、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先兆流产症状、孕周并未发现相关性。胚胎停育患者孕酮水平与正常妊娠孕妇无显著差别,但发生胚胎停育近期监测的孕酮水平可有明显下降。使用孕激素治疗可能与胎盘粘连有关。结论 亟需建立早孕期孕酮的正常参考范围以规范对孕酮水平的解释;需关注孕激素补充治疗与胎盘粘连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 评估子宫肌瘤的大小对双胎妊娠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建档并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双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肌瘤基本特征、产妇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不良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共有5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4例肌瘤<5cm,17例至少有1个肌瘤≥5 cm。≥5 cm肌瘤者与<5 cm肌瘤者相比,其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肌瘤基本特征、不良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cm肌瘤较<5 cm肌瘤的变性率(58.82% vs 11.76%, P=0.001)明显增加。在孕中期,<5 cm的肌瘤[(2.87±0.94)vs (3.45±1.22),P=0.018]明显增大。结论 子宫肌瘤的大小对双胎妊娠产科结局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孕期,≥5 cm的肌瘤更易发生变性。<5 cm的肌瘤在孕中期明显增大。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宫颈癌与非妊娠期宫颈癌在临床表现及手术方面存在的差异,分析其存在的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医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年龄≤40岁宫颈癌患者160例,就ⅠB期妊娠期宫颈癌患者与非妊娠宫颈癌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期、诊断、病理、治疗、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妊娠期宫颈癌患者与非妊娠期宫颈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妊娠期宫颈癌与非妊娠患者平均孕产次数、平均流产次数、分期、诊断方法、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宫颈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84.80±66.86) min,术中出血量(217.33±207.73)ml,非妊娠期患者的为(249.59±57.04)min、(131.85±95.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35)。结论 妊娠合并宫颈癌与非妊娠宫颈癌之间亦存在很多相同点,不同的是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非妊娠宫颈癌患者严重。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C)的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妊娠高血压患者22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并选择同期孕周相匹配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间及与健康孕妇组CC、SCr、BUN和UA的差异,比较不良妊娠结局组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CC、SCr、BUN和UA的差异。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各亚组患者CC和UA均较健康孕妇明显增高(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升高更明显
(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组CC和UA分别上升了97.4%和47.4%。妊娠高血压疾病各亚组患者中CC和UA超过正常值患者例数重度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妊娠期高血压。不良妊娠结局组患者的血清CC、SCr和UA均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组(P<0.05)。结论 CC是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敏感和可靠的指标,其可能作为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指标。
【摘要】 目的 分析妇女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变化对产后3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北京、济南等地分娩后3个月内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孕前超重肥胖是产后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OR=0.494,95%CI:0.248~0.983,P<0.05)。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与产后3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孕前超重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孕前消瘦孕期增重不足不利于产后纯母乳喂养。妇女应尽量在孕前获得理想体重,孕期保持适宜增重,以促进婴儿纯母乳喂养。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怀柔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产妇现状,比较不同年龄组产妇孕期保健,妊娠并发症、分娩结局等情况,了解该地区部分妇女生育现况,探索改善郊区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于北京怀柔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按不同年龄组(<20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岁共五组)比较产妇的文化程度、孕期保健、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等。结果 1年内分娩1 071例,<20岁46例(4.3%);≥35岁121例(11.3%),84.4%分娩年龄在20~34岁之间;<20岁组孕妇比率高于我国平均水平,此组孕妇文化程度低,产前保健少,发生妊娠期贫血、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等妊娠并发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35岁组高龄产妇;远郊区县高龄孕产妇(≥35岁组)比率与其他地区相似,孕期保健较好,但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也较其他育龄组20~34岁有所增加,且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 北京远郊区孕妇妊娠年龄相对较低,<20周岁孕产妇教育程度低,孕期保健不充分,妊娠并发症明显增多,远郊区妇女应加强宣教,适龄生育。低龄及高龄孕产妇保健应该得到重视。
【摘要】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miR-26b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子痫患者与健康人胎盘组织各30例,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组织中miR-26b与Smad1的表达;转染miR-26b的mimics到HTR?8/SVneo细胞中,MTT法比较转染组、NC对照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情况;同时RT-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miR-26b和Smad1的表达情况,并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试验验证miR-26b与靶标Smad1之间靶向关系。结果 miR-26b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高表达,且Smad1的表达与miR-26b的表达相反;滋养层细胞中miR-26b过表达会抑制细胞增殖(P<0.01),并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miR-26b过表达会降低 Smad1 mRNA与蛋白的表达(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Smad1是miR-26b的直接靶点。结论 miR-26b可能通过靶向Smad1调控HTR?8/SVneo细胞的增殖与周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综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描述宫腔粘连的综合管理模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模式的改变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妇科进行治疗并且完成随访的有生育要求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共75例,术前进行宫腔镜检查及AFS评分,并给予药物营养子宫内膜治疗2个月,再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术后2个月行宫腔镜二次探查,随访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模式的改变及妊娠结局。结果 75 例患者平均年龄(32.05±5.06)岁,药物治疗后月经模式改善率为57.33%。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后90.67%患者粘连程度降级,月经改善率92%,妊娠率49.33%,有效妊娠率72.97%。结论 术前药物营养子宫内膜可以改善患者的月经模式及AFS评分,部分患者发生粘连的降级。目前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仍是重度宫腔粘连诊治的主要手段,术后最好在一年内妊娠,未妊娠者建议考虑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来提高术后的妊娠结局。
【摘要】 目的 探讨活化白细胞粘附分子(ALCAM)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LCAM在卵巢良性、交界性及恶性浆液性性肿瘤病灶中的表达。使用Elisa检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ALCAM浓度。结果 卵巢良性、交界及恶性浆液性肿瘤患者血清均可检测到ALCAM,三组间浓度无统计学差异。ALCAM在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8%、28.5%及62.2%。良性与恶性肿瘤组间ALCAM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ALCAM蛋白的表达与手术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相关性。ALCAM阳性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23.5%,而ALCAM阴性组为50.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ALCAM表达增强为卵巢恶性肿瘤不良预后的指标。
【摘要】 目的 研究miR-451a对人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miR-451a模拟物(miR-451a mimics)、miR-451a抑制物(miR-451a inhibitor)分别转染人滋养细胞,过表达与特异性抑制miR-451a;应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qRT-PCR)检测转染后miR-451a的表达;应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对比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人滋养细胞转染miR-451a mimics后,miR-451a表达明显升高,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降;而转染miR-451a inhibitor后,miR-451a表达明显下降,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提高。结论 miR-451a可以抑制人滋养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摘要】 目的 观察康妇炎胶囊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妇炎胶囊大中小剂量组,以混合细菌加机械损伤法成功复制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后,分别灌服蒸馏水及不同剂量康妇炎胶囊20 d,观察各组大鼠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康妇炎胶囊可显著调节模型大鼠免疫指标的表达(P<0.05)。结论 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参与免疫调节有关。
【摘要】 目的 探讨后ACSOG Z0011时代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中前哨淋巴结行冰冻病理检查,按术后石蜡病理结果统计分析冰冻病理的准确性;按Z0011入组标准分析前哨淋巴结冰冻病理诊断对后续腋窝处理的影响。结果 395例入组患者中前哨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阳性59例,阴性336例,冰冻切片的假阴性率为21.3%,敏感度为78.7%。在59例阳性患者中,按Z0011入组标准统计分析,26人(44.1%)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而在接受保乳手术患者中,该比例为92.9%。结论 对于T1-2期、术前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拟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可不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摘要】 目的 探讨孕37周后分娩孕周对未行管理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度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分组,分析妊娠期并发症、胎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 Ⅰ组(37~38+6周)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Ⅱ组(39~39+6周)及Ⅲ组(40~40+6周)内初次剖宫产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内胎儿窘迫率及大于胎龄儿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间Ⅱ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初次剖宫产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发生率随孕周增加呈上升趋势,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行血糖控制的GDM孕妇在孕39~41周间分娩,母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不良孕产史患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采集2013 年9月至2015年6月就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中心的454例不良孕产史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术,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4例不良孕产史患者中,宫腔粘连213例(46.92%),子宫畸形86例(18.98%),宫颈机能不全27例(5.59%),子宫黏膜下肌瘤18例(3.96%),子宫内膜息肉15例(3.30%),胚物残留5例(1.10%),子宫内膜增生3例(0.66%),子宫内膜结核2例(0.44%),子宫内膜炎2例(0.44%);自然流产次数与宫腔粘连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与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宫腔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在不良孕产史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目的 通过对1638例妊娠资料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与巨大儿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的可能指标。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巨大儿838例作为研究对象,正常体重儿8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孕期增重>18.25 kg、孕前BMI>24.22 kg/m2、产次>1次、GDM、年龄>29.5岁、男胎。结论 孕期增重>18.25 kg、孕前BMI>24.22 kg/m2、产次>1次、GDM、年龄>29.5岁、男胎增加巨大儿发生的风险。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水平,与母婴并发症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GDM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表对950例GDM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率仅为63.14%,各维度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运动管理、饮食控制、定期复查、血糖监测、体重管理、药物治疗;② 自我管理水平的不同等级比较:总体自我管理水平良好者占30.95%,中等者占29.47%,差者占39.58%。其中自我管理水平处于良好者所占百分比最高及最低分别为运动管理、药物治疗;③ 自我管理水平良好或中等者围生期母儿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死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自我管理水平差者(P<0.05)。结论 目前GDM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是非常理想,自我管理水平不高,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摘要】 目的 探讨ICU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例妊娠急性脂肪肝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诊疗、护理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ICU护士予患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配合医生以血浆置换或(和)血滤等积极抢救治疗,同时给予保肝、抗感染对症治疗,间断给予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12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除2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ICU护士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预后有极大的帮助。
【摘要】 目的 初步了解拉萨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拉萨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出生的7 01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儿共7 014例,出生缺陷59例,发生率为8.41‰。出生缺陷的顺位排序前5位依次为:多指(趾)畸形、唇腭裂、神经管畸形、脑积水、马蹄足内(外)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产妇文化程度和产检次数对出生缺陷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萨地区应健全出生缺陷筛查体制;重视三级预防,推行规范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质量。
【摘要】 目的 探究对比产科治疗与介入治疗对产后出血所致不同程度休克的临床疗效及DSA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后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介入组(n=75);两组在治疗前0.5~1.0 h内,根据休克病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休克,来观察补液量、补血量、休克纠正时间、康复时间和子宫保有率等情况;并观察两组不同程度休克的DSA影像学特点。结果 ① 轻度休克:介入组缩短了休克纠正时间(t=8.689, P<0.001)、康复时间(t=9.709, P<0.001),但补液量、补血量、子宫保有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影像可见子宫染色较深;② 中度休克:介入组缩短了休克纠正时间(t=17.351, P<0.001)和康复时间(t=11.831, P<0.001),减少了补液量(t=15.611, P<0.001)和补血量(t=7.782, P<0.001),但子宫保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 P=0.972)。DSA可见子宫出现小点或片状影,有对比剂外渗现象;③ 重度休克:介入组对于补液量、补血量、休克纠正时间和康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46、7.665、23.546、4.680,P<0.001),但子宫保有率无统计学意义(χ2=1.991, P=0.158)。DSA可见大片状影,有外渗、集聚现象。结论 介入治疗对于休克程度越重的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疗效,临床上可供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确诊为早期稽留流产的100例女性作为研究组,同期正常的100例早孕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分析其与早期稽留流产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TPOAb阳性率、TgAb 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对数转化后,研究组女性血清中TPOAb水平[(0.91±0.65) U/ml]高于对照组[(0.72±0.26) U/ml](P<0.01),而研究组女性血清中TgA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组女性TPOAb阳性率是对照组的4.129倍。结论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可能与稽留流产有关,TPOAb阳性为稽留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 探讨Glazer评估在产后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42 d复查的193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31例)和剖宫产组(62例)。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测定盆底肌的表面肌电值。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1±4.1)岁。① 剖宫产组前静息肌电值(6.8±5.8)μV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5.5±3.3)μV
(P<0.05);② 5次快速收缩阶段,剖宫产组的快肌最大肌电值(43.2±16.9)μV略高于阴道分娩组(38.2±15.0)μV(P>0.05);③ 10 s持续收缩阶段,剖宫产组慢肌平均肌电值(29.7±13.5)μV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25.4±11.5)μV(P<0.05);④ 60 s持续收缩阶段,剖宫产组慢肌平均肌电值(26.2±13.2)μV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21.5±9.8)μV(P<0.05);⑤ 后静息阶段,剖宫产组平均肌电值为(7.0±5.2)μV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4.9±3.0)μV(P<0.05)。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肌造成的损伤不同,阴道分娩对慢肌造成的损伤明显比剖宫产严重,但是剖宫产易导致盆底肌出现过度活动。
【摘要】 目的 总结胎儿Galen静脉瘤(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 VGM)声像图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对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诊断的6例胎儿VGM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胎儿VGM均表现为在胎儿丘脑后方或后上方近中线部位的薄壁型囊性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囊性无回声内充满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为高速低阻血流频谱。结论 彩超能够提供丰富的声像图信息,提高了胎儿VGM的产前诊断率,并能与脑中线上的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是诊断胎儿VGM的首选方法。
【摘要】 目的 探讨抗NMDAR脑炎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从而总结出适用于妇科医生的相关诊疗方案,提高妇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指导对该病的诊治,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抗NMDAR脑炎合并卵巢肿瘤的6例临床资料。分析该病临床特点,诊断方案及治疗方法,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抗NMDAR脑炎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较差,头颅MRI等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抗NMDAR抗体检测为诊断的关键。及时诊治,预后较好。结论 该病诊治难度大,作为妇科医生要充分认知该疾病,能为妇科卵巢肿瘤筛查、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意见,同时也能给予及时手术干预,改善预后。
【摘要】 目的 探讨绝经期高级别CIN乃至宫颈癌患者的不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宫颈冷刀锥切术手术病理确诊为CIN2级及以上的139例患者(绝经组35例,未绝经组104例)临床特点。结果 ① 绝经组患者仅8.57%出现接触性出血,明显低于未绝经组患者(23.08%),同时,绝经组患者65.71%(23/35)宫颈外观光滑,明显高于未绝经组患者(34.62%,36/104),χ2=10.3673,P=0.0013;② 绝经组和未绝经组患者中均以HPV16感染为最多见。未绝经组单独HPV16感染占比46.2%(48/104),HPV16合并其他高危型别感染占比17.3(18/104);而绝经组则分别为51.4%(18/35)和14.3%(5/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绝经组患者高危HPV阳性率91.4%(32/35),未绝经组患者为96.2%(100/104)(χ2=1.223,P=0.368);绝经组患者HPV16阳性率为65.7%(23/35),未绝经组患者为68.3%(71/104)(χ2=1.223,P=0.368);绝经组和未绝经组患者TCT检查提示HSIL阳性率均偏低,分别为28.6%(10/35)和25%(26/104)。结论 绝经期患者宫颈鳞柱交界内移,接触性出血较少,宫颈外观常光滑,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因此严格规律的宫颈筛查尤为重要。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息肉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宫腔镜诊治的94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术后予以安宫黄体酮周期性治疗3个月,对照组术后予以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息肉复发、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妊娠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6、12、24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妊娠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孕激素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能有效的防止息肉的复发,同时亦能改善其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对352例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妇产科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存在的问题,以利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上海市东方医院病案室纸质病历管理系统,以“切口手术”为检索词,随机抽取上海市东方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妇产科住院病例400例,其中352例为Ⅱ类切口,对352例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时间、用药特征、用药时间、抗生素名称、以及联合用药、术后有无相关感染情况等)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在352例妇产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其中抗生素预防性用药352例(100%),联合使用两种抗生素10例(2.8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安)、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围手术期平均用药3 d。结论 上海市东方医院妇产科围手术期Ⅱ类切口预防应用抗生素较规范,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无指征延长用药、需加强抗菌素应用规范的管理,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
【摘要】 目的 观察诺舒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异常子宫出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患者,采用诺舒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进行治疗,分析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1、3、6、12个月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9例患者均顺利通过了麻醉及手术,内科疾病无加重,术后连续追踪1、3、6、12个月, 29例患者均显效,术后1、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100%、100%、100%、100%,闭经率65.5%、69.0%、69.0%、72.4%,治疗满意率93.1%,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且不能耐受手术的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异常子宫出血,诺舒阻抗控制系统子宫内膜去除术可做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摘要】 目的 探讨CTLA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31775与淮安地区汉族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4年4月在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392例,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31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子痫前期组CTLA4基因rs231775多态性位点GG、AG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39%和8%,等位基因频率G,A分别为72%和28%;而在对照组中GG、AG和AA频率分别为45%,41%和14%,等位基因频率G,A分别为65%和35%。经卡方检验rs231775位点在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淮安地区的人群CTLA4基因rs231775位点的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有一定的关联。
【摘要】 子痫前期是严重威胁母儿健康产科常见病症,不适当产前检查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重因素。子痫前期需要适合其疾病发展特点的产前检查模式。对子痫前期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产前检查方案,提升产前检查内容和质量,是防范子痫前期及其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手段。
【摘要】 子宫肌瘤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合并子宫肌瘤的妊娠患者逐渐增多。文献资料显示,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与孕期呈现非线性相关。产褥期间子宫肌瘤可明显减小至孕前状态。孕前子宫肌瘤的大小、BMI、产次、年龄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而哺乳及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对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无影响。雌激素、孕激素、β-hCG在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大小变化中均起到一定作用。
【摘要】 子痫前期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并发症。其确切发病机制不清,研究显示母胎免疫耐受不全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机制,孕激素是维持妊娠的重要激素,有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提示孕激素对子痫前期可能有保护作用。本文介绍了孕激素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希望对临床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摘要】 妊娠期高雄激素血症是比较罕见的一种妊娠期合并症。患者可表现多毛、痤疮、嗓音低沉、喉结生长及阴蒂肥大等男性化体征,还可导致女胎男性化表现。妊娠期高雄激素血症可能因卵巢瘤样病变、特发性卵巢肿瘤或肾上腺肿瘤所致。本文对造成妊娠期高雄激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及其治疗等方面综述。
【摘要】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可导致子宫大量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孕产妇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未有通用的治疗指南管理CSP,临床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早期诊断并提供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并保留生育能力。